氰鈷胺素是維生素B複合物之一,有強力抗惡性貧血的作用,是對細菌和動物發育所不可缺少的因子維生素B12的結晶所賦予的名稱,除含C、H、O、N外,還含有P、Co,為5, 6-二甲基苯並咪唑(dimethe-rbenzimidazole)的a-D-核糖結合體為其結構的一部分,A.R.Todd等提出了結構式,由於氰基是配位於鈷上,所以稱為氰鈷胺素,在水溶液中最大吸收是278,361,548毫微米。
1948年美國的E.L.Rickes和英國的E.L.Smith等,各自獨立地從肝臟中提取得到結晶,此後,從某種放線菌(StrePtomyces griseum)中也獲得了這種物質。
氰鈷胺素也是豬和雛雞的
生長因子,和卵孵化時所必需的
動物蛋白因子可說是同一物質。將維生素B12,以150微克給予惡性病患者,可使
紅血球約增加2倍,給予3—6微克也可產生效果。在生物體內以與轉鈷胺素蛋白(a-球蛋的)結合的形態在血液中運輸,在各組織中以
輔酶形態存在。與
葉酸一起,參於甲基轉移和活性甲基生成的代謝。並成為嘌吟、
嘧啶等生物合成的必需因素。
除氰鈷胺素以外,還發現好幾種陰離子與鈷原子結合形式不同的而具有維生素B12作用的物質,例如CN用
H2O置換所生成的
B12,即羥基鈷胺素,它由E.A.kaczka(1949)分離得到,於1971年完成其全合成。其他天然存在的
鈷胺素尚有
核苷酸部鹼基不同的B12類緣物質。腺嘌吟-鈷胺素、2-甲基腺嘌吟-鈷胺素等,都是由
微生物合成的。B12缺乏症是惡性貧血,但惡性貧血是由於內因子缺乏所致,因食物性缺乏者極為少見。普通每天的食物中含8—15毫克,而預防人的缺乏症、每天1毫克即足,就不會引起B12缺乏症。B12缺乏是以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為特徵,表現有神經癥狀,在尿中
甲基丙二酸排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