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鎮

湖北大悟縣下轄鎮

湖北大悟縣四姑鎮位於湖北大悟縣縣境東南部。東與呂王鎮接壤,西與劉集鎮毗鄰,南與河口鎮相連,北與彭店鄉、呂王鎮交界,總面積60.64平方千米。北部低山,中、南部山丘、崗地、平畈相間。

總耕地面積19852.30畝,其中水田12751.59畝,旱地7100.71畝。山林面積42289.5l畝。四姑鎮全鎮轄14個村民委員會,18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775人(2017),2006年全鎮財政收入175萬元。鄉人民政府駐四姑墩,西北距縣城45公里。四姑墩,明清時是黃安縣境的重要集鎮。

歷史沿革


菁秀苑農場格桑花海
菁秀苑農場格桑花海
四姑又名“四姑墩”,因春秋時期禹王城的四個姑娘在四姑墩寨頂(現四姑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佔山為王而得名。四姑墩寨頂遺址於1981年被大悟縣人民政府確定為大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禮山縣建置后,四姑墩划屬二區,區署曾設於此。1941年,改屬呂黃鄉。解放后,設小鄉,屬一區(后稱河口區)。1977年冬改河造田,街道移建董家山崗上。1987年9月,從河口區析出,設四姑鎮。轄竹園、叢崗、會山、同興、羊角、橋邊、林業、橫山、北山、田河、光明、四姑等12個村,168個村民小組,共4671戶,22716人,其中,農業4609戶,22354人。鎮內辦有中學1所,小學12所。
四姑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爆發過農民運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境內農民赤衛隊馳援黃麻起義,后建立了境內第一個鄉蘇維埃政權。抗日戰爭初期,中共黨的組織率先在四姑墩地區恢復。
境內的韓相寺主峰海拔432米,位於仙居山脈最南端,山谷悠悠、重巒疊嶂,曾經是何耀榜、羅厚福、錢運華(又名錢侉子)、董玉森等老一輩革命家戰鬥過的地方,留下了“革命洞”、曾昭碧烈士紀念碑等革命遺跡。大吳家還是我國早期優秀理論家、宣傳家、革命活動家、《解放日報》第一任總編輯楊松的故里。1932年10月11日黃昏,紅四方面軍在四姑墩集中紅十、十一、十二、七十三等四個師和少共國際團共2萬人,分左右兩路縱隊向西轉移,離開鄂豫皖根據地,進入陝南。

自然資源


四姑鎮地處丘陵,礦產資源豐富,有石灰石、水泥石、粘土資源等,現已開採的有大理石和石英石。大理石中以漢白玉、虎皮、墨綠為主。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鎮域經濟就是招商經濟的理念,依託本地自然資源,先後引進建成了會山碎石廠、菁秀苑農場、三鑫石材有限公司、北山雅倫刺繡廠、宏泰電器廠、宏鑫磚廠、海龍養殖場、大悟興隆林業科技有限公司、興隆超市。目前,韓相寺林場、石骨沖水庫集紅色旅遊、歷史景觀、生態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開發項目已經達成意向性投資協議,招商勢頭十分強勁。

社會


基礎設施

該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新建了寬敞明亮、環境舒適的四姑鎮福利院,修通了劉四公路,鋪設了從石骨沖水庫到四姑街道的自來水管道,全鎮14個村通水泥(瀝青)路,電話裝機容量達2000多部,移動、聯通網路覆蓋全鎮。

文化教育

四姑鎮中小學
四姑鎮叢崗小學
四姑鎮中心小學
四姑鎮光明村小學
四姑鎮初級中學
四姑鎮北山村小學
四姑鎮同興小學
四姑鎮橋邊村小學
四姑鎮橫山村小學
四姑鎮田河小學
四姑鎮石沖小學
四姑鎮竹河村小學
四姑鎮羊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