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日刊報紙

《河南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日,是中共河南省委機關報,是河南省最具權威性、指導性的報紙,隸屬於河南日報報業集團。16個版彩色印刷,發行量為53萬份,波及全國,覆蓋全省118個縣市的每個角落。

20徠18年03月,獲得第三屆全國“百強報紙”。

主要成果


報刊影響

大銘河南日報
大銘河南日報
作為河南第一大報,河南日報以其權威性、指導性、服務性、可讀性而成為黨政幹部、企事業領導決策指尋工作的必讀報紙,也是社會各界民眾,成功人士了解新聞動態,交流經濟信息,消遣業餘生活的重要傳播媒介,享有其他傳播媒體難以取代的聲譽和影響。因此對國內外客戶來說,河南日報是開闢河南市場的最佳媒體,是打開產品銷路的捷徑。規模現為對開八版,日發行量36.5萬份,在全國省級黨報中居第六位。《河南日報》努力提高報紙質量,增強指導性、服務性和可讀性,創辦了《河南各地》《縱橫談》《市地報台之聲》《新世說》《環球採風》《港灣話題》《體育》等有影響的專欄,在讀者中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河南各地》被載入《中國新聞年鑒》,《新世說》《港灣話題》等欄目被評為最受讀者歡迎的欄目。

發行規模

現為對開八版,日發行量36.5萬份,在全國省級黨報中居第六位。

報頭題寫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
1949年6月1日,《河南日報》在當時的省會開封市創刊。1949年10月全國政協會議期間,幾位河南代表提出請毛主席為《河南日報》題寫報頭。毛主席風趣地說:“各家報紙都讓我寫報頭,那全國報紙的報頭豈不成了清一色啦?還是不寫為好!”經過代表們的再三請求,毛主席終於答應了下來。
在盼望中,毛主席題寫的《河南日報》報頭,於10月下旬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寄到了河南省委。在一張約八開大小的宣紙上,毛主席筆走龍蛇,書寫了四組“河南日報”共16個遒勁大字,並在自上而下的第一組和第四組“河南日報”的右下角各畫了一個小圓圈。很顯然,這是毛主席認為滿意而圈定的題字。
這兩組題字的結構特徵是:第一組的“南”、“日”二字明顯地小於“河”、“報”二字,寫得瀟灑俊逸;第四組四個字大小比較勻稱,結構嚴謹,氣勢恢弘。經河南日報編委會研究決定並報省委批准,選了毛主席圈定的第一組“河南日報”,於1949年11月1日啟用。1952年7月1日,在紀念建黨31周年時,編委會決定並報省委批准,改用毛主席圈定的第四組“河南日報”報頭,直至今日。下為第四組報頭下為第一組報頭毛澤東同志為《河南日報》書寫的報頭。

創刊號


1949年6月1日出版《河南日報》創刊號。
1949年11月1日,《河南日報》第一次使用毛澤東題寫的報頭。

獲得榮譽


《河南日報》努力提高報紙質量,增強指導性、服務性和可讀性,創辦了《河南各地》、《縱橫談》、《市地報台之聲》、《新世說》、《環球採風》、《港灣話題》、《體育》等有影響的專欄,在讀者中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河南各地》被載入《中國新聞年鑒》,《新世說》《鄭漂論壇》《港灣話題》等欄目被評為最受讀者歡迎的欄目。

歷史沿革


《河南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日,經過50年的發展,1999年12月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經中宣部、新聞出版署批准成立,現擁有《河南日報》、《河南商報》、《大河報》、《河南農村報》、《河南畫報》、《漫畫月刊》、《新聞愛好者》和大河網等十報兩刊三網路媒體,形成了一個有較強影響力、輻射力和較廣覆蓋面的傳媒體系。
2021年7月1日下午,河南日報三門峽分社張明雲工作室舉行揭牌儀式。

領導戰略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關於“大河”品牌發展戰略的思考》一文。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作為一個區域性文化產業集團,根據時代發展和自身基礎,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規劃:第一步,在現有基礎上,儘快做大做強報業集團;第二步,依託報業集團,優化產業結構,培植新的增長點,打造綜合性傳媒集團;第三步,拉長產業鏈條,全面提升各類文化產品的生產能力,真正成為以文化產業為核心的大型文化集團。
實現這個戰略規劃的核心是儘快培育自己的品牌。近年來,結合報業集團實際,我們逐步有計劃、有重點地實施“大河”品牌開發運營戰略,使其從傳媒品牌走向文化品牌,從地方品牌走向全國品牌。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
■“大河”品牌的發現和成長基礎
應該說,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發展“大河”品牌戰略的提出,源於旗下“中原報業第一品牌”《大河報》的成功。《大河報》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一份綜合性都市類日報,十幾年來,《大河報》以“采繽紛天下事,入尋常百姓家”的定位,堅持趣味性、可讀性、生活性,聚焦社會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努力增強報道的覆蓋面、影響力和吸引力。目前,日發行量突破100萬份,年廣告收入超過5億元;先後5次入選世界日報發行百強,3次入選中國晚報都市類報紙綜合競爭力20強;4次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品牌價值達8.78億元;3次入選中國最具成長性媒體。
■依託優勢不斷提升品牌的內涵和外延
隨著報紙影響力的擴大,我們的品牌意識也在逐漸增強。按照經營媒體的理念,結合傳媒產業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通過優化配置資源,加強基礎管理,注入文化內涵,從創造品牌進入到提升品牌的階段。
從報紙品牌到傳媒品牌,從傳媒品牌到文化品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在打造“大河”這個品牌中逐漸從自發到自覺,從感性到理性。“大河報”這個品牌僅僅是張報紙,但其市場價值絕不僅僅是報紙,而是傳媒,是傳媒提供的資訊,是資訊拓展的市場。因此,我們要打造文化品牌,就不能僅僅限於一張報紙,而應該是通過資訊服務拓展“大河”文化品牌。
品牌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品牌的靈魂。一個品牌如果缺少了文化內涵,絕不會有生命力。對於集團打造的文化品牌來說,文化內涵不僅是“第一生命力”,更是市場競爭的優勢和基礎。在這個方面,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粵傳媒”上市、天津日報報業集團的發行體系建設、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的報紙搭“神舟五號”遨遊太空等,都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值得讚賞。
■塑造和提升傳媒文化集團品牌的基本原則
“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顯然,從我國的國情和地方報業集團的實際看,基本不存在做“標準”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我國的報業集團產業發展的方向,應該是做品牌,做國內、國際性的文化品牌。按照黨的十七大的要求,儘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品牌。作為地方性報業集團,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在向文化集團的跨越過程中,必須而且始終牢牢把握住三條原則:一是集團的屬性不能變,二是堅持市場化的方向不能變,三是維護、提升、發展品牌內涵的路子不能變。

特色分析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作為河南省委機關報,《河南日報》積極探索報道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為河南的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本文將通過所選樣本,來分析該報是如何做好關於新農村建設報道的。選取2006年1-10月份《河南日報》每周星期四的報紙作為分析樣本,除去節假日,共有40期。通過以上樣本可以看出,《河南日報》對新農村建設報道的特色。
高揚人文關懷理念,推進和諧鄉村建設
和以往的“三農”報道相比,《河南日報》新農村建設報道更加突出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比如《懇談會裡解民憂》(5月11日)一文,介紹了浚縣東善堂村村情民意懇談會實錄。在村委會大院兩層小樓上,村委會會議室里坐滿了村民,他們向村委會基層領導提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比如村裡的變壓器被盜了影響群眾澆地、村後頭的路雨天泥濘擱在那兒沒人管、澆地時路太窄拖拉機過不去、村幹部實行包隊管理要積極負責等等。而村幹部則像答記者問一樣對他們的問題一一作答,並且最後落實解決。通過村幹部和村民面對面心換心的交流這種懇談方式,不但解決了問題,尊重了他們的基本權利,還使農民主人翁地位提高。
無論從哪個角度入手,報道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關懷理念。比如5月11日《鄭州農村合作醫療籌資結束306萬農民進入“看病報銷”名單》報道合作醫療,是為了改善農民的醫療條件;2月23日《淅川農民:外出務工先修鍊“內功”》報道開展農民技能培訓,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素質,造就新型農民。8月10日《內鄉村村成立榮辱觀協會》報道村民以“八榮八恥”作為行為準則,反映他們內心對精神層次真善美的追求等等。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報道,使作為人民喉舌的黨報導向正確、主題鮮明。因為新農村建設主題是農民,就要以農民的利益為出發點,依靠農民,發動農民,調動農民建設的積極性,最終的落腳點是使農民得到實惠,並促進農村的健康發展。
從樣本內容可以看出,《河南日報》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報道已經從生產視角轉變到生活視角,不單純報道農業生產,更注意關注農民生存狀態和生活價值。
提高服務意識,加強全程式建設性監督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服務意識,不但體現在傳達政策方針、反映農民呼聲和願望等信息的傳播上,更主要體現在加強輿論監督上。輿論監督作為傳媒的基本功能之一,可以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差,或者一些預料不到的矛盾和問題進行及時的、建設性的批評報道,以化解矛盾,疏通渠道,創造和諧安定的輿論和社會環境。例如《河南日報》的“簡訊民聲”欄目版面雖然不大,但在農民心中反響十分強烈,是農民反映農村各種問題的窗口。它通過對農民群眾的一條條簡訊的刊登,揭示了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諸如基層組織辦事效率低、亂攤派各種費用、農村教育設施差、農民補助不到位等問題。通過輿論監督這種“揭醜”的形式,鞭策新農村建設中的不良現象,督促有關方面解決問題。
新農村建設的提出,正是我國處在戰略機遇期和矛盾突顯期的社會轉型時代,預防農村“群體性事件”非常關鍵,因此作為黨報的《河南日報》,積極監督中央惠農政策的落實,防止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變異”,通過有效的監督引導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局面,創造了和諧發展的新農村建設氛圍。
創新報道形式,貼近農民生活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
新農村建設針對廣大農村地區,主體是農民。《河南日報》的報道在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下,積極探索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語言,改進作風和文風,深入農村現實,傾聽農民心聲,反映農民需求,寫出許多貼近農民生活習慣、可讀性強的好報道。例如“百姓身邊的人和事”欄目用通訊講述發生在農村的新聞故事,描寫農村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此過程中農民精神和內心變化。一般篇幅不長,每篇三四百字。《一個瓜農的“百萬富翁”夢》(4月6日)講述了一個承包土地種植大棚西瓜的農民楊運嶺的故事,通過瓜農的直接講述,反映了農民在致富路上的自信與豪邁。
“拍案驚奇”欄目,主要講述發生在農村農民身上的糾紛案件,通過案件報道在農村進行普法宣傳,其說書體報道方式在河南乃至全國還是首創: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說書形式“列位……話說……”開頭,以一首與內容有關的打油詩結尾。比如7月27日《亂丟瓜皮不講公德害自己》講述了一對戀人隨手將瓜皮扔在公路上,而後又被自己的摩托車碾過,雙雙滑翻在地的故事。其導語開頭“看官,有一對戀人……”,正文為“話說2006年7月12日……”,結尾為“面對此狀,二人苦笑不得。正可謂:幾塊小小西瓜皮,透出公德大問題。做人不可太自私,否則只能害自己。”這種將新聞信息融入傳統通俗的說書形式中,既傳遞了信息又迎合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接受心理,無疑給新農村建設報道開闢了新的思路。
綜合以上特點可以看出,《河南日報》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報道,認真貫徹了黨中央的指導精神,並在此基礎上以人為本,大膽創新,即內容上樹立以人為本的關懷理念,在報道形式上積極創新,探索出多元化報道方式。

機制解析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從2000年初開始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科學的業務考核機制,在進行了大量測算的基礎上,建立了以《河南日報采編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主體的采編業務考核評價體系和一套較為完善的運作模式。5年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報紙工作的需要,進行了幾次修訂,使之逐漸走向了成熟。
一、考評機制的基本思路和總體把握
河南日報的《辦法》共分十八章,在第一章總則里,明確提出了制定考核辦法的目的就是“為了適應報業競爭新形勢下辦好報紙的需要,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出好報,出人才,出成果,在報社所有部門實行崗位責任考核機制和競爭風險機制”。采編業務考核評價體系採用的是“行為定位評分法”和“目標管理法”相結合的工作績效考評辦法。“行為定位評分法”側重於各個采編崗位的具體而可衡量的工作行為,它將職務行為量化為可以量化分析和比較的指標,如稿件的數量和質量;“目標管理法”側重於圍繞完成采編出版的整體目標,每個部室、每個采編人員都確定有采編工作定額,即采編工作目標,這些目標是具體的、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其完成情況作為評價采編人員工作進而給予獎勵的依據;考評過程中不斷地將實現目標的進展情況反饋給個人及部門,以便他們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總的來說,我們遵循了以下四條原則:
一是嚴謹周密,不留空白。制定考核辦法,必須包括采、編、組、校、檢等報紙出版的各個環節、每個崗位,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崗位采編人員的不同情況,因崗制宜,分類考核,不留空白。
二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分配製度是科學合理的,只有打破平均分配的“大鍋飯”,才能充分調動采編人員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同時,我們在考核辦法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既看每個人工作的數量,也看每個人工作的質量,只有幹得多並幹得好,才能多得;考核和獎懲考慮到崗位的不同帶來的差異,採取一定的優惠措施,向艱苦崗位、一線崗位適當傾斜。
三是以質帶量,質量並重。報紙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於鼓勵編採人員多出稿、出好稿。考核辦法對編採人員規定了相應的分數,對稿件質量分成ABCDE若干等級,鼓勵他們通過多掙分、特別是寫好稿掙質量分來提高自己的收入。
四是以人為本,體現關懷。《辦法》既考慮人人肩上有壓力,也考慮各類采編人員的承受力;既考慮對年輕編輯、記者的公平,也考慮年齡偏大,甚至快要退下來的老同志的實際情況;既考慮干好日常工作,也考慮讓大家有適當的調整,有張有弛,有勞有逸。
二、考核與獎懲辦法的主要架構
河南日報采編人員的考核、獎懲與業務分工緊密相連。從大的結構上看,我們的業務分工主要包括:記者、編輯和出版(夜班)、專版、周刊兩大類,前一類屬於容易量化考核的部門,后一類屬於不易完全量化考核的部門。
儘管工作特性不盡相同,但考核基準應當是一致的。相同的專業技術職稱或職務,即使在不同的部門或崗位上工作,考核的指標(即工作定額)是一樣的。考慮到采編隊伍以中級職稱人數最多,所以我們就以中級為基準點、以300字為一個標準篇進行了精心的測算。
測算是從《河南日報》每月新聞版面容量(當時每天出8個版)開始,去掉新華社電稿、通訊員稿比例,餘下為本報記者、編輯的比例,設計值約為60%。用這個總量(2000年測算值為每月814篇,實際運作中每月平均發稿量為811篇,精確值±3篇)除以記者總人數,得出人均每月應當完成的工作量。隨後在近兩年的擴版過程中,又進一步進行了測算和修正。
以科學縝密的計算為基礎,我們確立了考核與獎懲體系。主要內容包括記者的工作定額及考核、編輯的工作定額及考核、稿件標題照片版面等級評定標準及篇數計算辦法、部門主任及副主任考核辦法、編校質量獎懲等。
徠1.記者的考核。對記者的考核是從0開始計分,每采寫見報一篇稿件計一篇分數,計分時以其質量高低給予不同分數,當積分達到自己相應職稱檔次的標準分時,才視為完成任務。記者得分上不封頂。
2.編輯的考核。對編輯的考核也是從0開始計分,每編髮見報一篇稿件計一篇分數,計分時以其質量高低給予不同分數,當積分達到自己相應職稱檔次的標準分時,才視為完成任務。編輯得分同樣上不封頂。
3.對夜班、周刊、專版采編人員的考核。在保證完成正常的編輯出版任務后,本人即可獲取相應職稱檔次的分數;同時,考核時把不同職稱檔次標準再提高100分,這100分是每人至少要有一篇好稿或兩個好版面的最低分數線,達到提高后的標準才視為完成任務,目的在於激勵大家在提高稿件質量、版面質量上下工夫,多得好稿好版積分。這些部門的采編人員得分也是上不封頂,但有保底。
4.對稿件、標題、照片、版面等級分為ABCDE共計5等10檔。其中A+為最高檔,D等稿為基礎分,(即每見報一篇300字以上的稿件的基本分),C等分值相當於2個D等稿,D+分值相當於1.6個D等稿,依此類推;E等為有問題的稿件(版面),要視情況嚴重程度給予懲罰。
5.對部主任、副主任工作定額及考核。部門領導首先要組織做好本部門的各項正常工作,要帶頭采寫、編組稿件。採訪部門的主任要在完成組織策劃報道、審簽稿件、參加編前會等任務的同時,獨自采寫見報2篇稿件;副主任每月至少要見報4篇稿件;新聞編輯室主任除審閱簽發大量新聞稿件外,每月要編髮見報5篇稿件,副主任要編髮見報10篇稿件。主任和副主任完成工作定額后的超額部分,只計質量分,不計數量分。之所以這樣做,是讓主任、副主任采寫或編髮一些質量較高的稿件,但又不與記者、編輯爭寫爭編;既可有效避免當“官”不寫稿,又給部門主任以寫好稿、編好稿進而獲獎的機會,為職稱晉陞創造條件。
6.編校質量的獎罰規定。主要採取環環相扣,后一環扣罰前一環的辦法。編輯每糾正一處記者原稿差錯,罰記者5元獎給編輯;校對每糾正一處編輯未改出的差錯,罰編輯10元獎給校對;檢查發現並糾正一處付印樣差錯,罰校對20元獎給檢查;廣告中出現一處見報差錯罰廣告部35元。同時,對政治性、政策性、事實性、技術性、文字性差錯分類對待,給予20分至1000分的處罰。
此外,《辦法》還規定了記者站站長、內參編輯以及評論、體育、娛樂、視點、省會新聞等5個工作室編輯、記者的考核辦法,明確了質量評定的機構和程序,制定了詳細的稿酬條例等等。
三、考核與獎懲辦法的主要特點
從以上介紹中不難看出,這個《辦法》體系比較完備,規定詳細,獎罰分明,剛柔相濟。它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導向明確,激勵性強,起到了巨大的槓桿調節作用。由於《辦法》中充分考慮到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之間的差異,因而較好地避免了由於分工不同而造成考核和分配不公的矛盾,同時也能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從幾年來實際運行的情況看,各部門的收入情況大體平衡。在不同領域的崗位上都有業務冒尖、收入冒尖的優秀工作人員,他們的收入常常超過部主任,有時能夠超過總編輯,極大地促進了重視業務、研究業務風氣的形成。
二是以獎為主,獎罰分明,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業務氛圍。《辦法》基本上是以獎為主的,在質量考核上,共有7檔是獎勵,只有E等稿是處罰,對造成問題的責任人實行連帶處罰。在鼓勵編輯、記者出好稿、出精品上,我們還採取了一些相關措施,比如評選“總編輯月度精品獎”、“年度精品獎”,給獲獎作品重獎。對編委會組織的重大採訪活動及視報道產生的社會效果,設單項獎,如“會議報道創新獎”等。在處罰的問題上,我們也保持了相當的力度。對有問題、出差錯的E等稿扣罰200—1000分,並評選“月度不宜刊登稿”,凡被評上不宜刊登稿者,作者、編者及采、編、出版等相關部門的主任都取消相應工作量;對連續3個月或累計6個月完不成考核任務者,實行留崗察看,其間工作量折半計算,察看期內仍不能完成任務者交集團人力資源部另作安排。
三是考評公正,結果公開,反饋及時,不斷激勵采編人員創造新業績、取得新成就。考評委在綜合值班編委、出版部值班主任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將當天見報的所有稿件、版面(除廣告版)定級打分,當日公布,考評結果及時反饋,編輯、記者的勞動成效迅速體現,得好稿、好版的記者、編輯有了成就感,會繼續努力,再創佳績;未得好稿、好版的記者、編輯則會“知恥而後勇”,奮力拚搏,爭取好的業績。同時,每個編輯、記者都可根據每日公布的考評結果算出自己當時的積分,離自己的工作定額還差多少分,或是已超出多少分,及時了解自己實現目標的進展情況,以便隨時調整個人的職務行為。由於我們實行的是“以質帶量、質量並重”的考核辦法,每篇稿子、每個版面評分定級時既包含質量分,又包含數量分,所以,每個編輯、記者可以自主調整是主攻數量,以數量帶質量,以量取勝,還是主攻質量,以質量帶數量,以質取勝。一般情況下,大多數記者、編輯是達到工作定額后,更加註重質量,多寫好稿、多編好稿。
四是以分核算,富有彈性,便於不斷進行調整。《辦法》規定河南日報采編費用是與當月廣告收入掛鉤,按比例提取。采編人員工作得分需要乘以一定的分值,才能轉化為實際收入。這種彈性核算有兩個明顯的好處,一是可以促使大家都來關心報紙的廣告,因為只有廣告收入多,分值才能不斷提升。當然,廣告多的前提是報紙辦得更好。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二是可以給編委會以更大的調控手段和空間,用調整分值的辦法“削峰填谷”,廣告旺季適當節餘,用來補貼廣告淡季,不至於引起分配上的大起大落。
四、考評機制對提高報紙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河南日報采編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從2000年開始實行以來,對提高報紙質量的作用日益顯著。編委會通過好稿、差稿評定等手段,改變了原來記者浮在上面、泡會議的局面。2004年10月開始,我們針對報業競爭的新形勢,結合業務部門設置以及人員結構的新變化,對《辦法》進行了補充和進一步完善。總的來說,報紙質量在這近5年間出現了兩大可喜的進步:
一是記者、編輯采編的好稿件、好版面越來越多。《辦法》實行后,有效地調動了編輯、記者深入一線抓“活魚”、搶“鮮桃”、寫重頭、出精品的積極性,在努力完成數量的同時,更加註重質量,使報紙更具活力。有的高產記者曾創下月發見報稿件102篇、平均月見報68篇的記錄。更多的編輯、記者是既靠數量分,又靠質量分,主要是靠質量分的積累來完成工作定額,整個報社出現了比學趕超的局面,好稿不斷湧現。以近兩年為例,2003年,《河南日報》得到中宣部新聞局的表揚7次;2004年,《河南日報》刊登的稿件多次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批示和讚賞,受到中宣部新聞局的表揚達11次之多。其中像《省公檢法司舉報電話已公布十多天,群眾投訴方便嗎?四家竟有三家不通》這樣的輿論監督稿件,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克強批示,讚揚黨報的正確監督,要求幾家單位迅速整改。2004年12月24日,新任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同志給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路國賢社長寫信,稱讚“報紙宣傳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配合中心工作的意識強。”“版面處理大方、舒展、醒目,能在版面上根據宣傳的需要和內容的選擇,形成視覺中心,有意識地引導閱讀。”“《今日社評》主題鮮明,內容新鮮,導向正確,文字簡練,既有指導性,又有可讀性,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評論欄目。”
二是把工作績效與各項待遇真正掛起鉤來,營造了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辦法》的實行打破了原來分配上的“大鍋飯”,真正體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充分調動了采編人員的積極性。同時,我們把每個采編人員的工作績效與評先進、提拔、評職稱等各項待遇掛鉤,讓大家明白,干好工作才是第一位的。比如,我們在評選年度“十佳記者、編輯”時,就按照“積分法”進行評比,其中個人全年所得分數總和佔50%,獲得月度精品獎折算成分數后佔50%,然後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在幹部競聘上崗時,也要將個人任現職以來每月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進行公布,使工作績效成為提拔幹部的重要參考依據。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大家認識到,分數不僅是衡量工作多少的經濟指標,同樣也是一個評價工作好壞的榮譽指標,從而讓鑽研業務、多出精品成為采編人員的自覺追求。
三是報紙的差錯明顯減少,體現了一份綜合性大報應有的采編業務水準。河南日報歷來重視編校質量,在《辦法》中,我們又詳細劃分了各類差錯的認定,制定了嚴格的差錯追究制度,實行環環相扣的處罰措施,即記者從寫稿的源頭開始盡量消滅差錯,編輯、校對、檢查每個環節都千方百計降低差錯率。此外,我們經常開展“編校質量月競賽”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報紙編校質量的提高。《河南日報》曾連續兩屆獲得“全國省級黨報編校質量第一”的桂冠,這與我們把編校質量工作納入考核範疇常抓不懈有直接關係。2005年,我們再次進行了改版擴版,由每周60個版增加到每周80個版,為了有效杜絕差錯,這次我們在修訂《辦法》時,把對差錯的扣罰分數加大,以確保報紙的編校質量不降。以2004年下半年為例,8月份見報差錯為84處,9月份見報差錯為51處,10月份見報差錯為41處,11月份見報差錯為29處,12月份見報差錯為23處,見報差錯率呈明顯下降趨勢。

通訊地址


地址:鄭州市農業路東28號河南日報報業大廈3層
郵編: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