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小村鎮
東小村鎮
東小村鎮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中南部45公里處。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東與河北省陽原縣接壤,西與大同縣許堡鄉毗鄰,南至本縣友宰鎮,北接古城鎮。全鎮國土部面積10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356畝,其中水澆地23805畝。全鎮轄17個行政村,總人口3369戶。
東小村鎮交通發達,人文環境豐富。有著悠久歷史的人文景觀。是典型的種養殖為主的鄉鎮。輔以加工業和採礦業。
東小村鎮北部是火成岩土石山區,山下是黃土坡;東部是黃土深澗分割的丘陵;南面桑乾河地帶多沙石。
東小村鎮是個水資源匱乏的鄉鎮。歷史上,唯有尉家小堡有部分窪地,可以引桑乾河水澆灌,其它如神泉寺等雖有泉水,卻受益不大。因此,直到1965年前,糧食畝產仍徘徊在30公斤左右。
六七十年代,本地農民一面投入冊田水庫建設及北乾渠工程,一面自辦水利,先後築起水庫塘壩11座,建起高灌站。東西小村、神泉堡等打機井上百眼,1978年全鎮有水澆地15590畝,佔耕地面積的30 %。1982年畝產突破一百公斤。1990年總產479.5萬公斤,畝產137公斤,分別是1949年的2倍和3.4倍。
宜林宜牧,國有林、集體林佔總面積的23%,約3.8萬畝左右。草地面積佔10%,近1.7萬畝。黃花規模種植。70年代各村都發展果園,大量栽植葡萄。是本縣的葡萄生產基地,到1986年戶均達到一畝葡萄園。水果產量35.9萬公斤,佔全縣產量的10%,其中葡萄產量達23.8萬公斤,佔全縣產量的四分之三。
一村一品示範村
陽高縣東小村鎮大嘴窯村的杏,註冊成功“香白”商標。2009年,李福祥大力推廣經驗,全村投資230萬元,新建起了杏樹溫室大棚50個。全村910畝耕地,900畝是杏樹,成為陽高杏樹發展一大主區域。
山西省陽高縣東小村鎮大嘴窯村(大嘴夭杏)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五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開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創建是農業部深入實施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促進專業村鎮提檔升級的重要舉措。對打造特色品牌農業,豐實“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獲得認定的示範村鎮要倍加珍惜這一光榮稱號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示範引領更多的村鎮發展一村一品,推動當地一村一品發展水平提升。各地農業主管部門要繼續加強對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的指導和服務,大力宣傳推介示範村鎮的名優特色產品,推廣示範村鎮的好經驗好做法,支持其開展品牌建設,鼓勵其發展新興業態,為示範村鎮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共同推進全國一村一品健康快速發展。
“葡萄之鄉”尉家小堡,已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傳統的栽培技術相結合,生產的龍眼葡萄遠近聞名,一度為北京葡萄酒廠的主要原料基地。鮮葡萄曾出口香港。1977年以來,葡萄園受到實象鼻蟲的嚴重危害,葡萄樹幾乎死光,80年代重整旗鼓,大面積發展葡萄園,1990年達到3187畝,產量達53.4萬公斤,佔全縣總產的69%。
交通發達,距大同飛機場約40公里。距北京350公里,距省會太原360多公里。京大高速公路神泉堡出口距離東小村鎮政府1公里。
大秦鐵路、京大高速公路、109國道從東小村鎮中部東西方向通過、陽高神泉堡至內蒙豐鎮(神豐公路)貫穿南北與之交叉、神泉堡成為陽高南部的交通樞紐
優越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使東小村鎮成為晉冀交界處重要的交通樞紐。從而促進皮毛加工、機電、運輸等鄉鎮工副業的發展。傳統的皮毛業近幾年不斷擴大生產,產品內銷外銷,質量可靠。
境內北山有豐富的石英石礦,鎮辦石英砂廠,開採加工。
東小村鎮東營村西的石英石礦,已探明儲量為4200萬噸,二氧化硅含量達99.6%,可供年產一萬噸的硅鐵廠生產兩千年。
入列全省“鄉村文化記憶工程”
山西“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第二批試點名單公布。此次山西省遴選了318個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文化遺產遺存較多、文化基礎設施較好、群眾參與自覺性較高、基層管理能力較強的鄉鎮作為“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第二批試點。陽高縣東小村鎮入列山西““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第二批試點名單
山西“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指對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發展軌跡、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調查和梳理,建立檔案和資料庫,因地制宜地加以展示,在文化原生地保護、展示、宣傳和傳承優秀文化遺產,並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的步驟進行。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該工程將以村為單位建立基礎檔案體系和資料庫,通過保護和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態,推動山西生態農業、特色旅遊、文化建設。九層之台,起於壘土。省文化廳副廳長鄭中夏說“‘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可以助力和融入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它的傳承也已成為鄉村發展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試點的實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供載體,為完善公共文化體系和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增添內容。”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9912 |
男 | 5084 |
女 | 4828 |
家庭戶戶數 | 304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9901 |
家庭戶男 | 5073 |
家庭戶女 | 4828 |
0-14歲(總) | 2837 |
0-14歲男 | 1441 |
0-14歲女 | 1396 |
15-64歲(總) | 6048 |
15-64歲男 | 3114 |
15-64歲女 | 2934 |
65歲及以上(總) | 1027 |
65歲及以上男 | 529 |
65歲及以上女 | 498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8945 |
東小村鎮重視計劃生育工作。鎮醫院孫如蘭同志為此作出突出貢獻。1978年這裡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就降到5.42‰,幾十年來一直控制在全縣最低水平。1983年榮獲山西省計劃生育金杯獎,1985年受到國務院的表彰。
東小村鎮
東小村鎮是一個省定貧困鄉鎮,鎮黨委“一班人”經過研究部署,達成“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之務應是抓發展”的共識。為此,他們從實際出發,著力推進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鄉村城鎮化進程。在推進項目發展中,東小村鎮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優化投資創業環境,先後引進一批帶動作用強、效益好的項目。先後有7個項目落戶該鎮,總投資額達到8200萬元。在實施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過程中,他們大力發展特色鎮、一品村,壯大蔬菜、杏樹、養豬和養羊四大主導產業。2007年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000畝,杏樹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生豬達 到11000頭,養羊12500隻,四大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他們還通過發展“三產”增加農民收入,全鎮已發展大中型運輸車輛240輛。
東小村鎮集中人、財、物力,為群眾解決就醫難、上學難、飲水難、行路難和環境差五大難題。全鎮有91%的農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投資50萬元,維修和擴建了鎮衛生院,在10個村建立了村級衛生室;籌資138萬元,新建校舍2000平方米,維修校舍1200平方米;籌資319萬元,完成了氟改水工程,基本解決了涉及全鎮15個行政村、1萬口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連續3年投資1185.5萬元,新修水泥路95.3公里,全鎮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東小村鎮黨委“一班人”在實踐中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為推進和諧建設提供重要組織措施。他們構建了和諧的黨群、幹群關係,杜絕了吃拿卡要,生冷橫硬等不良現象。他們擴大基層民主,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堅持和完善了黨務、政務、村務“三公開”制度;開展群眾評議幹部活動,將鎮幹部“勤廉”兩述擴大到村幹部。先後有1名村官在“村官民評”中被群眾否定而主動辭職,2名被責令辭職,1名被罷免,達到了群眾依法有效監督幹部的目的。
東小村鎮運用推進和諧建設的有效手段,積極調處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他們把維護社會穩定,確保一方平安納入鎮黨委、鎮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實行包案、包息訪和定領導、定人員、定方案、定時限、定獎懲的“兩包五定”責任制,在全鎮形成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各方密切配合的維護穩定工作機制。積極化解矛盾,建立健全了群眾來訪接待日制度和幹部下訪調處制度。鎮里包村幹部、村裡包片幹部和包戶黨員深入村戶,全面排查和及時調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和一些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有效地將各類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鎮里還成立了聯防小組、護路隊,加強日常巡邏,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來自內蒙古畜牧科學研究院胚胎移植中心的技術員,在陽高縣東小村鎮三貴種羊場,給200隻肉羊成功實施了胚胎移植。這次移植的胚胎,是國外優質胚胎種羊德克賽爾、白薩福克品種。據悉,這項由陽高縣扶貧辦注入30萬元,牽頭實施的科技扶貧項目,在我省尚屬首次。胚胎移植,它是將本地母羊作為授體羊,把在實驗室培養成的優質種羊胚胎,移植到授體羊體內,生產出一代雜交優種肉羊體系。據大同市農業局繁改站負責人介紹,這項技術的成功實施,不僅填補了我省肉羊胚胎移植的空白,而且加快肉羊品種改良的步伐,為貧困縣區依託養羊業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鄉鎮企業局)在貴州黔西南州興義市向社會發布了2013年10個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和108項中國美麗田園推介名單,陽高縣大嘴窯村杏園登上中國美麗田園“果園景觀”榜首。山西省僅入列兩項,另一個是靈丘空中草原,入列“草原景觀”。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堅持“以農為基、培育產業”的路徑,著力發展農業的嫁接產業——休閑觀光採摘業,相繼建成了古城日光溫室油桃採摘、東小村竹柳觀光和馬家皂葡萄採摘、大嘴窯村杏採摘等18個特色農業示範園區。同時採取“政府連線、企業辦點、全民參與、共創商機”的模式,啟動了百里生態旅遊長廊建設項目,完成了大泉山景區旅遊道路、孫仁堡——守口堡旅遊路、致富山—綠苑山—十二連山景區旅遊路和安家皂佳潤生態示範園入園路等道路硬化。
東小村鎮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