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桑乾河的結果 展開

桑乾河

位於山西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

桑乾河,舊作桑乾河,相傳每年桑葚成熟的時候河水乾涸,故得名。古稱漯水,溹涫水。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上源為山西省的源子河與恢河,一般以恢河為正源,兩河於朔州附近匯合后稱桑乾河。在河北省懷來縣朱官屯與夾河村之間匯洋河后,經官廳水庫后,始為永定河。長506千米,流域面積2.39萬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黃黃水河、御河渾河壺流河等。

桑乾河上游流徠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舊時河道經常淤堵,特別是下流河段水患頻繁。17世紀末,在採取廣泛的防洪措施之後,下游始稱永定河。新中國建立后通過建設冊田、官廳水庫及下游分流,水患基本消除,但由於上游水源減少,斷流成為威脅桑乾河的重要因素。

桑乾河流域是晉冀交界人類文明的搖籃,孕育了以陽原泥河灣文化為代表的古代文明。

名稱演變


大約在第四紀更新世晚期,大同盆地、陽原盆地等古湖泊的湖水大都已消失,變成湖積平原。古代豐沛充盈的泉水、連同降落在這些盆地及其周圍山區的雨水,彙集一起,總成大河,順勢東注,過涿鹿一懷來盆地,與“三家店河”聯為一體,今桑乾河的雛形大致形成了。
桑乾河,是一條名稱多變的河流。先秦典籍《山海經》中稱它為浴水。《山經·北次三經》:“又北五百里曰諄於毋逢之山,……浴水出焉。”譚其驤先生認為,浴水即治水,也就是今永定河。《漢書,地理志》稱它為治水,其於雁門郡陰館縣下云:“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人海,過郡六,行千一百里。”《漢書,燕刺王傳》又記作台(音怡)水。上述的浴水、治水,實為一水,或因字形相似而傳抄致訛,或因讀音相近而用字有別,一般多以治水為是。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又稱其為㶟水,文云:“㶟水出雁門(郡)陰館(縣)累頭山,東入海,或曰治水也。由此可知桑乾河戰國稱浴水,西漢稱治水,東漢至北魏時期稱㶟水,隋唐后稱桑乾河。而桑乾河下游在不同歷史時期卻有著更為繁雜的名稱變化。如永定河曾有過清泉河(漢魏)、高粱河(漢魏)、盧溝(金),元、明以後又有渾河、小黃河、無定河等稱謂。而河流名稱的變化,反映出隨著流域內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水文狀況亦日益惡化,尤其是明清以後變得易淤易決,水患頻仍。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大規模整治河道、修築河堤之後,下游始有永定河之名。
至於桑乾河,是”干“字20世紀50年代後漢字簡化為”乾“的結果。

幹流概況


桑乾河是永定河的上游,永定河屬海河水系,其正源為發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管涔山北麓廟兒溝的恢河,恢河與源子河在朔州市馬邑村匯合后稱桑乾河。桑乾河在陽高縣南徐庄流出山西省境,在河北省懷來縣朱管屯與洋河匯合稱永定河,此後流經河北省和北京市,在天津市匯入海河流入渤海。
桑乾河上游地處山西省北部,流經的行政區劃主要是今朔州市的大部分。其中流經應縣的河段長約35.1公里(經Google earth 測量),為應縣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最古老的河流。

山西段

桑乾河,上游有源子河與恢河兩條河流。主流恢河發源於寧武縣管涔山分水嶺村,源子河發源於左雲縣截口山。兩河在朔州市朔城區馬邑村匯合后稱桑乾河。相傳因每年桑甚成熟時河水乾涸而得名。它流經朔城區山陰、應縣、懷仁、大同縣,入冊田水庫,至陽高縣尉家小堡村進入河北省。山西境為河長252公里,流域面積15464平方公里。陽高縣大辛庄站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7. 73億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52. 4公斤。河流所經各縣,南北為山區,中部為地勢平坦的大同盆地。在朔州市境內長124公里,多年平均清水流量4.51立方米/秒。
恢河,源於寧武管涔山,到朔城區神頭泉匯入桑乾河,境內長度74公里,流域面積1273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38立方米/秒。

河北段

桑乾河相傳每年桑椹熟時河水乾涸,故名。發源於山西高原管涔山北麓,東北流經大同盆地,納黃水河、渾河、御河及二道河,東北流入河北省境內,於陽原縣花稍鄉錢家沙窪接納壺流河,東北流經宣化縣、涿鹿縣,至涿鹿縣、懷來縣交界處的朱官屯與夾河村之間與洋河匯合后入官廳水庫,出官廳水庫后始稱永定河,再流經三家店進入平原,下泄至屈家店和北運河匯合。1970年自屈家店以下開挖永定新河,永定河水由永定新河直接入海。
桑乾河末端與洋河匯合處的夾河村一段
桑乾河末端與洋河匯合處的夾河村一段

水文特徵


桑乾河在朔縣馬邑村有神頭泉出露,平均流量每秒7. 4立方米。桑乾河歷史上最大洪水發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桑乾河出省境尉家小堡村,洪峰5040立方米/秒。清同治十年(1871)農曆七月下旬連雨十日,亦為大水,尉家小堡洪峰4190立方米/秒。民國28年(1939)水淹天津,桑乾河亦為大水,暴雨中心在渾源,水淹渾源縣城。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黃水河、渾河、御河等。如以桑乾河為永定河正源,則洋河也是桑乾河支流。如以恢河為桑乾河正源,則源子河也為桑乾河支流。
黃水河,古稱治水,又名濕水。發源於朔城區王萬庄,經朔城區、山陰縣到應縣,在應縣屹塔村匯入桑乾河。境內長度103公里,流域面積3630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13立方米/秒~1.5立方米/秒。河水渾如黃湯,河床無定,歷史上對兩岸農田、村莊危害很大。近年水量減少,經常乾涸無水。
渾河,古稱崞川水,源於渾源縣崞山(南嶺關)。從渾源流經應縣,到懷仁縣新橋村匯入桑乾河。境內全長42公里,清水流量0.45立方米/秒。因有應縣鎮子梁水庫蓄水攔河,對農田生產較為有利。
元子河(源子河),源於左雲縣杏子堡村,經右玉縣平魯區,在朔城區匯入桑乾河,境內長度133公里,流域面積1068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2立方米/秒,為季節性河流。
御河,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豐鎮縣西北,稱飲馬河,在大同市鎮羌堡進入山西境內,稱御河。御河幹流長155公里,在大同市尚家莊匯入桑乾河,流域總面積5503平方公里,其中在內蒙古境內有2376平方公里。
神頭泉群,是山西高原著名的岩溶大型泉群之一,在恢河、源子河交匯處出露,直接補給桑乾河。泉群分佈面積5平方公里,泉水流量多,年平均(1956年~1984年)達8.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可達9.78立方米/秒。2010年代平均流量僅為6.54立方米/秒。
洋河,古稱修水、於延水,遼代稱羊河,明代演變為洋河。因支流眾多,水量豐沛,水流汪洋,故名洋河。上源有東、西、南洋河三條支流,以東洋河最長,達135公里。三支流與懷安萬全縣交界地區匯合后,其下始稱洋河,向東流經懷安,萬全縣,折東南經宣化、張家口市下花園區,至涿鹿、懷來交界處匯入桑乾河,此段長118公里,全長253公里。流域面積15470平方公里。河床寬150—1 100米,多年平均流量17.6立方米/秒,屬海河水系。為常年河,年內冰期70天。主要支流有清水河等。

治理開發


灌溉

桑乾河灌區,位於山西省大同盆地的西南部,地處朔州市山陰縣和應縣境內,控制總土地面積61.7萬畝,設計灌溉面積36萬畝,是山西省大型自然灌區之一,灌區水源為桑乾河幹流上的東榆林水庫,其入庫徑流為桑乾河地表徑流和神頭泉下泄水。朔州市利用桑乾河水源建有8處大中型灌區,分別是:始建於1939年的桑乾河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4萬公頃,為朔州市唯一的大型灌區。始建於1875年的恢河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23萬公頃,屬中型清洪水灌區。始建於1952年的裕民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800公頃,屬中型清洪水灌區。始建於1976年的臘壑口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866公頃,屬中型純洪水灌區。始建於1960年的神頭楊水站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400公頃,屬中型泵站灌區。始建於1975年的南高灌泵站灌區,是山陰縣管理,設計灌溉面積3933公頃。始建於1958年的民生灌區,屬山陰縣,設計灌溉面積2147公頃,是中型清洪水兩用灌區。始建於1975年的薛家營灌區,屬應縣管理,設計灌溉面積3333公頃,為中型清水灌區。
冊田灌區是山西省內大型灌區之一,橫跨山西、河北兩省,其中山西部分位於大同盆地東南部,灌區西起大同縣固定橋,江至陽高縣東柳營,北界陽高縣馬家皂,南鄰太行山脈六棱山腳。灌區東西長約51公里,南北寬約12-22公里。灌區設計總灌溉面積3.023萬公頃,其中山西部分2.003公頃。

河道防洪

桑乾河防洪工程
桑乾河是永定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山西境內河長252公里。據《山西通志》、《朔州志》、《應縣誌》等歷史文獻記載,桑乾河歷史上就進行過多次整治。建國以後,對重點河段進行疏治加固,沿河修築了一些護村堤堰,但未形成完整的堤防,只有支流十里河、口泉河、渾河、唐峪、御河、大峪河等修了護城堤壩,如口泉河流經礦區段,河長37. 4公里,建砌石堤壩或護岸工程46. 7公里,防洪標準50年一遇,主要地段達到100年一遇。十里河礦區段河長38. 6公里,已建成固定砌石堤壩和護岸27- 4公里,防洪標準達到20-50年一遇。

水庫蓄洪

流域內共建成大中型水庫8座,冊田水庫幾乎控制全流域面積,但其防洪效益
主要為下遊河北、北京市緩洪攔沙。渾河建有恆山、鎮子梁兩座中型水庫,對渾源縣
城和桑乾河防洪作用甚大。十里河在左雲縣城建有十里河中型水庫一座,也為下
游大同市沿河礦區減輕洪水起到一定作用。東榆林水庫是桑乾河幹流上游一座庫
容6500萬立方米較大的中型水庫,該庫控制恢河、源子河等洪水,對下游防洪起到
桑乾河
桑乾河
重要作用。此外,大同趙家窯水庫、懷仁下米庄水庫也控制了一部分洪水。
東榆林水庫,主壩處於朔州市城區神頭鎮東榆林村東南的桑乾河上游幹流上。控制面積3430平方公里,流域長度103.5公里。其上游有源子源、恢河、七里河三大支流,恢河與七里河先匯入太平窯水庫,出庫后不足10公里再注入其中。由主壩、副壩、泄水閘三分部組成,是一座設計特殊的無溢洪道水庫。主壩系均質土壩,最大壩高15.5米,長1135米。於1978年建成,次年發生垮壩,為病險庫。原為空庫度訊,主蓄神頭泉清水。1999年起來水全蓄。2005年除險加固。總庫容6500萬立方米,20世紀,每年向下游及周邊供水8000萬立方米以上。21世紀初,由於來水減少,每年供水減至6000多萬立方米,是一座供水量大於總庫容的水庫,供水範圍是桑乾河灌區(設計面積400公頃)、民生渠灌區(設計面積333公頃)、薜家營灌區(設計面積2533公頃)、沿庫邊及下遊河邊鄉村高灌50多座(灌溉面積6667公頃),總計40533公頃。同時為朔城區、山陰、應縣三區縣供水。2007年10月獲批山西省首批省級水利風景區,2008年為朔州市桑乾河濕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冊田水庫泄洪道
冊田水庫泄洪道
冊田水庫,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許堡鄉。始建於1958午3月,它橫截桑乾河水,東西長30公里,下游為烏龍峽,長約10公里,興利水位面積約5萬畝,蓄水8600萬立方米,可澆灌農田40多萬畝,年產魚五萬多公斤。水庫的主要任務是為下游官廳水庫攔沙、防洪和渡汛,還起著保障首都防洪安全的重要作用,同時還擔負著大同城市部分工業和生活用水及農田灌溉。冊田水庫風景秀麗,景點眾多,空氣清新,交通便利,集住宿、餐飲、休閑港與一體,是不可多得休閑旅遊勝地。冊田水庫位於桑乾河中上游,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西冊田村北、屬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距大同市60公里。
官廳水庫修建於1951年10月,是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設計總庫容量41.6億立方米,實際庫容22.7億立方米,現在庫容3億立方米,最高水位482.8米,正常蓄水位不超479米,水面(479米時)175平方公里,其中89%在懷來境內,總有效灌溉面積130萬畝。
白泥河:出山陰縣東南榆林峪,蓋夏屋(山)之支蜂也。其水東北流至應州界內,入桑乾河。《清一統志,大同府·山川》謂“白泥河在山陰縣(舊城)東,一名白迷河,源出縣東南界榆林峪,東北流,人應州界,曰盆子峪河。即《水經注》之夏屋山水。
夏屋山水:《水經注》:桑乾水“又東右合枝津,枝津上承桑乾河……又東北,右合夏屋山水。水南出夏屋山之東溪,西北流經故城北…..又西北人桑乾枝水。”按夏屋山在山西應縣南,東與北嶽恆山相連,夏屋山水即源出夏屋山北麓,北經應縣附近,流注桑乾水的一條河。
木瓜河:山陰縣水,源出水上村,經侯家嶺東北,又南入應州,折而東流,繞大營村之西南,入桑乾河。《清一統志,大同府·山川》:“木瓜河在應州西北二十里,東流入桑乾河。”
清水河:“懷仁縣水,出韭畦村南,流至臧家寨,南人桑乾河。“。《清一統志》謂“清水河在應州西北,東南流經黃瓜堆北,東流入桑乾河”。按今有清水河村,在懷仁縣南。臧家寨省稱臧寨,又在清水河村南。
白土河:俗呼應州水,分東、西二支,其西南出夏屋山馬跑泉,為西支,東北流;其東南出邊城下者,直北流而合之。又經應州城東而北,入於渾河。
大石峪水:“石峪水,在應州東南三十里,有大石峪、小石峪二水,合而北流,經州城東北,又北合渾河,入桑乾河”
唐泉水:在應州東二十里安邊鎮,自石澗流出,下入渾河。
鹽、鹼二河,鹽、鹼二河水無源,因土人挖鹼成渠,水所匯遂曰為河耳。注鹽河者有:湖峪水(出代州北馬湖山,北流出口),茹越口水(出應州南四十里茹越嶺),峙峪口水、大、山門口水(三源並道,匯而北流,經應州西南之峙峪一帶),小石口水(出應州南雲峰護駕岡諸山)。一水流經州東南……入桑乾,一水流經州東南……人鹽河。入鹼河的有馬蘭口水。
北樓口水二道,東河一道舊渠流經州東南北樓村、東上寨交界七里,接連新渠,流至州東羅 家莊、東小寨交界五里,歸入渾河。西河一道舊渠流經北樓村、東上寨、東辛寨、臨河村交界,共十三里,接連新渠,流至羅家莊、安樂營,共七里,歸人渾河。
大石口水二道,東河一道流經州東南下社村、石家莊、鎮子梁交界,共十五里,系舊渠歸入渾河。西河一道舊渠流經下社村、唐家莊、張家寨、城下庄交界,共二十里,接連渠,流經州東北郭家寨、西輝耀、啞鶻庄、楊家莊交界,共二十三里,歸入桑乾河。
小石口水二道,東河一道舊渠流經東南小石村、北河種交界,共十五里,接連新渠,流至州東南姜家莊、灰泉子、東關、州北范家寨、州西北吳家莊交界,共四十二里,歸人桑乾河。兩河一道舊渠流經州東南鮑家堡、南河種、接馬峪交界,共十五里,接連新渠,新渠,流至州東南灰泉子、席家堡、州南入里坡、三里寨、州西南李家慶雲、寇家寨交界,共二十三里,歸入鹽河。
茹越口水二道,東河一道舊渠流經州東南下寨村、王宜庄、北曹山交界,共二十二里,歸入鹽河。西河一道舊渠流經州西南南曹山、上甘港交界,共十六里,接連新渠流至州西南何家疃、鄭家莊、張家坊、師家坊交界,共十六里,歸人鹽河。
馬蘭口水一道,舊渠流經州南馬蘭庄、下馬峪交界,共十一里,接連新渠,流經至州西南望 岩村、大南頭、大北頭、馮家序、新房兒、劉家莊交界,共二十八里,歸人鹼河。
胡峪口水一道,舊渠流經州西南西安峪、下瞳村交界,共十二里,接連新渠,流至州西南望岩村、大西頭、安銀子、南湛村、永盛庄、卞家黃巍、張家坊、大黃巍交界,共四十里,歸人鹽河。
渾源河,出渾源州東北二十里汗土峪,今名神頭村。唐置渾源縣、金升州,皆以水得名,古謂之崞川水……其水流經州西南十五里故崞縣(麻家莊)。《明史,地理志》所謂州“西南有渾源川”者也,分流繞城西北,又經應州東北趙壩岡、唐泉東流注之。又西,經東小寨、安樂營、北馬庄諸村,左得大石、北樓口之水。又經南柳會、邊耀村,循邊耀山麓北出,轉經大同縣南之小長城,懷仁縣東南之西安堡,東北注於桑乾河。(摘自清光緒《山西通志·山川考一三》)
小峪口水,出縣南二十里,東流經縣南十五里,名磨疲乏河。又東經路家莊,又東南經乾溝,並由應州界人桑乾。(摘自清光緒《山西通志·山川考一三》)
大峪口河,即左雲縣南之馬頭河,由峪口(大峪口)人縣境,東經曹家莊、田家莊、水磨村,又有經山峪水自西南來與合,東北入應州,大同界,入桑乾。(摘自清光緒《山西通志·山川考一三》)

流域概況


懷來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張家口市東南部,毗鄰首都北京,縣城沙城距北京德勝門105公里。舜設十二州,懷來屬冀州;春秋戰國時期,懷來屬燕國上谷郡;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懷來是上谷郡郡治所在地沮陽縣;南北朝時,懷來屬北魏;隋代,懷來屬涿郡懷戎縣;唐設十五道,懷來屬河北道媯州懷戎縣;遼太祖時(公元916年)始稱懷來縣;金代改稱媯川縣;元代復稱懷來縣,為蒙軍淘金放馬之地;明初改懷來縣為懷來衛,建直隸后軍都督府,遷山西、山東、湖廣等地無田者數萬於直隸,古家窯、頭堡、上八里等40餘村源於此時,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建雞鳴驛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又改為懷來縣沿稱至今,康熙皇帝征葛爾丹叛亂,六次駐蹕懷來城外行宮,沙城白酒聞名此時;1948年底懷來全境解放。懷來城始建於唐代,武則天垂拱年間(公元685—688年)在此設清夷軍城,為媯州治所在地,是著名的軍事要塞,有“北門鎖鑰”之稱。1951年,因修建官廳水庫被淹,具有1200多年歷史的一代名城沉沒於水下,懷來縣城遷到沙城鎮至今。
轄17個鄉鎮、279個行政村,總人口36.5萬人,總面積1801平方公里。是河北省首批糧食基地縣和省“雙環”菜籃子基地,是中國葡萄之鄉和中國葡萄酒之鄉,是全國經濟林建設百強縣、國家級園林縣城、首都重要水源地。2017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50.5億元、增長5.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7.8億元、增長18.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4億元、增長0.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8.7億元、增長3.1%,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88.4%。

發源地

桑乾河上游及其支流從大同盆地周邊的崇山峻岭奔騰而下,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大同盆地上隨意地擺動、宣洩,形成了大片的洪積沖積扇,既造就了肥沃的土壤,又留下了大量湖沼和豐富的地下水。正是這片豐澤膏腴的土地,哺育了朔同地區最初的文明,也為應縣古今的發展變遷提供了優越的地域空間。
桑乾河主流恢河發源於山西省北部寧武縣的管涔山分水嶺村,源子河發源於山西省左雲縣的截口山,靠近長城。兩河在朔州朔城區馬邑村會合后始稱桑乾河。桑乾河流經朔州市、大同市,至陽高縣尉家小堡村進入河北省境內。桑乾河在山西境內的河流長度為252公里,流域面積達17142平方公里。桑乾河上的主要支流有黃水河、渾河、御河等。

走向

河流先沿槽谷同恆山走向平行流向東北,之後在河北省宣化附近折向東南,在沙城南側與洋河匯合后稱永定河,注入官廳水庫,然後注入海河,爾後流入黃海的一個大海灣——渤海。

治理


古代治理

桑乾河上遊河段流經乾旱的山西北部黃土高原,稱之為桑乾河。其下游常遭洪水之患,因而常改變河道,故原俗稱無定河。17世紀末,在採取廣泛的防洪措施之後,下游始稱永定河。此後,在1698、1726、1751年和19世紀又陸續採取了進一步的防洪措施。桑乾河總是帶有大量的泥沙,致使河道隨清隨淤。

現代治理

桑乾河
桑乾河
1950年代初,在北京西北部山區建起發電、灌溉、防洪的官廳水庫大壩。隨著海河水利工程中各種排水設施的建設,洪水也得到了疏解。
桑乾河也是塞北一條古老的河,它從西向東,流過張家口境內陽原蔚縣、涿鹿,綿延不斷的河水滋潤了兩岸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這裡悠久的文化,它留下了人類千百萬年進步的印跡,也記載了人類學家探尋的腳步,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埋藏著許多與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有關的史前信息。該河河長為高建民。

現狀


乾涸的桑乾河
乾涸的桑乾河
自1997年後,桑乾河許多河段基本上處於常年乾涸的狀態。現已基本全面斷流,沿岸農田飽受乾旱影響,河道采砂現象嚴重,面目全非,昔日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已經一去不復返。經過3年綜合治理,涿鹿縣2014年完成桑乾河縣城段4.5公里蓄水,使其成為一道靚麗的生態景觀。為留住涿鹿人的“桑乾記憶”,重現“桑乾煙雨”、“桑乾晚渡”等歷史美景,從2012年開始,涿鹿縣實施了桑乾河綜合開發治理工程。項目全長10公里,總投資3.5億元,分兩期實施。在保證防洪標準的前提下,該縣還將通過對河道灘地、兩側護岸、堤防、灘地的設計,建設休閑、娛樂等設施,讓桑乾河真正成為居民可以親近水景的健身、休閑、娛樂的場所。
主要原因:
1、植被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使得桑乾河流量不能得到保持。
2、上游修建水庫,截流流量。
3徠、地下水過量開採,桑乾河得不到補給。

作品


1.唐劉皂《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馬可·波羅遊記》中生動描寫的永定河(桑乾河下游)上的盧溝橋,稱它“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西方稱盧溝橋為“馬可波羅橋”。
3.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著名作家丁玲1948年寫成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小說即為此河,詳見該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