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區

隸屬於山西省朔州市

朔城區位於山西北部雁門關外,地理坐標為東經112º-112º44'25"。北緯39º7'16"-39º28'27"。境域北起黑駝山與平魯區交界,南至紫金山與寧武、代縣、原平縣相鄰,東到東榆林與山陰縣接壤,西至蘭家窯與神池縣毗鄰。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36公里,距首都北京502公里。總面積1793平方公里,是朔州市府所在地,轄9鄉2鎮4個街道280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朔城區常住人口為565075人。

境內交通便利,北同蒲鐵路神朔鐵路朔黃鐵路、同太公路、大運公路縱橫境內。

朔城區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莜麥、高粱、穀子、黍、玉米、綠豆、山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種蔬菜。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歷史沿革


朔城區天主教堂
朔城區天主教堂
28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峙峪人”就在此棲居生息。夏商時。朔城區為樓煩地。
春秋戰國時期,為狄人所居。趙武靈王二十年(公元前306),攘地西北,置雲中、雁門、代郡,朔縣地屬趙國的雁門郡。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秦始皇派蒙恬率軍北擊匈奴,築土城養馬,故名馬邑。後置馬邑縣,屬雁門郡。
西漢襲秦制,稱馬邑縣。新朝王莽改馬邑縣為章昭縣。東漢初稱馬邑縣,屬并州雁門郡。東漢末年廢縣。
三國、西晉均稱馬邑縣,俱屬并州雁門郡。永嘉六年(312),馬邑地屬代國。東晉十六國時期,太元元年(376)代國亡,馬邑先屬前秦,不久歸後燕。
北魏初,馬邑為京畿內地。太和十七年(493)隸屬恆州。北齊天保八年(557),朔州治所移馬邑故城。同年置招遠縣,隸朔州廣安郡。北周仍稱招遠縣,為廣安郡治。
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升置朔州總管府。隋大業初,廢朔州總管府,罷朔州,置代郡,后改為馬邑郡,轄鄯陽(今朔城區)、雲內(今大同市口泉附近)、神武(今朔城區神武村)、開陽(今神池縣境)四縣。唐代稱鄯陽縣,為朔州治,屬河東道。
武德四年(621)改馬邑郡為朔州,轄鄯陽、常寧兩縣。開元五年(717),於鄯陽縣城東三十里的大同軍城(貞觀年間置)另置馬邑縣(故治即今朔城區神頭鎮馬邑村),隸屬於朔州。天寶元年(742),復改朔州為馬邑郡。乾元元年(758)又改馬邑郡置朔州。
五代後唐稱鄯陽縣,為朔州治。同光元年(923),設在金河縣的振武軍被契丹軍佔領,徙治朔州。五代後晉天福元年(936),把包括朔州、寰州在內的十六個州割讓給契丹。
遼代稱鄯陽縣,為朔州治,屬西京道。遼聖宗統和年間(983——1012),升朔州為順義軍,領鄯陽、馬邑、廣武三縣。
宋宣和五年(1123)金曾將朔州歸宋,改為朔寧府。金天會三年(1125)又為金國佔領,仍稱鄯陽縣。
元代稱鄯陽縣,為朔州治,屬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大同路。
明代稱朔州。洪武二年(1369)廢鄯陽縣併入朔州,朔州領馬邑一縣,屬山西布政司大同府。
清代稱朔州,初屬山西省大同府。順治十六年(1659),裁朔州衛併入朔州。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朔州和馬邑縣。嘉慶元年(1796)馬邑撤縣為鄉併入朔州。
民國元年(1912)改朔州為朔縣,屬山西省行政公署。
民國三年(1914)設雁門道,朔縣隸屬雁門道。民國六年(1917)廢道,朔縣直屬山西省政府。
1937年屬山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署。
1940年朔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晉西北行政公署第十一專員公署,同年9月改屬晉西北行政公署第二專署。次年朔縣屬第五專署。
1942年朔縣屬晉綏分區第五專署,由綏察行署代管。
1946年朔縣解放,屬晉綏邊區行政公署第五專員公署。
1949年朔縣屬察哈爾省雁北專員公署。
1952年朔縣屬山西省雁北專員公署。
1958年朔縣改屬晉北專區。
1961年屬山西省雁北地區
1989年朔州建市,朔縣改稱朔城區。
2001年,朔城區鄉鎮區劃調整(以下為本站整理,準確情況有待核實):撤銷城關鄉,設立北旺庄街道;將原城關鄉的南關、南街、西街、東關4村劃歸南城街道管轄,將原城關鄉的北關、小村2村劃歸北城街道管轄;將神頭鎮的大窪、王圐圙、司馬泊3村劃歸神頭街道管轄;撤銷大夫庄鄉,併入神頭鎮;撤銷暖崖鄉,併入利民鎮;撤銷汴子疃鄉,併入滋潤鄉、善庄鄉;撤銷神武鄉,併入南榆林鄉;撤銷梵王寺鄉,將梵王寺、沙河等村劃歸窯子頭鄉,將前圪塔、后圪塔、南坪、石城庄等村以及賈庄鄉的大塗皋、小塗皋2村劃歸沙塄河鄉管轄。區劃調整后,全區轄4個街道、2個鎮、9個鄉: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頭街道、北旺庄街道、神頭鎮、利民鎮、下團堡鄉小平易鄉、滋潤鄉、福善庄鄉、南榆林鄉、賈庄鄉、沙塄河鄉、窯子頭鄉、張蔡庄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朔城區位於山西北部雁門關外,地理坐標為東經112º-112º44'25"。北緯39º7'16"-39º28'27"。境域北起黑駝山與平魯區交界,南至紫金山與寧武、代縣、原平縣相鄰,東到東榆林與山陰縣接壤,西至蘭家窯與神池縣毗鄰。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36公里,距首都北京502公里。總面積179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朔城區地貌基本輪廓為北、西、南三面環山,中部為盆地,形似簸箕狀向東傾斜。山區、丘陵、平原分別佔總面積的24%、10.7%、65.3%。境內最高峰為黑駝山主峰,海拔2147.3米。最低是桑乾河河谷,海拔1030米。中東部為平川區,面積約佔城區總面積的70%,恢河橫跨其間,為主要農產區。地貌大致可分為:標高1100米以下為沖積平原,1100—1300米為邊山黃土台地及洪積傾斜平原,1300—1500米為低山黃土丘陵區,1500米以上為石灰岩及古老變質岩系組成的石質山地,上伏薄層黃土。分佈有石炭二迭紀時期的煤層,煤系地層厚度在120—210米左右。

氣候特徵

朔城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風向更替明顯,春秋短暫,年均氣溫6.4℃。全年日照時數2862.6時,冬春季多風,平均風速4.2米/秒,主要風向多為西風、西北風,無霜期100—1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435—438毫米,全年降水少且分配不均。蒸發量大,風沙大,是造成乾旱的主要原因,乾旱發生一般三年兩遇。

水文特徵

境內主要河流有恢河、黃水河、七里河、源子河等,均為桑乾河支流。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境內水資源比較豐富,地表水年來水量3.38億立方米,地下水動態儲量2.02億立方米,佔全市水資源總量的25.6%,人均水資源總量532立方米,比全省平均的419立方米高27.7%,年可開採量1.27億立方米,特別是境內最大的涌水點——神頭泉組,涌水量6.4—8.5立方米/秒,年涌水量2億多立方米,水質優良,水溫14℃—14.5℃。全區現有太平窯、趙家口兩大水庫,下沙塄河、青鍾、蘆子壩、下疃、河匯等小塘小壩40多處,嚮應大渠、劉家口大渠、臘壑口引水大壩、永豐渠、大東渠、火燒梁渠、躍進渠、水泉梁渠八大壩渠,引水渠道總長23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渠系網路。同時新打和配套的機井1500多眼,微型井500多眼,全區近40萬畝耕地變成水澆地,並實現了井、渠、田、林、路、機電六配套。

土地資源

全區國土總面積1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9萬畝,基本農田82萬畝,土質疏鬆肥沃,宜於農業生產。
2004年朔城區有林業用地62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23.5%,其中有林地26萬畝,疏林地5萬畝,天然草地10.2萬畝。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鋁礬土、石灰石、粘土、雲母、石英和黑砂石等。其中煤炭儲量195億噸,佔山西全省煤炭儲量的十分之一,朔城區煤炭資源總賦存面積620平方公里。鋁礬土儲量7000萬噸,石灰石儲量1600億噸,粘土儲量1500萬噸。

生物資源

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莜麥、高粱、穀子、黍、玉米、綠豆、山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種蔬菜。藥用植物分佈較廣,主要有黃芪、黨參、柴胡、甘草、麻黃、遠志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1年,撤銷城關鄉,設立北旺庄街道;將原城關鄉的南關、南街、西街、東關4村劃歸南城街道管轄,將原城關鄉的北關、小村2村劃歸北城街道管轄;將神頭鎮的大窪、王圐圙、司馬泊3村劃歸神頭街道管轄;撤銷大夫庄鄉,併入神頭鎮;撤銷暖崖鄉,併入利民鎮;撤銷汴子疃鄉,併入滋潤鄉、善庄鄉;撤銷神武鄉,併入南榆林鄉;撤銷梵王寺鄉,將梵王寺、沙河等村劃歸窯子頭鄉,將前圪塔、后圪塔、南坪、石城庄等村以及賈庄鄉的大塗皋、小塗皋2村劃歸沙塄河鄉管轄。區劃調整后,全區轄4個街道、2個鎮、9個鄉: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頭街道、北旺庄街道、神頭鎮、利民鎮、下團堡鄉、小平易鄉、滋潤鄉、福善庄鄉、南榆林鄉、賈庄鄉、沙塄河鄉、窯子頭鄉、張蔡庄鄉。
2021年4月,撤銷福善庄鄉,分別併入賈庄鄉、南榆林鄉、滋潤鄉。將原福善庄鄉的大岱堡、長潤、下水、黃水河、辛村、東小寨、里林庄、小壩、計庄、福善庄、小岱堡11個行政村劃歸賈庄鄉管轄;將南辛庄、北辛庄2個行政村劃歸南榆林鄉管轄;將安子、西郡、桑乾河3個行政村劃歸滋潤鄉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4月,朔州市朔城區下轄4個街道、2個鎮、8個鄉。
朔州市朔城區行政區劃一覽
街道 鎮 鄉下轄社區、行政村
北城街道馬邑路社區┃北關路社區┃開發路社區┃建設路社區┃西興街社區┃古北西街社區┃古北東街社區┃市府南社區┃市府西社區┃市府街社區┃東興街社區┃敬德社區┃平安社區┃萬和社區┃北關村┃小村
南城街道體育社區┃操場街社區┃廟前社區┃站南社區┃站北社區┃城壕堰社區┃南關路社區┃育新街社區┃上地嘉園社區┃馨園社區┃西關路社區┃家和苑社區┃職教社區┃金沙花園社區┃怡家苑社區┃居然之家社區┃水鄉灣社區┃匯富苑社區┃南關村┃南街村┃西街村┃東關村
神頭街道獅頭集團社區┃肉聯廠社區┃採石場社區┃神頭車站社區┃一電廠社區┃二電廠社區┃電建社區┃啤酒廠社區┃三泉灣社區┃大窪村┃王圐圙村┃司馬泊村
北旺庄街道御龍社區┃振華街社區┃平朔生活區第一社區┃平朔生活區第二社區┃北邢家河社區┃濱河社區┃民福社區┃安泰街社區┃友誼街社區┃長寧街社區┃厚德社區┃華源社區┃李家河村┃張家河村┃油坊頭村┃西什庄村┃雒兒庄村┃南泉村┃新安庄村┃廈閣村┃野狐澗村┃南磨村┃泥河村┃曹沙會村┃七里河村┃賀家河村┃崔家窯村┃東富院村┃牛家店村┃胡家窯村┃十里鋪村┃北旺庄村┃照什八庄村┃二十里鋪村┃南邢家河村
神頭鎮馬邑村┃小泊村┃吳佑庄村┃東神頭村┃吉庄村┃苗山村┃神西村┃毛道村┃西神頭村┃新磨村┃北邵庄村┃野場村┃煙墩村┃東邵庄村┃西影寺村┃下西關村┃長村┃八里鋪村┃郭家窯村┃大夫庄村┃紅壕頭村┃馬跳庄村┃水磨頭村┃新文村┃肖西河底村┃陳西河底村┃東榆林村┃沙疃村┃峪溝村
利民鎮利民村┃東堡村┃東庄村┃海子堰村┃東窊村┃梁井溝村┃西郭家窯村┃蘭家窯村┃蔣家峪村┃勒馬溝村┃嶺東村┃蔡溝村┃田裡村┃口外村┃西辛庄村┃安子坪村┃井兒上村┃暖崖村┃西駝梁村┃東駝梁村┃楊家圪台村┃大碓臼溝村┃黃土坡村┃蓬卜峪村┃鴉兒溝村┃赤谷村┃梁家窯村┃后豐予村┃范家嶺村
下團堡鄉下團堡村┃下窯村┃劉家口村┃店坪村┃沙澗村┃全武營村┃小堡村┃長頭村┃鋪上村┃秋寺院村┃上庄頭村┃下庄頭村┃峙峪村┃上磨石溝村┃白家窯村┃下磨石溝村┃大白坡村┃李家窯村┃倉房坪村┃大禹坪村┃筷子坪村┃武家莊村┃石庄窩村┃四聖店村┃松子咀村┃馬營堡村┃上團堡村┃田家窯村┃霍庄村
小平易鄉小平易村┃林家口村┃張家口村┃魏家窯村┃新楊澗村┃擔水溝村┃祝家莊村┃耿庄村┃陡溝村┃大平易村┃上泉觀村┃上馬石村┃劉家窯村┃安庄村┃東趙家口村┃元子河村┃西趙家口村┃穆寨村
滋潤鄉滋潤村┃王東庄村┃十里后村┃姚庄村┃河淋禽村┃舊營村┃小霍家營村┃官地村┃喬庄村┃里沿疃村┃石都庄村┃三家店村┃永安庄村┃高庄村┃東王圐圙村┃里磨疃村┃羅疃村┃新進疃村┃清河寺村┃劉家灣村┃汴子疃村┃陳庄村┃夏關城村┃里仁村┃下辛庄村┃五花營村┃大霍家營村┃南西河底村┃安子村┃西郡村┃桑乾河村
南榆林鄉東村┃下疃村┃三泉村┃東梁窪村┃大蓮花村┃泉子溝村┃神武村┃青鍾村┃蘆子壩村┃徐村┃梁地村┃保全庄村┃野豬窪村┃西村┃辛寨村┃牛圈樑村┃王化庄村┃正峪村┃南辛寨村┃南白庄村┃陳家窯村┃沙窪村┃南磨石村┃南辛庄村┃北辛庄村
賈庄鄉賈庄村┃南曹村┃北曹村┃朱庄村┃高升庄村┃薛家店村┃薛家莊村┃老君廟村┃化庄村┃辛庄村┃西小寨村┃喬家梁村┃太平窯村┃大岱堡村┃長潤村┃下水村┃黃水河村┃辛村┃東小寨村┃里林庄村┃小壩村┃計庄村┃福善庄村┃小岱堡村
沙塄河鄉王萬庄村┃石城庄村┃扒齒溝村┃張家咀村┃河匯村┃三甲村┃南坪村┃官地村┃一半村村┃東官井村┃西官井村┃大塗皋村┃小塗皋村┃前圪塔村┃后圪塔村┃上沙塄河村┃下沙塄河村┃上石碣峪村┃下石碣峪村
窯子頭鄉窯子頭村┃豐予村村┃裕民村村┃瓦窯頭村┃井子窪村┃上中坡村┃官堡溝村┃麻子溝村┃梨元頭村┃前寨村┃稻畦村┃后寨村┃梵王寺村┃沙河村┃青圪塔村┃水泉梁村┃下圪姥村┃趄坡村┃上圪 姥村┃西套村┃馬家梁村┃下坡村
張蔡庄鄉張蔡庄村┃膏腴村村┃九圪塔村┃露明村┃魏家莊村┃南西溝村┃張家堡村┃高家莊村┃峙庄村┃山青梁村┃后村┃前村┃西新村┃寇庄村┃馮庄村┃大蟲窩村┃黃兒庄村┃狼兒村
備註:表格信息整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1日,朔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朔城區常住人口為565075人。

政治


職務姓名
區長孟維君
副區長何志岳、溫素琴、陳釗、梁耀文、高峰、高耀君

經濟


綜述

朔城區地區2012生產總值完成264.2億元,同比增長11.2%;財政總收入達到25.1億元,同比增長18.9%;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88億元,同比增長17.4%,總量位居全市第二;工業增加值完成97.5億元,同比增長17.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6.2億元,同比增長29.7%,增幅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1.6億元,同比增長16.8%,總量、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712.4元,同比增長14.8%,增幅全市第二;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9198元,同比增長13.6%。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5億元,同比增長5.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9億元,同比略有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9億元,同比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6億元,同比增長7.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878元,同比增長7.1%;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32035元、13842元,同比增長均為7.1%,經濟整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第一產業

2004年朔城區耕地面積100.9萬畝,農民人均耕地4畝,其中基本農田面積82萬畝,平川水澆地面積就達40多萬畝,農民人均水澆地1.7畝,糧食產量基本穩定3億斤左右,最高達到4億斤,農民人均糧食佔有量1250斤。全區蔬菜總面積基本穩定在15萬畝左右,其中智能溫室大棚6個,日光節能溫室大棚1000多個,蔬菜總產6億多斤,人均蔬菜佔有量1600多斤。2012年完成播種面積97.2萬畝,積極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糧食總產量達到6.3億斤,實現了九連增。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全區新增設施蔬菜7200畝,累計達到3.1萬畝,連續三年成為山西省設施蔬菜建設先進縣區20強。新建改造規模養殖場40多個,總數發展到208個,規模健康養殖取得了新進展。同時,採用企業(單位)+農村“一對一”幫扶建設模式,在全市率先開展村鎮環境綜合整治,130個重點村基礎建設和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2004年全區大牲畜飼養量達到11.84萬頭,其中牛7萬頭,奶牛2.03萬頭,同比增長41.2%;羊55.3萬隻,豬18.13萬頭,雞189萬隻,其中肉雞108萬隻;肉、蛋、奶產量分別為26070噸、8100噸、58500噸。200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80元。抓住國家三大生態項目在我區實施的機遇,建起了金沙園、紅旗園、世紀園三大養殖園區和峙庄、利民、紅壕頭等十個肉羊養殖小區。
朔城區已形成了以馬鈴薯加工、玉米加工、肉業加工、乳製品加工、蔬菜加工和飼草加工為主的六條龍型經濟。全區15萬畝馬鈴薯種植為基地的馬鈴薯產業一條龍。全區形成了以利民鎮、窯子頭鄉、張蔡庄鄉、南榆林鄉等邊坡山區為主的四大馬鈴薯種植基地,面積近10萬畝,產量可達2億多斤;全區40萬畝玉米種植為基地的玉米產業一條龍。渝源公司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生產澱粉、高麥芽糖漿等產品,年可處理玉米1億斤,再加上六旺飼料公司和雁峰飼料加工廠,消化玉米將佔到全區玉米產量的一半。在這一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穩定了玉米種植基地,延伸了玉米產業鏈,提高了玉米附加值,形成了玉米生產一條龍;2003年底全區的肉羊、肉牛大戶已發展到1351戶,肉牛、奶牛發展到近9萬頭,初步形成了基地、畜養、加工一條龍完整的產業鏈;全區10萬畝紫花苜蓿為基地的草業產業一條龍。飼草加工業成為發展生態畜牧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環節。為此,該區通過招商引資建起了旺發和潤澤起兩個草加工企業。這兩個企業全部完工後,將使20多萬噸飼草得以消化,直接可增加農民收入近2000萬元,人均靠飼草增收100元

第二產業

2004年,工業總產值完成14億元,同比增長了55.6%,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3億元,同比增長了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28.3億元。
地面工業原下屬14家企業,骨幹企業主要有亞麻廠、炭素廠、啤酒廠、獅頭水泥廠等,主要產品有亞麻紗、石墨電極、水泥、啤酒等。2012年圍繞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總體目標,堅持以發展新型工業為主攻方向,規劃建設了四大工業園區,其中富甲循環工業園區已入駐22家企業25個項目,總投資205億元,華源科技、元興工業包裝、興源盛科技等10個項目已投產,中煤平朔20萬噸粉煤灰綜合利用、易榮年產100萬根熱虹吸管、豐泰年產10萬噸鋁型材加工等15個項目正在建設;東坡煤電工業園區主幹道和橋樑建成通車,葫蘆堂年洗選300萬噸全封閉現代化洗煤廠投入運營,煤炭生產—洗選—煤矸石發電—粉煤灰綜合利用產業鏈初步形成。此外,金圓水泥日產4000噸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及餘熱發電項目達產達效,同煤2×35萬千瓦矸石發電、山水日產4500噸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建設順利推進。
煤炭是朔城區的支柱產業。2004煤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佔全區工業總產值和工業稅收的28.1%和30.9%。
朔城區現有各類煤礦29座,其中,按隸屬關係分區營8座,鄉鎮13座,村辦8座,按生產能力分45萬噸以上礦井1座,21萬噸以上礦井6座,15萬噸以上礦井12座,9萬噸以上礦井5座,6萬噸以上礦井5座,隨著煤炭市場的逐步回升,該區煤炭主導產業的地位又進一步顯化,產量由2000年的166.42萬噸,2001年的209.18萬噸,到2004年達到366.7萬噸,同比增長12.6%,煤炭生產企業實現利稅7135萬元,同比增長131%。
朔城區共有朔西煤站、劉家口集運站、前寨煤站和劉家口洗煤廠四家煤運企業。駐朔煤站有馬邑煤站、礦業大新、平魯大新、鴻運煤站和元子河煤站。建材工業產要是水泥、磚瓦、石料等。其中水泥產量2004年完成27萬噸,較上年增長了6%。

第三產業

朔城區2004年有各類商業網點6000多處,其中規模較大的民營商業企業有綜合商廈、金城百大、永佳商廈、美聯商廈等,餐飲業較大的企業有三源大酒店、北方美食城等。各類各級市場30多個,其中大運路蔬菜批發市場已成為晉北重要的蔬菜批發基地,在2005年全區第三產業累計完成16億元。比04年同期增長11.4%。

交通


朔城區鳥瞰
朔城區鳥瞰
朔城區交通便利,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道省道相連接、縣鄉公路相貫通、村通公路成網路的暢通、便捷、高效的交通運輸大環境已初步形成。
至2004年底,全區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753.942公里,其中省道4條124.767公里,縣公路8條166公里,鄉公路101條578.47公里,專用公路1條9.7公里,村公路209條875.005公里;按等級劃分:高速公路29公里,一級路28.2公里,二級路105.92公里,三級路601.362公里,四級路989.16公里,等外路0.3公里;按路面劃分:高級路面191.49公里,次高級路面329.276公里,中級路面21.42公里,低級路面957.356公里,無路面254.4公里,等級公路所佔比重達99.9%,有路面里程為總里程的84.5%。
“十五”期間,全區農村公路建設國債項目共累計完成投資6000萬元,共完成朔州--利民鎮、朔州--沙塄河鄉、朔州--張蔡庄鄉通鄉油路工程69公里,新增苗山、小壩等農村公路通達工程30公里,新建紅旗牧場、曹沙會中橋各1座、涵洞47道,全區縣鄉公路技術等級有了明顯提高。
2004年全區公路運輸共完成貨運量1346萬噸、貨物周轉量6188萬噸公里、客運量392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876萬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3%、14.6%、12.4%、9.8%,從事公路運輸業人員增長近800人,為財政收入增加近1800萬元

社會


城市建設

2012年開工城鄉各類建設工程123項,總建築面積540萬平方米,竣工86項38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0萬平方米的怡家苑、家和苑、馬邑花園等17個保障性住房小區啟用,打通了20條城市道路。推進老城、西關、曹沙會、照什八庄等棚戶區改造,拆遷面積110萬平方米,新建面積180萬平方米。完成11條新修道路亮化,亮燈率97%。城市清掃保潔面積160萬平方米,機掃率60%。

醫療事業

2012年一醫院、二醫院達到“二甲”或“二甲”以上水平,中醫院新建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計生服務,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區。

社會保障

2012年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萬多人,征繳各項社會保險基金近2億元,同比遞增均在15%以上。北旺莊敬老院和新光榮院投入使用,朔城區9.09萬戶農村家庭“暖心煤”供應在山西省率先發放到位。

教育事業

高等教育
基礎教育
朔州市第一中學朔州市第二中學朔州市第三中學朔州市第四中學
朔州市第五中學朔州市第六中學朔城區第一中學朔城區第二中學
朔城區第三中學朔城區第四中學朔城區第五中學朔城區第六中學
朔城區第七中學朔城區第八中學朔州市開發區實驗中學朔州市實驗學校
朔州市佔義學校朔州市旭日學校朔州市民福中學

旅遊


朔州老城中心:隔兒墩
朔州老城中心:隔兒墩
朔城區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境內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崇福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峙峪遺址馬邑漢墓群。比較出名的風景名勝有“塞上西湖”之稱的神頭泉朔州市紫金山自然保護區等。
朔州古城遺址北齊朔州古城與元末明初朔州城,是山西省現存較早、殘垣保存較完整的古城之一。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2020年6月30日,列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8月5日,入選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
2020年12月2日,入選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