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疣豬

荒漠疣豬

荒漠疣豬(學名:Phacochoerus aethiopicus)體重約120千克,因眼部下方具疣而得名,且雄豬吻部多具一對較小的疣,在挖土取食時,這些疣可能有助於保護眼睛。頭較大,占體長的三分之一。背部具鬃毛。獠牙4枚,長而鋒利。

獨居或成群穴居,善於挖洞。以青草、苔草及塊莖植物等為食,偶食腐肉。喜泥浴。生存能力很強,非常適應高溫和乾旱環境,可連續數月不飲水。繁殖力很強。天敵如獅、豹、土狼等。好鬥。吻部長,形成豬鼻,嗅覺極發達,雄性上犬齒外露並向上彎曲,形成獠牙。分佈於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的荒漠地區。

外形特徵


荒漠疣豬
荒漠疣豬
荒漠疣豬體重50-150千克,因眼部下方各長出一對大疣,因此得名。雄疣豬在吻部更長出另一對較小的疣,位於獠牙之上。在挖土取食時,這些疣可能有助於保護眼睛。還可使頭部看起來更大,因而成年疣豬的面貌更為猙獰。背部具鬃毛。獠牙4枚,長而鋒利。背上長著一到長長的灰色鬃毛,腦袋和身體的比例嚴重失調,巨大的頭部約佔體長的三分之一,看上去比身子還重,除尖疣使疣豬顯得面目猙獰外,4顆巨大的獠牙更加讓人望而生畏。雄疣豬的上獠牙很大,有38-65 厘米,而且向上及向外急彎。短而尖的下獠牙可當刀用。

棲息環境


通常出沒於濕潤開闊的短草區,喜歡溫暖的氣候,避免乾旱的沙漠和高山稀樹草原。

生活習性


疣豬是日間動物,晚間會返回挖好的洞穴睡覺。它們的嗅覺和聽覺都很敏銳,但視覺很差。遇到危難時,它們會發出豬叫聲。疣豬通常是一或兩頭母豬帶著一群小豬,公豬則經常獨居。善於挖洞,這樣既可以躲避掠食者,又可以防止太陽的暴晒。雖然它們非常善於挖洞,但它們還是會利用其他動物的已經挖好的洞穴作為自己的家。它們在進入這些洞的時候是後半身先入,頭始終對著洞口,這樣就能先用它的獠牙來對抗入侵者。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它們會從洞穴中高速地衝出來,以躲避任何可能在洞口等待的掠食者。好鬥。

分佈範圍


分佈於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

繁殖方式


疣豬家庭由一個成年雌性和5-10個幼豬組成,一般是5個。育種是季節性的:交配主要在五月或六月期間發生,幼仔出生的高峰期出現在十一月和十二月,產仔數從兩個到六個不等,主要是三個或四個。在第一次分娩年齡為2年,產仔的時間間隔為12個月,雌性有12年的壽命。大多數情況下雌雄性別比約為1.5:1。
疣豬擇偶后,在同一個繁殖季節不另覓伴侶。在多雨的地方,終年都可以繁殖,在較乾旱的地方,繁殖有季節性。幼豬在雨季將來臨時出生,豪雨帶來充裕的食物。繁殖力很強,因生殖器官的形狀特別,雄豬陰莖末端是螺旋形的,與雌豬子宮頸的螺旋形管道剛好配合,所以精子得以直接進入子宮內。繁殖力很強,但幼崽死亡率很高。

亞種分化


荒漠疣豬(2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荒漠疣豬指名亞種Phacochoerus aethiopicusaethiopicus
2荒漠疣豬索馬利亞亞種Phacochoerus aethiopicusdelamerei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