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豬屬

疣豬屬

疣豬屬(學名:Phacochoerus):體重在50-150千克。該屬僅有2個物種,即非洲疣豬和荒漠疣豬。因眼部下方具疣而得名,且雄豬吻部多具一對較小的疣,在挖土取食時,這些疣可能有助於保護眼睛。頭較大,占體長的三分之一。背部具鬃毛。獠牙4枚,長而鋒利。

獨居或成群穴居,善於挖洞。以青草、苔草及塊莖植物等為食,偶食腐肉。喜泥浴。生存能力很強,非常適應高溫和乾旱環境,可連續數月不飲水。繁殖力很強,但幼崽死亡率很高。天敵如獅、豹、土狼等。好鬥。非洲疣豬遍布非洲大陸,除了熱帶雨林和北非沙漠以外;而荒漠疣豬則分佈在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的荒漠地區。

物種特徵


疣豬屬 2張
疣豬屬
疣豬屬的物種屬於中小型偶蹄目動物,體重50-150千克,體長0.91-1.5米,身高0.64-0.85米。腦袋和身體的比例嚴重失調,巨大的頭部約佔體長的三分之一,看上去比身子還重,除尖疣使疣豬顯得面目猙獰外,4顆巨大的獠牙更加讓人望而生畏;雄疣豬的上獠牙很大,雄性長26-64厘米,雌性長15-26厘米,而且向上及向外急彎,短而尖的下獠牙可當刀用。
疣豬兩眼之下的皮膚,各長出一對大疣,因此得名。雄疣豬在吻部更長出另一對較小的疣,位於獠牙之上。在挖土取食時,這些疣可能有助於保護眼睛,還可使頭部看起來更大,因而成年疣豬的面貌更為猙獰。
成年疣豬體色會有些許不同。除了背部長著一道灰色鬃毛背上長著一道長長的灰色鬃毛,及兩頰外,身上的毛都很稀疏。

分佈範圍


疣豬屬
疣豬屬
分佈於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吉布地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比瑞亞,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奈及利亞,盧安達,塞內加爾,獅子山,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衣索比亞,肯亞,索馬利亞。

保護等級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1996年瀕危物種——低危(LC)。

棲息環境


非洲疣豬喜歡溫暖的氣候,限於潮濕和乾燥的非洲稀樹草原,開放叢林和林地,一般活動於常年有地表水的區域內。通常是森林,灌叢,涼爽的山地草原和沙漠地帶。佔據了非洲東部部分地區森林地區和鄉田。垂直高度可達3500米。
荒漠疣豬取決於水和陰雨的發生,並佔據每年降雨量100-600毫米的區域。避免降雨量較大的地區以及最乾旱和最炎熱的沙漠地區,每年降雨量小於100毫米,與索馬利亞炎熱的沿海地區,歐加登東端以及湖泊以東的大部分荒漠灌木叢相對應。與這種植被類型相關的惡劣氣候條件表明,肯亞東北部的圖爾卡納湖和洛里安沼澤地之間以及肯亞和索馬利亞之間的跨境地區之間的廣闊沙漠地區實際上完全沒有這種情況。曼德拉在這個意義上,沙漠疣豬雖然比非洲疣豬更適合極端乾旱的環境,但它並不是真正的沙漠動物。

繁殖方式


疣豬終年都可以繁殖,但隨季節性而有所不同,在多雨的地方,疣豬繁殖力很強,在較乾旱的地方則稍弱。在繁殖期間,在爭奪母疣豬的儀式中,公疣豬之間的搏鬥非常兇殘,用獠牙直接進攻,頭與頭撞擊。疣豬擇偶后,在同一個繁殖季節不另覓伴侶。因生殖器官的形狀特別,雄豬陰莖末端是螺旋形的,與雌豬子宮頸的螺旋形管道剛好配合,所以精子得以直接進入子宮內。
幼豬在雨季將來臨時出生,豪雨帶來充裕的食物。這樣高的生殖率與同樣高的死亡率互相抵消。許多幼豬在雨季中溺斃,有的則成為獅、豹及胡狼的獵物。平均來說,在頭一年,4隻幼豬中只有1隻可以生存下來。不過,它們發育成長的很快,1年左右就可以長得和成體一樣大,性成熟期也比較早,母豬18-20個月大就可以生兒育女了,公豬要到4歲以後。

該屬物種


疣豬屬(2種)
中文名稱學名命名者與年代
1荒漠疣豬Phacochoerus aethiopicusPallas、1767年
2非洲疣豬Phacochoerus africanusGmelin、17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