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鎮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下轄鎮

寶山鎮位於青島市黃島區西北部,膠州灣西畔,北依膠州市,東鄰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距膠州火車站30公里,青島前灣港碼頭25公里,204國道5公里,青島國際機場50公里,境內道路四通八達,青紅高速、瓦韓路貫穿境內,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寶山鎮是風河、洋河的發源地,土地資源非常豐富,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的重要承載平台。

寶山鎮總面積120.31平方公里,轄44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0052人(2017年) ,耕地面積4686公頃,下設55個黨(總)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44個,全鎮黨員總數1882名。境內的七寶山脈地下礦藏資源豐富,儲有鐵、石墨、鉛、鉀、金、銀、大理石等多種礦藏,素有“七寶”之稱,市區主要河流風河和流經膠南膠州二市的重要河流洋河均發源於此。全鎮水資源豐富,擁有大小水庫、塘壩133座,蓄水量1500萬立方米。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名單。

社會事業


該鎮注重從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和實際困難入手,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鎮擁有初中1所,小學4所,幼兒園9所,衛生院1所,醫療室(站)17個。2005年鎮黨委政府繼續加大社會事業各項投資,投資52萬元新建供水站一處,鋪設供水主管道1700米,投資200萬元為11個村新接通了自來水,有效解決了鎮村企業、居民“吃水難”的問題;投資150萬元建設了集文化教育、勞動力培訓、便民服務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農民教育文化中心綜合樓,同時通過技術型培訓、召開勞動力洽談會、引進企業招工等方式轉移就業950人,有效解決了群眾“致富難”的問題;投資150萬元建成中心小學教學樓一座,並配備了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等教育教學設施;投資60餘萬元改善了幼兒教育設施,其中新建中心幼兒園一處,區域性幼兒園兩處;投資70多萬元在鎮中、小學校實施了“雙熱”工程,進行了伙房改造,解決了農村學生“喝涼水、吃涼飯”的問題;同時,擴建了鎮中心小學操場,鋪設了200米的標準爐渣跑道,並為學校配備了5輛學生班車,基本上解決了學生“上學難”的問題;投資200多萬元新建了鎮衛生院門診綜合樓,購置了各種先進的治療、檢查、化驗設備,建設和完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18處,完善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障體系,逐步實現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行政區劃


大窩洛村 林子村 小窩洛村東宅科村
白家屯村 黑埠溝村七寶山村 從家屯村
尚庄村 胡家村 冷家村 王家小庄村
上柴村下柴村 李家溝村 前溝村
羅戈庄村大陡崖村小陡崖村 滕家村
瓦屋大庄村 董庄村 雷家莊村 金溝村
柳家屯村中山前村東山前村西山前村
埠石村 付家屯村 肖家屯村 呂家村
向陽村 張八朱村金嶺村陳朱屯村
荒庄村 金槽溝村大張八村 廟王村
黃山後村小張八村 抬頭村 薛家溝村
寶山鎮實景
寶山鎮實景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30052人(2017年)。
6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9509
15246
14263
家庭戶戶數9976
家庭戶總人口(總)2922
家庭戶男1502
家庭戶女1420
0-14歲(總)5246
14歲男2705
14歲女2541
64歲(總)2025
64歲男1068
64歲女9567
65歲及以上(總)4010
65歲及以上男1855
65歲及以上女215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8151

經濟


寶山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凝心聚力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以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點,以平安建設為基礎,以經濟發展為保障,以和諧寶山建設為目標,未雨綢繆,真抓實幹,推動了全鎮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2005年全鎮完成工業生產總值4.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8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68億元。完成國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41萬元,完成合同利用外資264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0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4億元,在經濟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七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業建設先進單位”,“林業生產先進單位”,“財政收入先進單位”,“平安鎮”等榮譽稱號。
1、農業經濟。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鎮內土地、四荒資源豐富和大農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優勢,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思路,在培植壯大林業、畜牧、果品、黃煙、藍莓五大基礎產業的基礎上,大力實施農業品牌創建和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工作,實現了農業不斷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2005年以來,新造生態林 1.8萬畝,高速公路兩側新造林8640畝;新培植養殖大戶13戶,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16個;種植黃煙32.5萬公斤,直接增加農民收入310萬元。大力實施了以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小(二)型水庫四座,橋涵九座,塘壩五座,大口井八眼,攔河壩七座,高位水池二座,投資90萬元建設了李家溝水庫綜合配套工程;新購玉米聯合收割機11台,小麥聯合收割機35台,大型拖拉機11台,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
農業
依託擁有的可流轉土地資源,寶山鎮以建設“生態寶山”“花果寶山”“富強寶山”為目標,將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招商引資並舉,除了促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還積極打造了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休閑產品。
該鎮先後完成了上柴明月蘋果、韓國豐水梨、寶花牌花生等青島市農業品牌的註冊認證,和藍莓中國綠色食品、中國有機食品的認證工作,打響了寶山特色農業品牌。該鎮充分發揮農業生產基地、農業示範園區、農業精品園區的帶動示範作用,挖掘境內水資源充足且水質較好和土地資源豐富的特點,重點發展了一批以果品、花生、藍莓、礦泉水為代表的綠色無公害產品,使寶山農產品走出了一條綠色品牌生產經營的路子。
截止到2015年4月寶山鎮已建成藍莓、花果茶等特色現代農業園區20餘處,如寶康公司藍莓、風河源公司獼猴桃、寶潤公司葡萄、萬澤公司牡丹、明谷公司大馬士革玫瑰等;林果茶專業合作社28家,如上柴利農蘋果合作社、金溝藍莓合作社、李家溝藍莓合作社等。共發展藍莓 16000畝、蘋果8000畝、獼猴桃 1600畝、葡萄 1000畝、大櫻桃250畝以及大馬士革玫瑰、油用牡丹等花卉350畝、茶235畝。
生態旅遊
2014年青島市旅遊局正式公布了青島市鄉村旅遊特色鎮(村、點)名單,寶山鎮的李家溝村以及風河源有機獼猴桃產業園被評為青島市鄉村旅遊特色村和特色點,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寶山鎮鄉村旅遊特色品牌的影響力,還將助力“生態寶山”的建設與發展。
近年來,寶山鎮在發展建設中堅持生態發展第一位原則,制定了一條條生態紅線,靠山不“吃”山、靠水不“吃”水,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

城鎮建設


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經營”的工作思路,鎮黨委政府通過科學的規劃設計、嚴格的建設管理、完善的制度保障,推動了鎮駐地城鎮化建設的有序發展。2005年完成城鎮基礎設施投入2126萬元,開發建設文教衛生設施、商住樓、農民公寓、通用廠房等各類建築31480平方米。投資380萬元將原鎮供銷社房改造成集農機銷售、維修、農機人員培訓為一體的農機商城;完善了“三縱三橫”的道路網,投資100萬元對鎮駐地主要道路進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共硬化道路1810 米,安裝路燈60盞,栽植苗木1200棵,並組建了護路保潔隊伍,對所有環鎮路進行常年養護,確保了道路暢通;對原鎮政府樓周邊約40畝地進行了綜合改造,規劃建設了商貿中心一處,有效解決了鎮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難”的問題;膠南利群便利店、維客購物中心、黃島國貨中澤連鎖超市寶山分店等相繼落戶該鎮,進一步完善了鎮駐地功能,膨脹了鎮駐地規模,提升了城鎮化水平。

重點工程


2005年,500千伏變電站、青萊高速公路寶山段、瓦韓路拓寬三項重點工程同時在該鎮開工建設,總投資8.8億元,佔地1632.28畝,涉及23個村、1300 戶群眾。該鎮黨委政府對三大工程建設高度重視,將其作為發展寶山、振興寶山的難得機遇,牢牢抓在手上。鎮黨委政府在成立重點工程指揮部的基礎上,層層宣傳發動,將群眾工作做到炕頭、街頭、地頭,面對面向群眾講政策,心連心保群眾利益,嚴格資金兌付,確保了賠付資金第一時間送達村民手中,受到了群眾的廣泛支持和讚譽,為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主動加強了與施工單位的聯繫,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了重點工程的順利推進。到目前為止,500千伏變電站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已建設鐵塔72個,開通線路4條;瓦韓路路基任務已全面完成,不久將開始路面瀝青鋪設;青萊高速公路正在加緊施工,兩側可視範圍內的綠化工作已全部結束。
該鎮注重從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和實際困難入手,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鎮擁有初中1所,小學4所,幼兒園9所,衛生院1所,醫療室(站)17個。2005年鎮黨委政府繼續加大社會事業各項投資,投資52萬元新建供水站一處,鋪設供水主管道1700米,投資200萬元為11個村新接通了自來水,有效解決了鎮村企業、居民“吃水難”的問題;投資150萬元建設了集文化教育、勞動力培訓、便民服務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農民教育文化中心綜合樓,同時通過技術型培訓、召開勞動力洽談會、引進企業招工等方式轉移就業950人,有效解決了群眾“致富難”的問題;投資150萬元建成中心小學教學樓一座,並配備了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等教育教學設施;投資60餘萬元改善了幼兒教育設施,其中新建中心幼兒園一處,區域性幼兒園兩處;投資70多萬元在鎮中、小學校實施了“雙熱”工程,進行了伙房改造,解決了農村學生“喝涼水、吃涼飯”的問題;同時,擴建了鎮中心小學操場,鋪設了200米的標準爐渣跑道,並為學校配備了5輛學生班車,基本上解決了學生“上學難”的問題;投資200多萬元新建了鎮衛生院門診綜合樓,購置了各種先進的治療、檢查、化驗設備,建設和完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18處,完善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障體系,逐步實現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