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烈士陵園

興國烈士陵園

興國烈士陵園,始建於1950年,1977年遷現址,2009年12月擴建,佔地30畝。陵園包括悼念廣場、烈士浮雕牆群、烈士英雄長明燈、烈士悼念卧碑、革命烈士紀念館、英名碑廊、紀念亭、紀念池及會議室、資料室、文物庫等設施。1995年陵園被民政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每年前來瞻仰人數達6.7萬,這裡已成為緬懷先烈豐功偉績,激勵後人、弘揚蘇區傳統的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景點簡介


興國縣烈士陵園,位於江西省興國縣境內。這裡是中央革命蘇區的發祥地之一,是蘇區中央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江西軍區司令部、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等重要黨、政、軍領導機關的駐地。
由於興國是當時中央所在地,所以第一個中央兵工廠、第一所紅軍總醫院、第一所紅軍軍醫學校、第一個中央造幣廠和第一個中央農具生產合作社都誕生於興國。中央蘇區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戰爭也在興國進行。
在興國這塊土地上,現仍然遺存著許多當年進行革命活動的舊址。其中重要的有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舊址、江西軍區舊址、中央兵工廠舊址、長岡鄉調查會舊址和江西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等。
興國縣於1950年修建了烈士陵園,1963年建立了革命紀念館。紀念館收藏文物資料6000多件,分為《蘇區興國模範縣陳列》、《長岡鄉調查陳列》和《興國籍將軍生平展覽》三個基本陳列。1977年2月,又建立了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

革命歷史


興國,是著名的將軍縣,眾多興國兒女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鮮血染紅了這片紅土地,今天的紅色檔案點擊就讓我們走進興國縣革命烈士陵園,去回顧那段光輝的歷史。
在興國烈士陵園,身後是革命烈士英名碑,這上面鐫刻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次革命戰爭與和平建設中英勇犧牲的23179名興國籍烈士的名字。
土地革命時期,興國人民革命熱情高漲,他們捐錢、捐糧、積極認購蘇維埃臨時政府的債卷,幾乎家家戶戶有人當紅軍,不遺餘力的支持紅色政權,支持紅軍建設。
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講解員肖琦:興國是著名的“擴紅”模範縣,當時全縣23萬人口,有9.3萬人蔘軍,湧現出一批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爭上戰場的場景。
興國人民以最樸實的情感支持著革命建設,將自己的兒女送上戰場,數萬名興國子弟將熱血灑在了長征路上、灑在了抗日戰場上、灑在了解放戰爭中,目前興國縣的烈士人數佔全國烈士人數的六十分之一,全省烈士人數的十分之一,贛南烈士人數的五分之一。
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講解員肖琦:興國為革命做出了重大的犧牲,僅在長征途中就有12038人獻出了生命,真可謂萬里長征路,里里興國魂。
如今的興國縣革命烈士陵園已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祭掃儀式


4月1日,興國縣舉行革命烈士陵園改建開園暨清明祭掃儀式。省民政廳副廳長鍾起茂,贛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潘昌坤,贛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吳建春,市民政局局長李桂生,興國縣四套班子領導及社會各界人士1000餘人出席儀式。國家民政部優撫安置局對興國革命烈士陵園改建開園專門發來賀電。
儀式首先為革命烈士長明燈點火,十二名武警戰士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隨後,全體人員向革命烈士三鞠躬。烈士家屬代表作了緬懷先輩、繼承遺志的發言,少先隊員代表在儀式上獻辭。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興國縣委書記吳建春在儀式上中講話中指出,革命烈士陵園,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後人的財富。先烈們留下的革命精神,是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無價之寶,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今天,我們祭掃革命烈士陵園,既是為了珍視歷史,慰祭先烈,更是為了繼承傳統,鼓舞鬥志。我們要永遠高舉先烈們不屈不撓的精神火炬,把對信仰的忠誠和信念的執著,化作奮發進取、攻堅克難的巨大勇氣,讓烈士精神永遠煥發出耀眼的時代光芒!
省民政廳副廳長鍾起茂代表省民政廳向革命烈士陵園竣工開園表示熱烈祝賀,向為中國革命勝利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希望興國縣不斷豐富紅色革命內涵,拓寬革命教育形式,把革命烈士陵園打造成弘揚革命優良傳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示範基地。
興國縣烈士陵園改建工程項目總投資1400萬元,工程歷時1年零3個月,改建工程涵蓋了廣場、卧碑、陳列館、長明燈、英名碑廊、烈士浮雕牆、圍牆等項目,改建面積1.7萬平方米,其中,廣場面積擴大至原有面積的2倍,達到5000多平方米。新建的烈士浮雕牆由16組浮雕組成,形象展現了興國人民在1919—1949年間的革命歷程;同時,館內充分運用實物、圖片、模型等多種表現形式,以及聲、光、電等先進手段進行示展,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展出由原來的60多名增至130多名。改建后的烈士陵園,功能設施明顯改善,瞻仰環境進一步優化,教育品位顯著提升。

展廳介紹


在興國縣烈士陵園紀念館,正中大廳為靈堂,四周共有5個陳列室,展現了歷次革命戰鬥、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犧牲的121名烈士的照片、遺物、塑像及傳記等。
走進門廳首先看到的是四個大字“浩氣長存”。在紀念碑的左右兩邊的玻璃櫃中擺放著興國烈士的英名錄。
第一展廳,陳列著興國54名將軍中兩位上將的雕像,他們分別是肖華、陳奇涵。
第二展廳展出的是1930年12月――1934年10月這段時期蘇區軍民歷次反“圍巢”示意圖及當時興國模範師長謝遠松、少共省委書記鍾效培等9位革命烈士塑像。
第三展廳也是整個館的中心部分,展現的是革命最艱難、最動蕩年代的戰鬥英雄們,肖像有劉啟耀、徐達志、謝昌寶等先烈,記載了1934年――1935年長征時期的艱難行程和長征路線圖以及長征中犧牲的12038名烈士。
第四展廳陳列的是1935年――1945年期間,模範縣委書記謝名仁、鍾世斌等革命烈士雕像,以及一幅非常出名的《馬前託孤》塑像。
第五展廳展出的是1937年――1981年為了共和國勝利而犧牲的烈士,肖像有:鄧振詢、劉建漢、王志發等,引人注目的是毛澤東題詞:“成千上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的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紀念館前面是革命烈士英名牌,佔地130平方米,碑石全部採用廬山腳下星子縣出產的金星石雕刻,組成一個環形碑牆,上面刻寫有23179名興國烈士英名,氣勢恢宏壯觀,令人肅然起敬。

現實意義


興國是著名的蘇區模範縣、將軍縣、紅軍縣、烈士縣。蘇區時期,全縣23萬人口中,參軍參戰達9.3萬人,占青壯年的80%,為國捐軀的烈士有5萬多名,其中姓名可考的烈士就達23179名,僅犧牲在長征途中的烈士就達12038人,烈士之多居全國各縣之首。
興國烈士陵園始建於1950年,1977年遷建現址,並於2009年12月啟動實施了改擴建工程。改擴建項目包括悼念廣場、烈士浮雕牆群、烈士英雄長明燈、烈士悼念卧碑、革命烈士紀念館、英名碑廊、紀念亭、紀念池及會議室、資料室、文物庫等設施;悼念廣場兩側聳立著象徵“獨立、民主、解放、建設、發展”的兩座大型主題雕塑。烈士陵園佔地30畝,革命紀念館面積2700㎡,英名碑廊307㎡,由序廳、主題廳和展廳組成,展線長達4000米,按時間順序和專題,重點陳列130多名興國著名革命烈士史跡與珍貴文物。1995年,興國烈士陵園被國家民政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1年,中宣部列為全國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每年前來瞻仰紀念烈士的人數達6萬多人,烈士陵園已成為緬懷先烈豐功偉績,激勵後人、弘揚蘇區傳統的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自1996年9月以來,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李鵬、李瑞環、尉健行、曾慶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親臨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