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傳播
網路媒體傳播
網際網路媒體又稱“網路媒體”,就是藉助國際網際網路這個信息傳播平台,以電腦、電視機以及行動電話等為終端,以文字、聲音、圖像等形式來傳播新聞信息的一種數字化、多媒體的傳播媒介。對傳統媒體有全方位的衝擊。
目前,新聞記者採訪的主要手段是面對面的訪談和電話採訪,網上採訪(如電子郵件等)還只是輔助手段。據調查,使用頻率最高的採訪手段是面對面採訪(61%),其次是電話(22%),電子郵件目前僅名列第三(13%)。但是調查也表明,在過去兩三年裡,將電子郵件作為採訪渠道的人數有了急劇的增長。可以肯定,在網路上的視頻技術、數字技術發展起來以後,新聞記者通過網路對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通過視頻進行面對面的採訪將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網路採訪(即電子郵件書面採訪、視頻面對面採訪等)最終將成為媒介工作者日常新聞報道的主要採訪手段。這種採訪手段將大大擴展新聞記者的採訪範圍,大大減少採訪所需的時間、人力和費用,大大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
在電腦文字處理系統、多媒體和網際網路路等新技術、新媒介的廣泛普及和衝擊下,大眾傳播媒介的新聞寫作方式、特別是報紙等印刷媒介的寫作方式將逐步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以文字新聞寫作方式為主將逐步轉變為以多媒體新聞寫作方式為主。
迄今為止,報紙等印刷媒介的新聞報道與寫作方式是以文字為主。文字這種符號形式在信息溝通中的特點,一是字面上具有表意的相對確定性;二是字裡行間又能留給人們充分的想象空間或解釋餘地。但是,在新聞報道中,文字報道同廣插報道、電視報道相比,又有很多弱點,一是不如聲音、電視報道生動、形象;二是在報道新聞事件時不如圖像報道立體。單一的文字寫作報道方式迫使記者在報道紛繁複雜的新聞事件時要做線性的描述及抽象的概括、主觀的形容,這就在報道新聞事件時難免與客觀真實有差距。這是在新聞傳播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介形式界限分明的條件下難免出現的弊端。
多媒體和超文本技術給印刷媒介“避短”帶來了機會。在網路和多媒體的條件下,隨著各種智能、易用軟體的不斷推出,報紙記者除了可以用文字來進行新聞報道與寫作外,對於聲音、圖畫、照片乃至三維動畫、影像等多媒體表現形式的使用也越來越容易。記者可以通過超文本結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既有聲有色、聲情並茂、圖文並茂,又全方位地、客觀地報道新聞事件。
電腦網路編輯系統主要是靠媒介的內部網路來實現的。記者、編輯和媒介內部各部門、各級領導的電腦相網際網路,使得編輯工作變得無紙化、高效化、高質化。傳統的新聞編輯方式,無論是報紙等印刷媒介還是廣播、電視等電子媒介,都以線性編輯為主。所謂線性編輯方式,是指記者和編輯對所採集的大量新聞素材(分別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影像)進行整理,從中選出新聞報道所需要並能容納的片斷,按先後順序組合成新聞成品的工作方式。傳統的線性新聞編輯方式同傳統的線性新聞寫作、報道方式一樣,受到印刷術和模擬式電子傳播技術的限制,使得編輯過程十分複雜,新聞成品中的任何一次內容改動,都可能引起全部內容的線性重組;新聞成品的容量受到線性結構的嚴重限制;模擬信號的多次複製和長期保存都會不斷降低信息傳播的質量。
以數字式多媒體編輯設備和技術為基礎的非線性編輯方式,完全突破了傳統的編輯方式和觀念,它可以隨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子文字文本、圖畫文本、聲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編入任何主文檔(文字報道、廣播報道或影視報道等),可以根據需要任意調整子文本的長度,可以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進行編輯部與新聞事件現場、中央台與地方台之間的實時溝通和編輯,可以無限複製和長期保存新聞信息而同時保證信息傳播的質量。
第四媒體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打破了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界限。單向傳播是傳統媒體傳播的特點,傳播者製作發布信息,受眾通過媒體被動地接受信息。由於這一特點,傳媒本身很難及時、全面、有效地了解受眾的反饋信息,傳播效果較難把握。
媒體進入網際網路路后,這種單純的傳―受關係發生了變化,它將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單向傳播及有限的雙向交流(所謂“有限”,是指:同步性的雙向交流,只限於廣播的某些時段――聽眾可以將電話打進直播室與主持人進行直接的雙向交流;電視媒體的某些欄目和報紙媒體的某些版面,提供一定的時段和空間進行雙向交流,但都是有時間距離的)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發布者,任何個人或組織都可以在網路上發布新聞或信息,受眾也可以及時地向媒體反饋自己的意見或建議,也可以就某一話題大家開展討論,發表觀點。這不僅僅是雙向交流,而且是多向的互相交流新聞信息五、對傳統媒介中“守門人”地位的衝擊
傳統媒體報道什麼不報道什麼,報道的份量是重還是輕,哪些詳細報道哪些簡要介紹以及報道的分寸等,都可以由“守門人”根據需要和具體情況來把握。
由於輿論導向和正面報道為主的需要,媒體往往是“輿論一律”的總體格局。“守門人”由於長期以“大眾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現,作為職業的傳播機構,它較常人更具有接近信息源的特權。“守門人”一般掌握著新聞媒體,哪些信息可以傳播,哪些信息不予傳播,哪些信息應該少報或緩報,這都要根據“守門人”自身的新聞價值觀、自身的利益、社會的制約力量等來決定。
由於經過“守門人”的過濾,受眾得到的信息往往已不是“原汁原味”了。在我國媒體高度集中、信息渠道較為單一的情況下,“守門人”的作用尤為明顯。這些特點面對網際網路路的迅速發展正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和衝擊。網際網路路是一張互相交錯、四通八達的網路,在這張互通的網上,信息資源共享,信息傳播呈多向性、發散式,整個網路很難受政府部門控制,是個高度開放的空間,人們可以幾乎不受限制地自由調閱網上的信息,在網路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以往“守門人”所具有的一些特權如接近信息源的特權、“過濾”信息的特權、壟斷信息的特權等將不復存在。
在高度開放的網際網路上,人為設置障礙阻止人們獲得他們想獲得的信息已變得不可能,任何一位用戶,都可以輕易饒開某個節點,從另外的節點到達想要到達的站點。以往線形的傳播方式及信息的發布需要大量的物質投入,不是一般做人能所為,因而“守門人”容易形成信息壟斷,而在網路傳播中,傳者和受者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網路用戶不僅可以自由選擇信息,而且可以自由發布信息。總之,面對網際網路路,傳統意義上的“守門人”的特權和地位正面臨崩潰。
從而對傳統媒體進行全方位的衝擊
一是新聞傳播速度快、範圍廣
在09年16號颱風災害中,台灣媒體迅速出動,為搶救傷員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二是傳播、接收、儲存、檢索都極其便捷
三是傳播模式的小眾化
除極少網站人流如潮外,網民們更多時間停留在志趣相投但訪者不多的各類個性化網站上,眾多網站分流了人群,在整體上形成小眾化傳播。小眾化的媒體網站通過聯合或被極少數大型綜合性網站收購而成為其組件來實現自身的商業價值。
四是信息容量的廣容性
廣容性是指第四媒體發布信息的容量幾乎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