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抓龍

八抓龍

八抓龍,為紫金牛科植物硃砂根(Ardisia crenata)的根及根莖。灌木,高1-2米,8—9月結果,核果球形,成熟時變紅色。分佈於古水、盤龍、宋洛、新華等地。生長於海拔700—l200米的山坡林下、溝邊或灌木叢中。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用於咽喉腫痛、扁桃腺炎、口瘡、牙痛、關節痛、月經疼痛、跌打損傷、外傷腫痛、骨折等症。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稀達3米;莖粗壯,無毛,除側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
硃砂根
硃砂根
葉片革質或堅紙質,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長7-15厘米,寬2-4厘米,邊緣具皺波狀或波狀齒,具明顯的邊緣腺點,兩面無毛,有時背面具極小的鱗片,側脈12-18對,構成不規則的邊緣脈;葉柄長約1厘米。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著生於側生特殊花枝頂端;花枝近頂端常具2-3片葉或更多,或無葉,長4-16厘米;花梗長7-10毫米,幾無毛;花長4-6毫米,花萼僅基部連合,萼片長圓狀卵形,頂端圓形或鈍,長1.5毫米或略短,稀達2.5毫米,全緣,兩面無毛,具腺點;花瓣白色,稀略帶粉紅色,盛開時反卷,卵形,頂端急尖,具腺點,外面無毛,裡面有時近基部具乳頭狀突起;雄蕊較花瓣短,花藥三角狀披針形,背面常具腺點;雌蕊與花瓣近等長或略長,子房卵珠形,無毛,具腺點;胚珠5枚,1輪。果球形,直徑6-8毫米,鮮紅色,具腺點。花期5-6月,果期10-12月,有時2-4月。
八抓龍
八抓龍
八爪龍此葯為紫金牛科植物硃砂根(Ardisia crenata)的根及根莖。因其根表面紫褐色,多分枝,堅硬,形如龍爪,故得此名。硃砂根為常綠灌木,高30—50厘米。根粗壯,肉質,多分枝,外皮紫褐色,斷面有血紅色小點。莖直立。葉互生,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淺波狀圓齒,齒間及葉兩面均有黑色腺點。

分佈範圍


產我國西藏東南部至台灣,湖北至海南島等地區,海拔90-2400米的疏、密林下蔭濕的灌木叢中。印度,緬甸經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至日本均有。
6—7月開花,花淡紫色。8—9月結果,核果球形,成熟時變紅色。分佈於古水、盤龍、宋洛、新華等地。生長於海拔700—l200米的山坡林下、溝邊或灌木叢中。
八爪龍葉子
八爪龍葉子
八爪龍的花
八爪龍的花
Ardisia crenata 果實
Ardisia crenata 果實

主要價值


為民間常用的中草藥之一,根、葉可祛風除濕,散瘀止痛,通經活絡,用於跌打風濕、消化不良、咽喉炎及月經不調等症。果可食,亦可榨油,土榨出油率20-25%,油可供製肥皂。亦為觀賞植物,在園藝方面的品種亦很多。
八抓龍
八抓龍
能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用於咽喉腫痛、扁桃腺炎、口瘡、口腔潰瘍、牙痛、關節痛、月經疼痛、跌打損傷、外傷腫痛、骨折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