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組接
鏡頭組接
鏡頭組接,就是將電影或者電視裡面單獨的畫面有邏輯、有構思、有意識、有創意和有規律地把它們連貫在一起,就形成了鏡頭組接。
一部影片是由許多鏡頭合乎邏輯地、有節奏地組接在一起,從而闡釋或敘述某件事情的發生和發展的技巧。當然在電影和電視的組接過程當中還有很多專業的術語;如“電影蒙太奇手法”,畫面組接的一般規律:動接動,靜接靜,聲畫統一等等。
在鏡頭組接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連續性。應注意下面3個方面的問題。
(1)關於動作的銜接。應注意流暢,不要讓人感到有打結或跳躍的痕迹出現。因此,要選好剪接點,特別是導演在拍攝時要為後期的剪輯預留下剪接點,以利於後期製作。
(2)關於情緒的銜接。應注意把情緒鏡頭留足,可以把鏡頭尺數(時間)適當放長一些。有些抒情見長的影片,其中不少表現情緒的鏡頭結尾處都留得比較長,既保持了畫面內情緒的餘韻,又給觀眾留下了品味情緒的餘地和空間。
情緒既表現在人物的喜、怒、哀、樂的情緒世界里,也表現在景物的色調、光感以及其面貌上,所以情與景是為互為感應和相互影響的。古人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其內涵就是以情與景作對比。因此,對情與景的鏡頭的組接,應給予充分的注意。要善於利用以景傳情和以景襯情的鏡頭銜接的技巧。
(3)關於節奏的銜接。動作與節奏聯繫最為緊密。特別是在追逐場面、打鬥場面、槍戰場面中,節奏表現得最為突出。這類場面動作速度快,節奏高,因而適合用短鏡頭。有時只用二三格連續交叉的剪接,即可獲得一種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速度快、節奏高的藝術效果,給人一種緊張熱烈的感覺。
除動作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之外,情緒鏡頭銜接中也有蘊涵著節奏,有時它來得像疾風驟雨,有時它又給人一種像小溪流水一樣緩慢、舒暢的感覺。動畫片《花木蘭》中,總體節奏緊湊,在容易減緩情節的部分,如訓練、行軍、木蘭心理描寫等,紛紛都採用歌曲帶過。在敘事部分,人為製造多處緊張情節,使全片保持快節奏感。如木蘭的奶奶閉目過街,木蘭軍中洗澡等。懸念插入是美式動畫常用的手法,可以在緊張節奏處進一步製造高潮,或者將幽默因素加入到嚴肅段落中。如雪崩一節,士兵射出繩索卻又沒抓住,木蘭隨意射出繩索卻被士兵抓住的懸念製造。
許多鏡頭能使觀眾從影片中看出它們融合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那是因為鏡頭的發展和變化要服從一定的規律。
鏡頭的組接首先要考慮觀眾的思想方式和影視表現規律,符合生活的邏輯、思維的邏輯,不符合邏輯觀眾就看不懂。要明確表達出影片的主題與中心思想,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確定根據觀眾的心理要求,即思維邏輯來決定選用哪些鏡頭,怎麼樣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景別的變化要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一般來說,拍攝一個場面的時候,”景“的發展不宜過分劇烈,否則就不容易連接起來。相反,”景“的變化不大,同時拍攝角度變換亦不大,拍出的鏡頭也不容易組接。
由於以上原因在拍攝的時候,”景“的發展變化需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循序漸進地變換不同視覺距離的鏡頭,可以實現順暢的連接,形成各種蒙太奇句型。
如果影片畫面中同一主體或不同主體的動作是連貫的,可以動作接動作,達到順暢、簡潔過度的目的,簡稱為“動接動”。如果兩個畫面中的主體運動是不連貫的,或者它們中間有停滯的,那麼這兩個鏡頭的組接必須在前一個畫面主體做完一個完整動作停下來后,街上一個從靜止到開始的鏡頭,這就是“靜接靜”。
運動鏡頭和固定鏡頭組接,同樣需要遵循“動接動”、“靜接靜”的規律。如果一個固定鏡頭要接一個搖鏡頭,則搖鏡頭開始要有“起幅”;也有“靜接動”或“動接靜”的鏡頭。《埃及王子》最後整個段落的動——靜——動的情緒線索、快速——舒緩——快速的剪接節奏和音樂一起構成流暢的視聽語言。
固定鏡頭之間的組接----
1、一組固定鏡頭的組接,應設法尋找畫面因素外在的相似性。畫面因素包括許多方面,如環境、主體造型、主體動作、結構、色調影調、景別、視角等等。相似性的範圍是十分廣闊的,相似點要由創作者在具體編輯過程中確定。比如,可以把西湖美景的鏡頭按照春、夏、秋、冬順序組接;也可以把遊人觀賞、划船、照相、購物組接在一起。
2、畫面內靜止物體的固定鏡頭相互連接時,要保證鏡頭長度一致。長度一致的固定鏡頭連續組接,會賦予固定畫面以動感和跳躍感,能產生明顯的節奏效果和韻律感。如果鏡頭長度不一致,有長有短,那麼觀眾看了以後就會感到十分雜亂,影響鏡頭的的表現。
3、畫面內主體運動的固定鏡頭相互連接時,要選擇精彩的動作瞬間,並保證運作過程的完整性。比如一組表現競技體育的鏡頭,百米的起跑、游泳的入水、足球的射門、滑雪的騰空、跳高的跨桿這五個固定鏡頭組合。因為選擇了精彩的動作瞬間,觀眾會感受到畫面很強的節奏感,這些鏡頭的長度不可能一致。
4、在鏡頭組接的時候,如果遇到同一機位,同景別又是同一主體的畫面是不能組接的。因為這樣拍攝出來的鏡頭景物變化小,一幅幅畫面看起來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鏡頭不停地重複。另一畫面,這種機位,景物變化不大的兩個鏡頭連接在一起,只要畫面中的景物稍有變化,就會在人的視覺中產生跳動或者好像一個長鏡頭斷掉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馬燈”的感覺,破壞了畫面的連續性。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把這些鏡頭從頭開始重拍以外(這對於鏡頭量少的節目片可以解決問題),對於其他同機位、同景物的時間持續長的影視片來說,採用重拍的方法就顯得浪費時間和財力了。最好的方法是採用過渡鏡頭。如從不同角度拍攝再組接,穿插字幕過渡,讓表演者的位置、動作變化后再組接。這樣組接后的畫面就不會產生跳動、斷續和錯位的感覺。
運動鏡頭之間的組接----
1 .主體不同、運動形式不同的鏡頭相連,應除去鏡頭相接處的起幅和落幅。主體不同是指若干個鏡頭所拍攝的內容不同;運動形式不同是指推、拉、搖、移、跟等不同的鏡頭運動方式。例如,報道50周年慶典新聞中的一組鏡頭:
鏡頭畫面內容
搖鏡頭,天安門城樓;
推鏡頭,升旗儀式;
搖鏡頭,國旗護衛隊敬禮;
拉鏡頭,從幾位兒童拉出天安門廣場大全景
這些運動鏡頭在組接時,要求在運動中切換,只保留第一個搖鏡頭的起幅和最後一個鏡頭的落幅,而四個鏡頭相接處的起幅和落幅都要被去掉。此外,盡量選擇運動速度較相近的鏡頭相互銜接,以保持運動節奏的和諧一致,使整段畫面自然流暢。
2、主體不同,運動形式相同的鏡頭相連,應視情形決定鏡頭相接處的起幅、落幅的取捨。、第一,主體不同,運動形式相同、運動方向一致的鏡頭相連,應除去鏡頭相接處的起幅和落幅。比如在介紹優美的校園環境時,一次次的拉出形成一步步展示的效果,使觀眾從局部看到全部,從細部看到整體。
第二,主體不同,運動形式相同但運動方向不同的鏡頭相連,一般應保留相接處的起幅和落幅。例如:
鏡頭1:遊行方隊(右搖鏡頭)
鏡頭2:領人觀看(左搖鏡頭)
這兩個鏡頭都是搖鏡頭,前一個是右搖,后一個是左搖。在組接時,兩鏡頭銜接處的起幅和落幅都要作短暫停留,讓觀眾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果把銜接處的起幅和落幅去掉,形成了動接動的效果,那麼觀眾的頭便會像撥浪鼓一樣隨著鏡頭晃來晃去,一定是不太舒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主體沒有變化,左搖右搖的鏡頭是不能組接在一起的,推拉鏡頭也一樣。
固定鏡頭和運動鏡頭組接
第一,前後鏡頭的主體具有呼應關係時,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相連,應視情況決定鏡頭相接處起落幅的取捨。比如:
鏡頭1:跟鏡頭:運動員帶球前進、射門
鏡頭2:固定鏡頭:觀眾歡呼
這兩個鏡頭相接時,跟鏡頭不需要保留落幅,直接從動切換到固定鏡頭即可。再比如:
鏡頭1:固定鏡頭:一個人坐在行進的車窗邊遠眺
鏡頭2:移鏡頭:田野美好風光
這兩個鏡頭組接時,也不必要保留移鏡頭的起幅。通過上述實例,我們發現,表現呼應關係時,相互銜接的兩個鏡頭中,運動鏡頭是跟和移兩種形式時,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相接處的起幅和落幅往往被去掉。如果相互銜接的兩個鏡頭中,所拍攝的運動鏡頭是推、拉、搖等形式時,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的起幅和落幅就要留著。比如,用一個固定鏡頭拍一個人進門,驚訝地發現自己家被盜了,後面接著看到家中一片狼籍的搖鏡頭。這兩個鏡頭連接時,搖鏡頭的起幅應保持短暫停留。
第二,前後鏡頭不具備呼應關係時,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相連,鏡頭相接處的起幅和落幅要保持短暫的停留。
如果畫面中同一主體或不同主體的動作是連貫的,可以動作接動作,達到順暢,簡潔過渡的目的,我們簡稱為“動接動”。如果兩個畫面中的主體運動是不連貫的,或者它們中間有停頓時,那麼這兩個鏡頭的組接,必須在前一個畫面主體做完一個完整動作停下來后,接上一個從靜止到開始的運動鏡頭,這就是“靜接靜”。“靜接靜”組接時,前一個鏡頭結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鏡頭運動前靜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與落幅時間間隔大約為一二秒鐘。運動鏡頭和固定鏡頭組接,同樣需要遵循這個規律。如果一個固定鏡頭要接一個搖鏡頭,則搖鏡頭開始要有起幅;相反一個搖鏡頭接一個固定鏡頭,那麼搖鏡頭要有“落幅”,否則畫面就會給人一種跳動的視覺感。為了特殊效果,也有靜接動或動接靜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