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台崗鎮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轄鎮

黃台崗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地處宛城區南部,東與漢冢鄉金華鄉毗鄰,南與瓦店鎮相鄰,西隔白河與卧龍區陸營鎮相望,北與溧河鄉接壤,距宛城區政府16千米, 區域總面積90.7平方千米。 

19徠49年初,黃台崗鎮境域屬南陽縣金華區;1996年,由黃台崗鄉改為黃台崗鎮。 截至2018年末,黃台崗鎮戶籍人口為58687人。 截至2020年6月,黃台崗鎮下轄20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黃台崗村人民路6號。 

截至2018年末,黃台崗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歷史沿革


1949年初,屬南陽縣金華區。
1951年6月,屬南陽縣劉宋營區。
1958年8月,屬南陽陳官營公社。
1961年,設黃台崗公社。
1984年,由黃台崗公社改為黃台崗鄉。
1996年,由黃台崗鄉改為黃台崗鎮。

行政區劃


1997年,黃台崗鎮下轄黃台崗、大夫庄、勾營、三十里屯、李崗、張竹園、張典、高堂、禹王、唐營、羅庄、劉宋營、西下河、東下河、項寨、田裡、包營、尤橋、閻寨、劉官營20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下轄黃台崗、勾營、尤橋、田裡、大夫庄、張竹園、李崗、三十里屯、羅庄、禹王崗、東下河、西下河、項寨、唐營、閆寨、包營、劉官營、張典、高堂、劉宋營20個行政村,下設24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黃台崗鎮下轄20個行政村:勾營村、大夫庄村、三十里屯村、黃台崗村、羅庄村、劉官營村、包營村、閆寨村、尤橋村、田裡村、項寨村、高堂村、劉宋營村、李崗村、唐營村、張典村、張竹園村、禹王店村、東下河村、西下河村, 鎮人民政府駐黃台崗村人民路6號。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黃台崗鎮地處南陽盆地中心平原地帶,屬於白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地形呈條狀分佈;地面海拔95—105米之間。 
水文
黃台崗鎮境內河道屬漢水流域,總流域面積106平方千米;主要河流白河自北部勾營村入境,至南部包營村流出,境內長16.5千米,流域面積68平方千米;另有西溧河、溧河、十里河、洪河4條主幹河流和7條支流過境。 
土壤
黃台崗鎮自東向西分為砂礓黑土、黃棕土、沙質土三種土質帶。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耕地總面積8.5萬畝,人均1.6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總人口有5.3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000人,城鎮化率29.9%;另有流動人口2686人。總人口中,男性27301人,佔51%;女性26199人,佔49%;14歲以下人9576人,佔17.9%;15—64歲32368人,佔60.5%;65歲以上11556人,佔21.6%;以漢族為主,達5.06萬人,佔94.6%;有回、蒙古等5個少數民族共2900人;佔5.4%,其中回族274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4.6%。2011年,黃台崗鎮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9人。 
2017年末,黃台崗鎮常住人口為51540人。 
截至2018年末,黃台崗鎮戶籍人口為58687人。

經濟


綜徠述
2011年,黃台崗鎮財政總收入24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人均財政收入50元,比2010年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7302元。 
截至2018年末,黃台崗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農業
2011年,黃台崗鎮農業增加值2.94億元,比2010年增長12.7%,占生產總值的69%。黃台崗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黃豆為主。2011年,黃台崗鎮生產糧食67386噸,人均1259千克,其中小麥31262,玉米26761噸,黃豆9363噸。黃台崗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土豆、紅蘿蔔等。2011年,黃台崗鎮花生種植面積2.6萬畝,產量12000噸;土豆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2萬噸;胡蘿蔔種植基地,面積4萬餘畝,年產量16萬噸。黃台崗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蛋雞、奶牛為主。2011年,黃台崗鎮生豬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3000頭;奶牛養殖量達到5000頭,年末存欄1200頭;年末有蛋雞專業養殖村7個,養殖場312個,養殖小區4個,養殖專業戶1400多戶,蛋雞存欄100萬羽,年產鮮蛋4萬噸;畜牧業總產值2.1億元。
黃台崗鎮
黃台崗鎮
工業
黃台崗鎮初步形成以紡織加工、現代物流、新型建材、機械製造為主的工業體系,規劃了黃台崗震工業小區。2011年,黃台崗鎮工業總產值為13.6億元,比2010年增長2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6%。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境內有工業企業63家,其中限額以上工業企業7家,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4億元,實現利稅3000萬元;有面積500畝的鎮工業園區,入駐企業11家,引資額達4.2億元。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有商業網點6個,職工900人。2011年,黃台崗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3.6億元,比2010年增長21%;城鄉集市貿易額3.2億元,比2010年增長18%。2011年,黃台崗鎮進出口6000萬美元,其中王營月季出口達到5000萬美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2.5億元,比2010年增長8%;人均儲蓄4672元;各項貸款餘額1億元,比2010年增長2%。 
電信業
2011年,黃台崗鎮電信業務收入為860萬元。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有幼兒園(所)11所,在園幼兒1656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20所,在校生2700人,專任教師183名,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500人,專任教師9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1%,小升初升學率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黃台崗鎮主要學校有黃台崗鎮一初中、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等。2011年,黃台崗鎮教育經費達1.1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87億元。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會員520個,其中團體會員440個,個人會員8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1個,演職人員160人,劇院1座,座位1500個,每萬人擁有350個,年演出30場次,觀眾達4.5萬人次;有電影公司1個,電影放映單位3個,電影院1座,座位1200個,每萬人擁有250個,年放映240場次,觀眾達3.5萬人次;有村文化大院12個,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有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藏書7000冊;有農家書屋7個,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藏書1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人。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有體育場地3處,有標準田徑場1個,籃球場21個,居民健身場地8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6%。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3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衛生院1家,村級衛生室21個;衛生院設病床36張;專業衛生人員116人,其中執業醫師17人,執業助理醫師26人,註冊護士7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人、執業(助理)醫師0.61人。2011年,黃台崗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全年完成診療4.2萬人次,住院手術2300台次,出院病人0.4萬人次。2011年,黃台崗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32萬人,參合率達99.5%。 
社會保障
2011年,黃台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86戶,人數112人,支出28.2萬元,比2010年增長11%;月人均150元,比2010年增長11%;城市醫療救助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人次,共支出4.53萬元,比2010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04戶,人數2749人,支出242.17萬元,比2010年增長18.94%;月人均75.33元,比2010年增長18.94%;有敬老院2家,床位100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95人,支出21.2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18人,支出28.776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臨時救濟260人次,支出5.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80萬元。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有郵政分局1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6萬份(冊);有電信企業3家;有固定電話用戶2000戶,電話普及率80%;行動電話用戶0.5萬戶,普及率90%;移動、聯通網路覆蓋率達100%。 
基礎設施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擁有110千伏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3台,總容量27390千伏安,有高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85.43千米,用電負荷100萬千瓦。2011年,黃台崗鎮售電量累計完成1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有公園5個,公園面積1公頃。

交通


黃台崗鎮有鐵路寧西線過境,境內長10.6千米,為雙軌鐵路;南鄧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6.3千米,雙向6車道,1個出口,通往鄧州市;103省道過境,境內長8.5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市區、新野、襄陽。截至2011年末,黃台崗鎮有鄉級道路21千米,村級道路46千米,村級聯網路82千米。
黃台崗鎮
黃台崗鎮

文化


● 地名由來
黃台崗鎮原名鳳凰台,因鎮人民政府駐黃台崗村而得名。 
● 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台崗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勾營撐旱船、李崗舞龍舞獅、剪紙等。

旅遊


景點

黃台崗鎮主要景點有范蠡故里遺址、畫家村、第一支部舊址、洪河苑生態園、清風草堂、東漢劉秀屯兵地、王莊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漢代文化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