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飾
紋飾
紋飾指提花織物上的花紋圖案。主要題材分為自然景物和各種幾何圖形(包括變體文字等)兩大類,有寫實、寫意、變形等表現手法。設計紋樣不僅題材要新穎、藝術上要靈活變化,還要結合織物組織結構特點、織造工藝和織物用途等因素。
![紋飾](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5/mf5ba5f61263a100baa049eff7a3f461c.jpg)
紋飾
![鳳凰紋飾](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a/mdad13f394a14f92a1b943a4d22e3ed82.jpg)
鳳凰紋飾
龍是中國人人所皆知的神物,在所有的動物神中,龍最受人們寵愛,最具有生命力。據古代神話傳達室說,中華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媧形象的“蛇身”是龍的原始雛形,中國先祖夏后氏的領袖禹的出世與黃龍相關。因此上古圖騰時代,華夏社會先把龍當作神敬奉。至今,世界上仍把中國人稱為“龍的傳人”。
龍的形象集中了許多動物的特點:鹿角、牛頭、蟒身、魚鷹爪,口角有須,凳下有珠。它能巨能細,能幽能明,能興動作雨,能降妖除魔,龍是神靈、權威和尊貴的象徵,人們把龍神為神聖、吉祥、喜慶和無所畏懼之物。
龍的圖案從古到今經理了無數次演變,開始時期龍的出現近似蛇的形象,后又成獸的面目,有了肢爪可以行走。明代以後龍的形象逐步完善,至盡根據人們的想象已經豐富多彩很完美了。
龍圖案在構造特色上區分為:狀如行走的行龍;雲氣環繞的雲龍;騰空而起的飛龍;盤成圓形的團龍;頭部呈正面的祥龍;頭部呈側面的望龍;頭在上尾在下的稱升龍;尾在上頭在下的為降龍。在形態上區分:有鱗的是蛟龍;有翼的稱應龍;有角的是虯龍;無角的是雌龍;尚未升天的是蟠龍;好棲水的是晴龍;喜火的是火龍。
![紋飾](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b/m4b2ee300ffb4222bf6f4eb158800a09c.jpg)
紋飾
人們常把美好的願望寄託於動物之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幸福。
圖騰、岩畫、陶瓷品、石雕、畫像石、畫像磚及其他工藝品,給人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動物圖案藝術遺產。由中華民族創造、發展,綜合而逐漸演化的理想化的瑞獸圖案,被賦予吉祥的寓意,並被廣泛應用於造型藝術和裝飾藝術領域,至今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
瑞獸圖中呈現了自商以來青銅器獸面紋飾的凝聚靜止的美感。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動物圖案的激昂跳躍的動感,表現出動物旺盛的生命力和雄渾氣勢,這種飛躍跳動富有節奏旋律的藝術形式一直影響著後代的圖案藝術。
![紋飾](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8/m6864f6963bca757aa144623d1913adea.jpg)
紋飾
![紋飾](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6/m166df9cac73d0149db4440c7350727b7.jpg)
紋飾
肖形印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至漢漸衰,取材十分廣泛,有宮闕、百戲、車馬、十二生肖,還有神話人物、祥瑞動物等。
肖形印是古代用蠟或泥封竹簡、木犢函的印信,類似今人之火漆印。
![紋飾](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a/m9af11593cb72a27b85b45e952a4f92d2.jpg)
紋飾
壓勝錢圖案內容豐富,涉及歷史、地理、風俗民情、宗教、神話、書法、美術、娛樂、工藝等等各個方面。
![紋飾](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3/me3d32799f918b56967d4122db7417757.jpg)
紋飾
《古鏡圖錄》中:“刻畫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辭旨之溫雅,一器而三善備焉者莫鏡若也。”兩漢銅鏡在這幾個方面的創新是它受到後世重視的重要原因。面對現實生活的強烈呼喚,漢代的匠師給銅鏡紋飾、銘文以更深刻的含義。人們在欣賞漢代銅鏡的全新審美趣味時,不能不去探求在它背後廣為傳播的新思想、新追求。
中國古代銅鏡鑄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至今四千年以前,人們發現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鏡雖然有著自己時代所賦予的鮮明特點,但在上面所凝聚著的中國民族藝術的傳統卻是濃重的,相互之間繼承發展的脈絡都有跡可尋。
中國古代銅鏡的成就不僅表現豐富多彩的裝飾藝術,而且反映了我國青銅工藝的水平——塗朱彩繪鏡、金銀蠟鏡、鎦金鏡、包金鏡、彩塗繪嵌琉璃鏡、漆背加彩畫鏡、金銀平脫鏡、螺細鏡、槌金銀鏡等,把我國的青銅工藝點綴得更加華美壯觀,這些都反映了我國古代藝術家和鑄鏡工匠的豐富想象和卓絕創造。銅鏡雖然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它們的神韻卻不因時間的流逝而泯滅,將千秋萬代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