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宅

詞語

相宅,拼音為xiāng zhái,漢語詞語,解釋為擇地定居;舊時迷信,以觀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種方術。

目錄

出處


《書·洛誥》:“公(周公)不敢不敬天之休,來相宅,其作周匹休。”
章炳麟《排滿平議》:“藉令馬(馬融)、高(高誘)舊訓或有差譌,則三苗容是今之苗族,然其相宅神州,與漢族孰先孰后,史官亦無以質言矣。”
《晉書·魏舒傳》:“﹝舒﹞少孤,為外家寧氏所養。寧氏起宅,相宅者云:‘當出貴甥。’”
宋 何薳《春渚紀聞·烏程三魁》:“余拂君厚,霅川人也。其居在漢銅官廟后,溪山環合。有相宅者言:‘此地當出大魁。’”
周密《齊東野語·楊府水渠》:“一僧善相宅,云:‘此龜形也,得水則吉,失水則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