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白燕的結果 展開
白燕
明代袁凱創作的詩
《白燕》是明代詩人袁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用劉禹錫詩句出題,總贊一筆,並就其所沉積的歷史文化背景,深化豐富了內涵;中間頷、頸兩聯著重寫燕體之白,以柳絮、梨花等潔白的景色,造成典型意境,襯托白燕;尾聯轉過筆勢,忽作充分擬人化的奇想,希望白燕潔身自重,尤見詩人殷殷之情。全詩寫形傳神而形神兼具,用典自然而貼切,且語言秀麗流暢,構思巧妙,確為詠物之佳作。
白燕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見應稀。
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
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
趙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陽殿里飛。
1.白燕:金絲雀的一類,體色有黃色、白色、桔紅色、古銅色等,此應專指羽毛白色的。
2.王謝:王導和謝安,二人為東晉的名臣貴族,住在金陵烏衣巷,宅院十分豪華。
3.漢水:即漢江,長江最長的支流,源於陝西,在武漢入長江。
4.梁園:唐寇豹《白賦》“曉入梁王之苑,雪滿群山。夜登瘐亮之樓,月明千里”。瘐樓、梁園都是才俊之士聚合之所。謝惠連《雪賦》“雲歲將暮,寒風積梁王與鄒陽、枚乘等游梁園,賦《雪賦》”。詩即用此典。
5.趙家姊(zǐ)妹:指漢成帝趙皇后飛燕及其妹。《漢書·外戚傳》:“孝成趙皇后,本長安宮人,學歌舞,號曰飛燕。上見飛燕而悅之,召入宮,大幸有女弟,復召入,俱為倢伃,貴傾后官。”
6.昭陽:漢宮殿名,即趙飛燕姊妹所居。
在故國飄泊流落萬都己改變,往時王謝堂前也少見這樣的白燕。
明亮的月光照著漢水辨不出它的身影,大雪紛飛還沒飛回梁王的兔園。
柳絮飛舞的池塘邊香氣入夢,冷意侵人梨花開滿庭院。
趙家姐妹生性喜歡嫉妒,切記不要往昭陽殿中飛舞翩躚。
此詩為袁凱早年的作品。據楊儀《驪珠雜錄》:“時大本賦《白燕》詩,呈楊鐵崖,鐵崖極稱殊簾十二中間卷,玉剪一雙高下飛。景文在座,曰:詩雖佳,未盡體物之妙。’廉夫不以為然。景文歸作詩,翌日呈之,鐵崖擊節嘆贊,連書數紙,盡散座客。一時呼為‘袁白燕’。”都穆《南濠詩話》亦載,袁凱尚未出仕時,一天與友人去拜會當時的詩壇領袖楊維楨,見茶几上有元人時太初的一首《白燕》詩,袁凱讀後說:“此詩寫白燕尚未盡體物之妙。”楊維楨不以為然。袁凱回家后,連夜步其韻亦作《白燕》詩。
此詩一開始就用了一個有名的“燕”的典故。“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玉謝見應稀”,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意,說江山如故,人物已非。借王謝舊事點明所詠為燕,再用“見應稀”三字進一步點出“白燕”這個題目。
接著,詩人展開想象,極寫白燕之白。“明月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詩人用漢代梁孝王與文士梁園賦雪故事,但不是寫雪,而是以雪比燕之白,故云“未歸”。
人們寫燕子,總離不了寫它“度簾幕中間”還相雕梁藻井”,袁凱避開了這類俗套,別出心裁地專為白燕設計了活動的新天地“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院落冷侵衣。”詩人人以柳絮、梨花等潔白的景色,造成典型意境,襯托白燕,喚起人們的聯想,字面上無一“燕”字,而白燕自然從景中浮現。“柳絮池塘”“梨花庭院”二句,化用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詩句,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似乎是兩幅畫屏,令人感覺到畫面一角有玉剪飛舞的燕影。
袁凱用空靈蘊藉的筆法,為白燕傳神寫照寫出了白燕特有的精神氣質,詩人把白燕想象成無比的純潔、靈巧美麗,在他的筆下,像是冰清玉潔的姑射仙子的化身了。所以詩人於詩的末尾傾注了無限珍愛、憐惜的感情,叮嚀白燕:“趙家姐妹多相妒,莫向昭陽殿里飛。”最後用趙飛燕這位漢宮美人的名字,關合題面的“燕”字,也頗有妙趣。
而時太初的《白燕》詩則沒有把白燕的體態風神寫足,“珠簾十二中間卷”,是燕子共有的習性,非特白燕。又如“玉剪一雙高下飛”,以“玉剪”比喻白燕也太實了,而沒有傳白燕之神。袁凱就聰明了,全篇都緊扣白燕來寫,馳騁想象,避實就虛用類似國畫家寫意的手法,構造意境來烘托白燕特有的風采,脫略形骸,傳其神韻,確要比時太初高出一籌了。
明代文學家李夢陽:《白燕》最下最傳,諸高者顧不傳。(《明詩三百首》)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朱惠國:這是一首詠物詩,結合用典,以明月滿地、柳絮飛舞、梨花冷衣等景象暗喻白燕的輕盈和白潔,自然而貼切。結尾用趙飛燕之典,既扣合一“燕”字,又暗寓詩人的感慨,使詩的容量增大。全詩秀麗流暢,構思巧妙,確為詠物之佳作。(《元明清詩文》)
湘潭大學教授羊春秋:此詩全用暗喻,用襯托,把白燕的純潔、輕盈、溫馨的性格,形象地描繪了出來。用典亦貼切含蓄,隱寓感嘆,頗有一唱三嘆的韻致。(《明詩三百首》)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萬建中:這首詩是典型的詠物詩,刻繪了白燕的體態品質;尾聯用趙飛燕事,即物達情。(《中國古代十大詩人精品全集·集外卷》第二版)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黃毅:此詩中二聯詠物工整,既寫白燕,又不粘著白燕,歷來為人們所稱賞。然全詩缺少寄託,就詠物抒情而言顯得不夠。(《明詩觀止》)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曉蘭: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長信秋詞》稱:“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以宮廷婦女自嘆不如寒鴉尚能親近君王,表達其胸中鬱結已久的怨憤。孟遲的《長信宮》也說:“自恨身輕不如燕,春來還繞御簾飛。”這裡卻叮囑白燕不要飛進昭陽殿中,以免惹是生非。既寫燕子,也寫自身,亦人亦物,不粘不脫,既表現了詩人潔身自好的情懷,也隱含著憂讒畏譏、遠離是非之地之意。詠物詩一般要圖形肖貌,《白燕》不滯於燕子形象不工細描摹體態風神,重在神似,寫白燕,全篇卻無一“白”字也無一“燕”字避開了功在密附的細緻描摹,構思別緻,用典也頗見新意,但不免有雕琢之跡。(《元明清名詩鑒賞》)
原語言文學所研究員喬力:全詩在藝術技巧方面已極妍盡態,但是,詠物詩還講究有寄託,本篇除以“故國飄零”略點興亡之慨外,通體僅著力在物的本身描幕鋪寫,故缺乏更多引人感喟深思的內容。前人之所以不滿意,或許即在於表現技巧有餘而情味發泄無餘,沒有更深層的意境含蘊吧。(《詩歌卷(五)——遼、金、元、明》)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總編輯李夢生:詩採取詠物詩的典型作法,在用典用句時密合所詠對象,變化含渾,句句貼切白燕。首聯通過“見應稀”三字,反襯白燕。頷、頸兩聯,連用四句景語,通過明月、白雪、柳絮、梨花種種潔白的景物,從虛實兩個方面突出“白字。尾聯借用趙飛燕事,暗中以“燕”字關聯,轉入詠物達志,寫失寵后妃。詩輕巧清麗,不囿於典句,前後相和,流麗渾成,寫盡白燕體態,確為詠物詩的上乘之作。(《元明詩一百首》)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年)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四卷。
袁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