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穆

都穆

都穆(1458—1525)明代大臣、金石學家、藏書家。字玄敬,一作元敬,郡人稱南濠先生。原籍吳縣相城(今蘇州市相城區)人,后徙居城區南濠里(今蘇州閶門外南浩街)。少與唐寅交好,有說牽涉於唐氏科舉之案。弘治十二年第進士,授工部主事,官至禮部郎中。主要著作為《金薤琳琅》、《南濠詩話》。

人物簡介


都穆少於唐寅交好,7歲能詩文,及長,遂博覽群籍。父都昂,字維明,博學多藝。嘗詣九仙祠祈穆前程事,夢一叟告云:“汝子功名在何處?”覺而思之,頗感絕望。都穆年四十,館於吳匏庵家,懸一文於吳堂上,值巡撫何公謁吳,見而嘆賞,知為布衣都穆所作。告於宗主,命以禮聘之,都穆方出領鄉薦。都昂怪其子好名,每笑之云:“別人著書別人開,我家都穆著書自開。”
弘治十一年(1498)中進士,授工部主事,正德三年(1508)任禮部郎中。正德八年(1513)曾“奉使至秦川”,實地考察西北的地理、人文環境,並形諸文字。官至太僕寺少卿。后告老還鄉,住蘇州閶門南濠里,“放情山水,絕跡公府,夜讀不息”。里人夜裡娶婦,天雨燈滅,到處討火不得,有人介紹去閶門南濠里都家,因都穆一定在點燈夜讀。

個人成就


都穆撰《金薤琳琅》
都穆撰《金薤琳琅》
穆好學不倦,嘗奉使至秦中,搜訪金石遺文,拓印繕定,作《金薤琳琅錄》20卷。又富藏書,每得異本,則向人誇示以為樂趣。都穆對於書畫的收藏興趣源於其先祖的喜好,他嘗自言:“余自高祖南翁以來,好蓄名畫。聞之家君雲,妙品有《吳道子魚藍觀音像》、《王摩詰輞川圖》、《范寬袁安卧雲圖》,惜今不存。”所撰寫的《寓意編》是此期吳門地區出現的書畫著錄中重要的一部。《寓意編》明時未曾刊刻,卻在鑒藏家間廣為傳抄,至清始付梓。現所見《寓意編》後有清人陸恆一跋,敘其原委:
有明都元敬先生,博雅好古,黃伯思、董廣川一流人也。所著《金薤琳琅》,世皆有,獨其《寓意》一編,殆仿米芾《書畫史》,而作者抄白流傳,亥豕雜出。近偶得曹秋岳先生家藏善本,即據以入梓。
都穆的《南濠詩話》,是有明一代較為著名的詩學批評著作。他在《都公談纂》中提到的明代名臣于謙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的故事,常被後人引用;他的詩句“切莫嘔心並剔肺,須知妙語出天然”,也常被後人詩話提及。他的好學求實,考據疑義,多有獨到之處。特別是對我國西北地區山川形勢、故宮遺壤的考察,對金石遺文的搜訪,都有益於後世。都穆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對秦始皇皇陵進行實地考察的學者,當今考古學者實地勘察測量證實,都穆在《驪山記》對始皇陵的記載非常確切,沒有臆度和虛構,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都穆另著有《周易考異》、《使西日記》、《游名山記》、《史補類抄》、《史外類抄》、《聽雨紀談》、《玉壺冰》、《鐵網珊瑚》、《吳下冢墓遺文》等。

詩作軼事


都穆行書
都穆行書
都南濠小時學詩於沈石田,石田問:“近有何得意作?”南濠以《節婦》詩首聯為對曰:“白髮真心在,青燈淚眼枯。”石田曰:“詩則佳矣,然有一字未穩。”南濠茫然,避席請教,石田曰:“爾不讀《禮經》乎?經云:‘寡婦不夜哭,’何不以‘燈’字為‘春’字!”南濠不覺嘆服。
都元敬最善濟人之急,尤愛食客,所有輒盡,盡則解衣為質。一歲除夕絕糧,作詩寄故人朱堯民曰:“歲雲暮矣室瀟然,牢落生涯只舊氈。君肯太倉分一半,免教人笑灶無煙。”堯民儲錢千文為新歲之用,遂分半贈之。

會試案考證


都穆蘇州石刻像
都穆蘇州石刻像
都穆逝世后,卻屢受後人的指責,這是因為據說他在弘治十二年(1499)的科場案中,誣陷並告發了徐經、唐伯虎的緣故。明代的一些筆記如《游石湖紀事》、《敝帚剩錄》、《萬曆野獲篇》等,都有所記載。實際上此事大有可疑,且不說雙方當事人唐伯虎和都穆都未承認,當時與唐伯虎來往密切的師友們,如王鏊、文徵明祝允明王寵等,也從未有隻字片言提及。最為有力的反證是,上世紀50年代,在蘇州靈岩山綉谷公墓出土了施怡庵墓誌銘,即《故怡庵處士施公悅墓誌銘》。此墓誌銘是唐伯虎於弘治十二年“會試案”了結南歸蘇州后,與都穆合作的,由都穆撰文,唐伯虎書丹。如果“會試案”果然是都穆告密造成的,唐伯虎還能與之合作嗎?
其實,“會試案”的背景是很複雜的,徐經、唐伯虎等人只是高層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史書上說科場案“事秘,莫能明也”,許多人的冤屈,包括都穆的冤屈,很可能都在這六個字中了。

代表詩作


【學詩】
學詩渾似學參禪,不悟真乘枉百年。切莫嘔心並剔肺,須知妙語出天然。
學詩渾似學參禪,筆下隨人世豈傳。好句眼前吟不盡,痴人猶自管窺天。
學詩渾似學參禪,語要驚人不在聯。但寫真情並實景,任它埋沒與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