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音

李嘉音

徠李嘉音,香港知名女企業家,工商、婦女社團領袖、醫藥學碩士。現任香港漢生堂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簡介


李嘉音,香港知名女企業家,工商、婦女社團領袖、醫藥學碩士。現任香港漢生堂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中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漢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台灣總代理。

兼職


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常委、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華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吉林大學校董及顧問教授、中華醫藥國際促進會監事長、國際華商協進會顧問會長、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副主席、香港婦女基金會副會長、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香港台灣工商協會榮譽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常務會董、廠商會中藥產業拓展委員會主席、香港友好協進會永遠名譽顧問、香港政府麥理浩爵士信託基金投資委員會委員。

創業經歷


李嘉音女士風度優雅、端莊,生活與教育背景中西參半。上個世紀80年代,她在加拿大讀工商管理,最早創業是在加拿大和香港,並且與醫藥無關。以香港的環境和李嘉音的才華,可以選擇的實業或貿易項目眾多,可她為什麼對中藥情有獨鍾呢?李嘉音拿出了一份資料,這份資料她曾在多個場合、向無數的媒體記者展示過。她介紹說,中醫藥在日本一直被稱為“漢方醫藥”,日本有270個漢方製品,處方全部來自中國。但近些年有些日本人想把“漢方醫藥”改稱為“東洋醫藥”,將中醫藥偷換歷史,改成日本的東西。日本人這樣做主要是想取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同,讓日本中藥在世界市場上超越中國中藥的地位。動機固然不良,但必須承認,日本的中藥現代化工作做得快,也做得很好,在世界中藥市場的佔有率相當高,構成了對中國中藥市場的巨大威脅。
那邊廂是日本人偷天換日,這邊廂卻是中國中醫藥界的故步自封、敷衍了事。西藥一概仿製且不說,如今連中藥的優勢也不樂觀。世界中藥市場年銷售額為160億美元,作為中藥的發源國,中國只佔有其中的5.8億美元,額度為5%左右。同時,中國每年從國外進口的“洋中藥”卻超過1億美元。
在各種場合李嘉音都提醒大家: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局面,這是一個值得政府和業界甚至全民族深思的問題。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獨特性在全球一體化的今日不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都有巨大的價值。復興中醫藥,並使中醫藥走向世界,炎黃子孫責無旁貸,並且時不我待。
彩虹橋:台北同仁堂作為職業或企業,中醫和中藥一般有家族和傳承的特點,但李嘉音的家族並沒有涉及葯業,她本人以前也未接觸過中藥業。李嘉音女士1956年出生於上海,20世紀80年代移民加拿大。在加拿大塞門菲莎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后,創立了加拿大中俊貿易有限公司,同時兼任香港中俊公司董事總經理;為擴展香港業務,1989年創辦香港俊海運輸有限公司和中俊國際有限公司,任董事總經理。
一些偶然的機遇使李嘉音發現中藥是個寶庫,並因此產生了讓中藥走向世界的願望。這些機遇其實還包括障礙——比如那道窄窄的海峽,那是十多年前的一次經歷。
當時由於商務等原因,李嘉音頻繁往返於海峽兩岸,其間一些台灣朋友多次托她購買北京同仁堂的中成藥。有一天,一位朋友突然來電求援, 說是父親病危,急需北京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救命。中午接到朋友的電話,李嘉音立刻拿上藥趕往機場,不料卻沒有乘客肯幫忙帶葯去台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眼看一架架飛機離港,李嘉音手捧救命葯,急得直掉眼淚,最後終於有一位熱心的台北導遊答應將葯帶去。那位老人當晚服用后,真的被救活了。“同是中國人,作為醫藥精髓的老牌中藥產品不能造福台灣人民,實在是一種遺憾。從此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同仁堂辦到台灣去。”
但架起這座虹橋並不容易。1990年前後,李嘉音直接找到北京同仁堂洽談,經過近三年的艱苦工作,才取得了北京同仁堂在台灣的總代理權。同時,李嘉音與北京同仁堂合作,在北京投資成立同仁堂太豐製藥有限公司,出任董事副總經理。但這邊拿到了總代理權,到那邊註冊落地仍然很不容易。“北京同仁堂”是海峽兩岸的第一個商標認證,花費了她大量心血與汗水。實際上直到2004年1月3日,同仁堂台灣分店才正式開業,這已經是李嘉音與同仁堂簽訂合作協議十幾年後了。這座橋架得夠艱辛了,但李嘉音格外驕傲與欣慰。作為大陸品牌首家登陸寶島的旗艦店, 同仁堂台灣分店所具有的意義也遠遠超越了商業價值,是海峽兩岸政治、經濟領域裡可以載入史冊的一件大事。
支持李嘉音架起海峽虹橋並進入中藥界的動力,與其說是商機,不如說是一種情感。李嘉音的舅父是一位國民黨老將軍,她曾陪同舅父一起赴台灣看望病重的蔣緯國將軍,蔣緯國的反對“台獨”的囑託令她經久難忘。因此,十幾年來,李嘉音一直將祖國統一的大業與個人的事業結合起來。她以香港台灣社團負責人的身份穿梭於海峽兩岸,主辦經貿洽談活動,還經常作為香港代表出席台灣立法院港澳政策公聽會。
1994年,香港回歸在望,一些港澳台同胞對祖國尚缺乏認同感。鑒於此,李嘉音組織港澳台女青年企業家訪問團,率團訪問北京,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從而增進了港澳台年輕一代對祖國的歸屬感。1999年,李嘉音與300多位台商一起參加了昆明“世博會”,並以香港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主持了與雲南省合辦的“滇台經貿洽談會”,為滇台經貿發展做了有益的工作。 2000年8月,香港特區女企業家首次組團赴台參加“兩岸四地經貿合作研討會”,副團長李嘉音發表演講。一位自稱“官夫人”的女士對大陸的投資環境表示懷疑,李嘉音立刻以自己在內地投資的經歷和在全國各地考察的閱歷為基礎做了解釋,並誠懇地表示,如果哪位台灣同胞想到內地投資,自己願意給予幫助。此後李嘉音真的成了台灣同胞投資內地的好參謀。
中藥連著中國,經濟聯繫著血脈。李嘉音說:“人生旅途崎嶇漫長,我孜孜以求的不是物質的奢華和個人的名利,而是祖國的統一大業、中華民族的復興和繁榮昌盛。”
創品牌:香港漢生堂從商業的角度看,國際上對中藥缺乏認識,而香港人又在忙著做房地產,中藥行業是見效緩慢、回報率不高的傳統行業,而且當時還沒有生物科技的支持,所以難見巨大商機,因此很多朋友不理解李嘉音的選擇。但李嘉音有自己的遠見和胸懷,“中藥業可以造福人類,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行業。”她不但要架起兩岸三地的虹橋,而且要把中華民族的瑰寶推向世界。這需要自己的製藥廠,研製一些優質的藥品。為此,她看好了香港所具有的特殊國際地位和環境,決定在港建立中藥工廠,於是“漢生堂葯業有限公司” 2000年在港成立。這是李嘉音開發製作自己中藥產品的基地。
李嘉音本來是中藥的外行,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她專門進修了中藥的課程。更可貴的是她有廣闊的視野和敏銳的見地,日本中藥製藥業的發展也給了她啟示。中國的中藥業必須利用現代製藥工藝和科學的臨床實驗, 才能與國際慣例接軌,並因此獲得世界的認同。在這個過程中,中藥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純粹性,而不是搞拼盤式的、低劣的所謂“中西結合”。“很多企業把中藥產品加入西藥,而依然打著傳統中藥的旗號欺世盜名,這種惡劣的行徑已成為他們‘中西結合’的借口,實在不能容忍。”在李嘉音看來,這是對中藥傳統價值的侮辱,是對民族文化遺產的不尊重和缺乏信心,是對消費者的欺騙。李嘉音在多個場合提出批評與呼籲。她認為,在我國現代醫學上提倡中西醫結合的觀點,主要是醫術及診斷上互補,各取所長,在製藥工藝中互用,是利用先進的西藥製藥工藝和機器以及衛生標準製造中成藥,並不是指在中成藥中加入西藥成分。
要弘揚國粹,必須首先做到純粹和精萃!為了打出中藥的威信,樹立漢生堂的品牌,李嘉音的漢生堂葯業有限公司首先推出了已經研製十多年的高科技、純中藥的“資癸女貞丸”和“資癸元陽丹”兩款成藥,主攻世界性的醫學難題——男女更年期綜合症。
眾徠所周知,女性更年期治療藥物一直以雌激素為主要成分。但在2000年,美國對這種已經使用80年的荷爾蒙類葯予以否定,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之列入致癌藥物名單,認為更年期婦女採用荷爾蒙類葯補充治療法,可能會導致生癌。於是,在國際葯業,女性更年期治療藥物重新成為一個空白。男性更年期治療以及延緩衰老藥物, 過去更一直是葯界空白。而漢生堂研製的“資癸女貞丸”和“資癸元陽丹”,可以明顯減輕男女更年期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並對老年人因前列腺疾病引致的尿頻和排尿不暢及骨質疏鬆也有明顯的療效。由於沒有副作用,完全可以替代激素療法。這兩個藥品可以說是填補了世界葯業的兩項空白,是中藥對世界的巨大貢獻。
李嘉音為這兩個藥品打廣告也是不同尋常的手筆。與商家普遍喜用明星、名人做藥品、保健品代言人的慣例不同,2002年底,貴為漢生堂董事長的李嘉音親自出馬,分別穿套裝和旗袍,交替在香港各大報刊上做廣告。“別以為我喜歡拋頭露面!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很漂亮。我們當初也曾想找代言人,但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她解釋說,當前市場上中藥和保健品的宣傳過分炒作,一個名人或明星同時代言多個產品,許多代言人根本沒有服用或試用過代言的產品,這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她身邊也有要好的愛國商人朋友,服了漢生堂的藥品后,更年期癥狀獲得明顯改善,並願意為產品做宣傳大使,但她都一一婉拒。在幕後軍師也就是夫婿的指導下,她親自披掛上陣,以老闆身份做產品的代言人。這是要把自己的人格和信譽押注在企業和產品上,建立消費者對企業和產品的信心。李嘉音坦言,自己是企業的老闆,一直是公司產品的服用者,又處於產品銷售對象的年齡層,因此更具說服力。“中藥產品關乎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倘若每個商家均能站出來,與旗下的商品捆綁在一起,擔起負責人的態度,這有助增強消費者對中藥產品的信心。”
“當前,我們的目標是如何建立漢生堂這個品牌,回報反而是其次。”為杜絕假冒產品出現,漢生堂的產品僅在屈臣氏、萬凝和華潤堂等三家連鎖店出售。另外,通過舉辦學術講座、贈送等營銷手段, 漢生堂葯業的“資癸女貞丸”和“資癸元陽丹”在內地、香港和台灣各地有了廣泛的影響和良好的口碑,並終於為漢生堂葯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2003年和2004年, 這兩項產品連續榮獲“屈臣氏”最受歡迎新產品獎。漢生堂的中藥產品憑藉顯著的療效贏得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會說話的藥丸。
為了進一步發揚漢生堂的中藥品牌,李嘉音成立了“漢生堂中藥研究中心”,針對民生和市場需要,研究新藥品,向尚未攻破的現代醫藥難題挺進,使漢生堂葯業在短時間內取得快速的發展。2003年,漢生堂成功研發出兩個針對年輕人亞健康狀態的“養精壯本丹”和“滋陰榮顏丸”。毫無疑問,這兩個藥品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李嘉音並沒有急切推出這兩個產品,“建立一個中藥品牌,不能操之過急”,“我是以服侍百年老店的心態來服侍漢生堂的。”她的目標是創建中藥的國際品牌。
向遠方:進駐科技園在家族企業林立、知名品牌眾多的香港,李嘉音很快打出了自己的天下。十餘年的奔波與辛勞,搭建了兩岸三地的虹橋;本來是中藥的外行,卻很快跨越了行業的鴻溝,比一般行內人士更能體會中華醫藥寶庫的精華與精神;她有精益求精的品格,卻不拘泥於常規的銷售步驟,迅速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但李嘉音的目標不限於此。在2005年的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李嘉音呼籲“光大民族文化遺產,重振中醫藥大國聲威”。她說,中醫中藥發展空間廣闊,商機無限。她建議有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加強中醫藥的繼承、科研與創新工作,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進程,造福民眾,佔領國際市場。她本人則選擇了香港科技園作為中藥國際化的起飛基地。
自從香港與內地簽訂緊密經貿關係協議(CEPA)后,位於大埔的工業園進行了重建,針對廠房、通訊、環境等設施進行了改建,以配合本地及跨國企業發展。繼電子、精密工程、資訊科技及電訊等項目之後,生物技術發展將是園內第四個重點科技領域。“我們要為香港做點事。”李嘉音看好了這塊地方,於2003年斥巨資5 000萬元在香港科技園建立了佔地3 189平方米的GMP廠房,以擴充製藥生產業務,年期簽到2047年。漢生堂成為香港首家建立GMP製藥廠的中藥企業。工廠建成后,將主要面向國際市場,形成科研、生產、銷售一條龍的完整體系。
李嘉音表示,公司選擇在港設廠,成本雖較內地提高兩成,但由於香港作為亞洲商業中心,擁有完善基建、專業人才、重視知識產權、金融法制健全等多方利好因素,再加上大埔工業園規劃完善,擁有較高樓層及較佳的工作環境,配套設施及服務也屬齊全,故有助公司及其他投資者締造一個理想的營商環境及進一步提升產品質素。她又指出,香港匯聚中西文化,擁有國際都會的地位及形象,相信能有效地把公司的中成藥產品推向世界。
漢生堂該項目的實施, 將推動香港高增值行業的發展, 有助於振興香港經濟,並能為本港提供數百個乃至上千個職位。李嘉音的驚人之舉在香港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成為諸多媒體和業界廣泛關注的對象。香港實業界開始探討香港“中藥港”前景和CEPA商機。在“漢生堂”的帶動以及李嘉音的穿針引線之下, 北京同仁堂也隨之投入1.5億港元在大埔工業區設中藥廠, 與漢生堂為鄰。“我們兩家合作夥伴終於再走到一起,同時,這也顯示了香港發展中藥港、中藥中心的地位有望。”很多藥商也紛紛迴流香港,選擇大埔工業區落戶, 使香港“中藥港”水到渠成。
走向世界,香港是一個優質的平台,但要創建真正的國際品牌,科技研發和現代化的銷售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中國人對中藥的療效極為熟悉,然而,對一切以科學為依據的外國人,如何向其展示中藥的有效和無害,必須經過現代化的過程。”與在品牌上的小心經營相比,李嘉音在提高生產的科技含量、擴充生產線和建設廠房等方面的投入,卻是向來大膽前瞻的。至於產品質量,她一直牢記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同仁堂老店的傳統:“品味雖貴,並不敢省物力;炮製雖繁,並不敢省人工。”為了保證原材料的質量,漢生堂在內地的東北和四川等地均種植綠色藥材及收購天然藥物。
李嘉音稱,香港在推動中藥現代化上將擔當重要的角色,倘若政府能在政策上加以扶持,香港在推動中藥現代化以及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將大大加快。“一個完全的開花結果的結局還沒有到來,但良好的開局和發展,使得大家已經在開始向著這個方向去想象了。”
內地行:責任與愛心2003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北京的天氣乍暖還寒,幾位來自香港的女政協委員朝氣蓬勃,接受記者採訪。李嘉音提出,中國婦女要做到“四最”:最有自尊,最可自立,最能自強,最應自愛。表面看來,她提倡的是女性的自身品質和修養,但隱含的一面則是女性對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作為成功的女企業家,從創業之始,她就把個人的追求與民族的富強和榮譽、人民的幸福和安康融為一體。醫藥聯繫著民生,中醫藥寄託著中國心。
李嘉音現任漢生堂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太豐製藥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社會職務包括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常委、國際華南協進會(商業團體)會長、香港婦女基金會 (社會服務團體)副會長、中華醫藥國際促進會 (專業團體)監事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中藥產業擴展委員會(工業團體)副主席等。 2003年9月8日,李嘉音女士受聘為吉林大學顧問教授。在社會經貿、婦女發展、中華醫藥、企業發展等方面,她為社會積極作貢獻,並取得了突出成就。
1996年以來,李嘉音女士在英國世界華裔大會、香港各界慶祝回歸籌備活動、台北兩岸四地女企業家研討會、北京第三屆海峽兩岸婦女發展研討會、世界華裔經貿會等重大活動中發表專題演講。作為一位成功的女企業家,她熱愛祖國,樂善好施,對社會公益事業熱情關注。當廣東西部發生風災時,她與先生將拍賣藝術品所得的300萬港元全部捐給了災區。
作為企業家,她關心的是民生的健康,作為社會活動家,她則特別關心內地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和諧。2004年2月,作為吉林省政協常委,在吉林省兩會期間,她圍繞振興吉林這一主題積極建言獻策,並表示一定會利用自己身處香港的有利條件,讓更多人了解吉林省,為吉林省引來更多的資金。對不良的現象,她也認真批評。有一次,李嘉音隨香港的一個商界旅遊團來到吉林省,一位同伴看中了當地的土特產品和中草藥材,想大量購買。由於現金不足,便通知一位在上海的朋友向長春匯款,並委託李嘉音在長春某銀行開了臨時賬戶。可匯款卻久等不到。到銀行一查才知道,由於匯款人在單據上寫了一個繁體字,銀行工作人員認為“不符合規範”,匯款已經被退回上海了。在參加吉林省政協會議時,李嘉音女士談起這件事,認為這種服務明顯僵化,遠遠不適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種服務最終傷害的是人,試想在這樣的服務中,還有哪個港商、外商願意把資金投來呢?”她之所以這樣做,原因就如她在受聘為吉林大學顧問教授時的演講中所說的:“吉林大學就是我的家,今天我就成為吉林大學的一員了,我必須承擔起責任。”
香港一家媒體在報道李嘉音時有這樣一段話:“她幫助過的人越多,服務的地域和領域越廣,她成功的機會就越多。這正是李嘉音成功的格局,也正是成功的真正意義。”所謂授人玫瑰之手,必有餘香。個人的成功和幸福只有以祖國和人民的福祉為歸宿,才會踏實和恆久。李嘉音,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希望能以個人的事業為民眾帶來嘉惠和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