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組織
氣候組織
氣候組織:成立於2004年4月,獲得了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和來自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的20位商業精英和政府領袖的支持。總部設在英國,並在全球範圍包括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等地展開運作。
(圖)氣候組織
氣候組織成立於2004年4月,當時即獲得了英國首相布萊爾和來自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的20位商業精英和政府領袖的支持,他們共同成立了氣候組織,為全球遏制氣候變化的事業帶來新的推動因素。通過與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工商企業和政府部門,以及對世界經濟碳強度最有影響的1000人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氣候組織的最終使命是促進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
氣候組織成員分為三類:城市政府成員、區域政府成員和公司成員。英國倫敦市、美國緬因州、Google公司和摩根大通公司等均屬於氣候組織成員。目前,包括城市政府成員在內的氣候組織成員共有61個。
氣候組織與會員及合作夥伴共同發起一系列戰略性項目包括:開發企業領袖力量項目;制訂自願碳市場標準;
(圖)美前副總統和聯合國氣候組織共享
全球各地的企業、省、州和城市都在踴躍行動,他們的實踐證實,在保證基本的業務增長的基礎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遏制氣候變化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氣候組織正是以各個領域的這些先驅們作為催化劑,通過各種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推動社會各界加快採取行動應對全球變暖。氣候組織致力於推動企業和政府開拓通往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同時不斷促進其盈利水平和競爭能力的提高,並且鼓勵其成功經驗的共同分享。氣候組織展現了一種全新的方法。我們獨立於各種非凡利益集團和政黨從屬,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且致力於政府部門、工商企業和非贏利機構之間的積極合作。
(圖)推廣溫室氣體減排
·全球前20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以及財富500強企業中,大部分國家和企業將設定進取的中長期減排目標;
·相當多的財富500強企業和政府部門已經制定出相應的碳減排戰略,確保其未來的發展;
·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改善能源效率的政策深入人心並且得到廣泛實施;
·可持續能源發展以及能源效率改善項目方面的投資已然成為社會主流;
·氣候變化問題在全球20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已經成為20%的選民和消費者關注的5大競選和消費議題之一;
·專家們認為我們應當將大氣中CO2濃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450-550ppm)。
工商企業領袖項目:氣候組織集中精力,支持工商企業走上低碳經濟的道路。我們與我們的會員機構開展一對一的合作,建立起非凡的領袖團隊以制定各種解決方案,同時還開展低碳創優項目並促進相互學習。
(圖)環保先鋒戈爾
金融(Pounds %26amp; Dollars)——低碳經濟的融資;
電力(Power)——低碳型電力;
資產(Property)——低碳型建築和基礎設施;
產品和服務(Products %26amp; Services)——低碳型產品和服務;
飛機、鐵路和汽車(Planes, Trains %26amp; Automobiles)——低碳交通;
人(People)——低碳的生活方式;
政策和過程(Policy %26amp; Process)——在氣候變化相關的治理方面實現低碳的優異表現。
我們同時還開展了“低碳創優項目”,幫助各個企業共同分享和學習專家們和同行之間的最佳實踐。我們目前每月推出“網上專題研討”,服務於我們的會員和聯絡成員。
氣候組織的成員都是具有極大影響力且全球領先的工商企業、以及城市和省州政府。我們的成員承諾:改善其運營績效;在各自的領域採取最佳實踐並展現其領導能力;為創建低碳經濟而開發並實施各項解決方案。這些榜樣性的機構下定決心解決其對於全球氣候的影響,氣候組織正與各個機構緊密攜手,提升其應對氣候變化關鍵的領導能力,
(圖)吳昌華
氣候組織同時還更廣泛地動員另外一些承諾應對氣候變化的企業,這些企業以聯絡夥伴的身份加入氣候組織,通過網路專題研討、會議等各種活動、研究成果和出版刊物、以及各個行業和各個專題的特別項目等渠道,能夠獲取我們聯絡網提供的知識和共享經歷,以及氣候變化相關問題的最前沿信息,並且所有這些渠道都能夠成為同行之間開展合作的機會。
正是由於我們全球眾多支持者的慷慨解囊,氣候組織才能夠持續不斷地與承諾溫室氣體減排的領袖機構開展工作。
氣候組織表示未來3至5年內,該組織將在中國發展15至20個“低碳城市”,在這些城市探索並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以推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
項目推廣大使
所謂氣候組織原則,包括“在現有條件下,盡我們所能實現大幅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探索全套的解決方案提供以實現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其中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使用溫室氣體排放量低的能源,
(圖)氣候組織代表陳棟做報告
其中金融原則是指低碳經濟的融資;電力原則是指低碳型電力;資產原則是指低碳型建築和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原則是指低碳型產品和服務;飛機、鐵路和汽車原則是指低碳交通;人的原則是指低碳的生活方式;政策和過程原則是指在氣候變化相關的管理方面實現低碳的優異表現。根據不同企業的考核結果,氣候組織專家會與該企業進行溝通,找到最佳的實現低碳目標的途徑。除此之外,當這些企業在低碳項目上遇到任何困難時,氣候組織也將在其職責範圍內,通過與其他成員溝通等方式幫助該企業解決問題。
中國企業首次加入氣候組織,中國移動、遠大空調和尚德電力扮演了“嘗鮮者”,到2010年,該組織將在中國發展不超過25個會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遠大空調有限公司和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與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簽署協議,成為該組織在中國區的首批會員。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對《財經》記者說,
(圖)吳昌華全球氣候期待大國合作
吳昌華高度評價此次成為成員的三家中國企業。她認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在節能減排和營銷理念上所體現的低碳意識,已經遠遠超過了很多公司;而對於遠大空調有限公司和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吳昌華認為,后兩者在某種程度上屬於“解決方案類的公司”,這類公司把解決方案——低碳作為其企業發展創新的核心,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上也體現到其領導力。吳昌華說到2010年,氣候組織在中國區的會員不會超過25個。目前氣候組織也在和其他企業進行商議。氣候組織中國業務發展總監陳棟表示,在經過評估和交流之後,如果氣候組織認為某個企業具有成為成員的資格,會向對方發出邀請。該企業在接到邀請的同時,邀請上會列出氣候組織原則。如果該公司申請成為氣候組織成員,則必須承諾遵循氣候組織原則。
1、組織介紹
名稱: 氣候組織
類別: 非政府組織
工作領域: 環境、社會責任投資
郵編: 100028
地址: 中國北京朝陽區西壩河南路1號金泰大廈1502室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網站: www.theclimategroup.org/cn/
2、成立背景 / 成立宗旨:
氣候組織是一家獨立的國際非贏利機構,旨在通過與政府部門和工商企業領導人建立國際合作,提出應對氣候變化
(圖)氣候組織ICT項目總監MollyWebb
氣候組織在中國的工作目標,旨在支持和促進企業、地區和城市共同努力,來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和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新方案。氣候組織還積極的讓中國和國際媒體參與到氣候變化的討論中來。
3、在中國的CSR項目 / CSR作為:
組織或參與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包括:
2008年10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遠大空調有限公司和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正式加入氣候組織。
2008年9月,聯想集團加入氣候變化組織,並且作為其會員將實施節能計劃,獎勵那些循環利用硬體設備的消費者,並鼓勵消費者使用可循環能源來作為電腦的供電能源。
2008年8月,氣候組織發布《中國的清潔革命》報告,揭示在政策激勵的因素的作用下,中國開始踏上低碳經濟發展之路,低碳技術創新步伐明顯加快,數以億計的資金也被吸引到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領域。
4、出版品 / 報告:
《中國的清潔革命》(2008)
5、主要合作夥伴:
A、聯想
B、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C、中國移動
D、遠大空調有限公司
在21世紀,攸關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而低碳經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新的解決方案。低碳經濟將成為減緩氣候變化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和必由之路。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如果說循環經濟使可持續發展進入“汽車時代”,那麼低碳經濟將把可持續發展帶入“航空時代”。毋庸諱言,低碳經濟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巨大挑戰,但是低碳經濟卻為人類社會提供了通過國際合作,共建低碳經濟、創建和諧世界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當前氣候變暖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氣候變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同人類的活動,特別是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氣候變暖,人們對低碳經濟的關注與行動也日趨強烈。
低碳經濟概念始於英國2003年的《能源白皮書》 ,其目標是到2050年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對於1990年削減掉60%,並在英國建成一個低碳經濟體。同樣是在2003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在《B模式:拯救地球延續文明》一書中,提出並掀起了發展模式的B與A之爭。布朗把現行的以化石燃料為基礎、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以經濟為絕對中心的傳統發展模式稱做“A模式”,把以人為本,以利用風能、太陽能、地熱資源、小型水電、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稱做“B模式”。他呼籲全世界立即行動,以“B模式”取代“A模式”,拯救地球,延續文明。可見,在人類歷史上已經走過200多年的西方發展模式,已然窮途末路。其實,以上這些關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係的討論並不是個別現象,數十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自產業革命以來,人類創造的財富大大增加,同時伴隨著沃土、清泉、礦藏、能源以及生物多樣性耗損的加劇,
(圖)全球氣候變化及低碳經濟的發展進行交流
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人口、資源與環境的挑戰。發展與環境密不可分。要擺脫貧困和環境的束縛,必須尋求一條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道路。科學家們為此做過很多探索,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因果關係,構想了若干解決方案。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同盟(IUCN)在《保護地球》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這個詞語。從20世紀80年代起,臭氧層耗損、全球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全球環境問題又向人類敲響了警鐘。1983年11月,聯合國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任主席,習慣稱“布倫特蘭委員會”)。22名成員中,14名來自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的生態學家馬世駿教授。該委員會在全球廣泛開展調研和論證,於1987年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呼籲各國的決策者們儘快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化為付諸行動的政治意願。
《報告》發表5年之後的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召開了環境與發展會議,102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與會,習慣稱“地球首腦會議”。到會的178個成員國一致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正式接受“可持續發展”作為當代人類發展的主題,承諾把可持續發展從概念推向行動。2002年,聯合國於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世界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通過了《約堡宣言》和《執行計劃》,重申里約會議精神,並使之更加具體化。還把“水、健康、能源、生物多樣性和農業”列為加強可持續發展的5個重點領域。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更有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這種更深遠、更高級的發展模式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