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精神
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
“鐵人”是五六十年代社會送給石油工人王進喜的雅號,而鐵人精神是王進喜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體現出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願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幹的奉獻精神;“北風當電扇,大雪做炒麵”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等。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恆的生命力。
相關影片如《鐵人王進喜》(1966年上映和2011年上映)、1978年2月24日上映的《大慶之路》等都是講述“鐵人精神”的影片。
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再次提到“鐵人精神”。
王進喜
在油田開發建設過程中,鐵人精神一直是鼓舞石油職工戰勝困難,勇往直前,不斷取得新勝利的巨大精神力量。20世紀60年代正值三年困難時期,面對“頭上青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的惡劣環境,在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大慶人正是依靠鐵人精神,取得了會戰的偉大勝利,當年6月份就實現首車原油外運,到年底生產原油97萬噸,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的經濟建設。經過3年半時間,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油田,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貧油的面貌。多年來,油田各級黨組織始終堅持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並根據不同時期的形勢特點和職工隊伍的思想狀況,採取多種多樣、靈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把教育形象化、具體化、規範化、系統化,努力建設鐵人式的職工隊伍。特別是在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以“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為保持5000萬噸的原油產量,在油井含水上升較快,油田地下情況嚴重惡化的形勢下,迎難而上,刻苦攻關,取得了重大科技突破,不僅5000萬噸的原油穩產10年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為鐵人精神注入了新的內涵。歷史雄辯地證明:鐵人精神是大慶油田的傳家寶。每一次學鐵人、做鐵人,就意味著大慶油田的大發展,油田建設的新突破。
鐵人精神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其主要方面包括:“為祖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幹事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對工作精益求精,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埋頭苦幹的“老黃牛”精神,等等。40多年來,鐵人精神早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大慶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為準則。
鐵人精神是對王進喜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體現了我國工人階級精神風貌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結合。
鐵人精神 - “愛國創業我最認真,求實奉獻我最根本!”是鐵人精神的核心價值。大慶精神概括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誕生於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油大慶油田發現紀念日。而鐵人王進喜是大慶精神的實踐者,鐵人王進喜1960年響應當時石油部的號召,從甘肅玉門帶領1205鑽井隊來到大慶油田參加石油開發大會戰,鐵人王進喜是大慶精神的發揚者。是大慶油田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愛國創業我最認真,求實奉獻我最根本!“是鐵人王進喜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是鐵人精神的核心價值。
在建黨百年之際,回望60多年我在大慶油田走過的路,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只要有黨的領導,只要我們付出努力、竭盡全力,中國人一定能高水平地開發好油田。從波瀾壯闊的石油大會戰,到建設百年油田新實踐,大慶油田的高產穩產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隊可以完成的,依靠的是幾代人的積累。每一口油井都是一個技術進步的里程碑,都是“鐵人精神”的時代傳承。
鐵人王進喜,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光輝形象,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是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今天,我們向鐵人王進喜學習,對於我們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積極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始終如一,真誠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精神信仰。信仰是指人們對某種思想、理論、學說、主義的信服和尊崇,並以此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和行動指南,它是一個人做什麼不做什麼的根本準則和態度。馬克思主義的精神信仰是鐵人精神思想內涵的核心部分,它是鐵人王進喜的“靈魂”和“根脈”,它決定了鐵人的襟懷、視野、氣概和眼界。大慶詩人龐壯國在《鐵人與中國》這首詩中形象而生動地闡述了鐵人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血肉關係。他寫道:“鐵人即鐵的中國/用血肉之驅撞裂冰層”,“那個漢子摔開拐杖/其實是古長城摔開漫長的蹣跚與疼痛/”,“他脫掉羊皮厚襖/其實是黃河脫掉冬天的渾濁和沉重”。因為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人民才在精神上獲得了解放,所以“鐵的中國”是指有了“鐵的信仰”的中國。同樣,有了“鐵的信仰”的人,才會成為“鐵人”,才會有“鐵的精神”。
矢志不渝,壯懷激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鐵人精神為什麼永遠給我們無盡的力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總是用火熱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著我們。對於鐵人王進喜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豐富內容,韓福魁同志曾做過細緻的研究。他說王鐵人的愛國,既是轟轟烈烈的,更是扎紮實實的;既是刻骨銘心的,更是披肝瀝膽的。他在《學習鐵人的愛國主義精神》一文中十分清楚地從三個方面說明了鐵人王進喜愛國主義精神的主要內容:一是王鐵人的愛國是傾心愛國,傾其全部身心熱愛自己的偉大祖國。在大慶會戰初期,面對生活、生產中那麼多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鐵人說“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二是王鐵人的愛國是敬業愛國,通過自己的事業的大成表達對祖國的大愛。鐵人愛國非常講究實際,反對空談,他斥之為“不幹,半點馬列也沒有!”三是王鐵人的愛國,是求全愛國。他不但自己全身心愛國,而且苛求家眷、親人全方位愛國,明確要求“公家的錢一分不能占”。
積極向上,樂觀負責的人生態度。這種良好的人生態度源於鐵人豁達樂觀的人格。大慶會戰初期,晴天一頂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紅。條件十分艱苦,生活十分艱苦,而鐵人卻充滿了樂觀主義的精神,他在石油會戰中創作了許多充滿樂觀主義精神的詩句,“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艱苦而有價值的勞動,是鐵人的最大的享受和快樂。
堅忍不拔,無難不克的意志品格。堅忍不拔,無難不克是鐵人王進喜的鮮明品格。這種良好的意志品格在玉門油田“爭上白楊河”這件事中就充分地表現出來。1958年初,玉門礦務局為貫徹“努力發揮老油田潛力,積極勘探開發新油田,發揮基地作用”的戰略部署,組織一批先進隊“大戰白楊河”。當時幾個著名的標桿隊參加了這場鑽井“大戰”。力圖在解決“鑽井速度低”這個老問題上有個大突破。而像王進喜的貝烏五隊這樣“一般的”先進隊則被安排在“大戰”之外。過了“七一”,在一次調度會上王進喜提出要搬家上白楊河大幹一場。他找大隊長和局長都沒有同意,最後,在市委書記劉長亮的支持下才闖進了白楊河。正是在白楊河的“大戰”中開始磨鍊出一支“鐵”的隊伍。
積極刻苦,不怕犧牲的工作精神。最能表現鐵人王進喜積極刻苦的工作精神的是鐵人留給我們的三個經典故事:“人拉肩扛”、“端水打井”、“帶傷跳泥漿池壓井噴”。這三個經典故事是我們整個民族積極刻苦,不怕犧牲的工作精神最光彩的縮影,是永遠不朽的樣板。只有崇尚勞動、崇尚生產型人格的民族才可能成為一個永遠進取、永遠朝氣蓬勃的民族。鐵人王進喜良好的工作精神是我們永遠前進的旗幟。
嚴細認真,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最講認真工作的人,是一個極端負責任的人。他說“對油田要負責一輩子”,“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他在工作中“猛如老虎,細如繡花”。他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事先認真謀划,注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在鑽井中,他曾多次根據井下聲音判斷鑽頭使用情況,杜絕事故發生。工人們都說他是“鑽機的醫生”、“井下的壓力表”、“泥漿的體溫計”。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鐵人王進喜從小家裡窮,沒有讀過書,但他卻是一個認真學習,不斷從實踐中培養自己實事求是思想方法的人。鐵人帶領他的戰友們為什麼能夠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落後的設備在60年代打出那樣多、那樣高水平的鑽井,雙倍地實現了他的“月上千,年上萬,祁連山上立標桿”的宏偉目標,就是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他用大量的點滴時間和精力,及時地、充分地收集、比較和研究了眾多鑽井隊生產實踐的豐富材料,總結出經驗和規律,創造性地用於自己鑽井隊的生產實踐。特別是以後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又非常注意學習了毛主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進一步提升哲學思想素養。他把自己實事求是的思想作了最樸實的表述:“白饃饃是蒸出來的”,“天上掉餡餅也要用手去接”。
奉獻人民,自強不息的價值追求。在鐵人的一生中,總是把能為人民做事,看作人生的快樂和幸福。對於這一點,詩人趙守亞站在時代的高度,在《鐵人二十年》這首詩中作了熱情的讚美:“二十年啊,你走了/卻又日日夜夜/把大家的冷暖記在心窩/二十年啊,不老的是你的精神/那隻鋁盔/還在井架上閃閃發光/那盞馬燈/還在夜空中光芒四射/那隻剎把/還在荒原上扶風劈雨/那件老羊皮襖/還在風雪裡溫暖著北國/二十年啊,這寶貴的二十年/是缺油、缺血的中國/讓你把人生慷慨地壓縮/二十年啊,生命無法再生的二十年/是需要擺脫貧窮落後的華夏神州/教你把血肉與力量提前支付給祖國”。
感恩社會,摯愛大眾的道德人格。熱愛人民是鐵人最真摯的道德情感。他出身於一個貧苦的勞動人民家庭,和勞動人民有著天然的聯繫。他從6歲跟著父親要飯開始就飽嘗人世間的冷暖。當他用一隻6歲幼童的手,把一個乾裂的討飯要來的饅頭,在家鄉的河裡泡軟后,送給父親吃的時候,他就開始朦朧地思索著貧窮是多麼可怕。“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油井來”,“我就不相信石油都埋在洋人腳下”。他把熱愛人民和熱愛國家的情感,化作不竭的力量,不斷去為人民創造輝煌的業績。
艱苦奮鬥,不知疲倦的生命活力。鐵人王進喜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正如王獻力創作的《鐵人賦》描寫得那樣:“巨塑如磐兮/兀立高天厚土/雲鏤風雕兮/嗟乎神工鬼斧/銜石精衛兮/碧海填/鍊石女媧兮/蒼天補/英雄鐵人兮/神采威武/創業千秋兮/浩歌萬古……”最讓我們感動的是鐵人要離開我們的時候還在渴望自己“等把病養好了,要為祖國的石油事業繼續再好好乾20年”。從少活20年到再干20年,鐵人精神飽含著不知疲倦的生命活力。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是如此,企業也是這樣。回顧大慶油田走過的歷程,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鐵人精神是推進企業發展的不竭精神動力。在鐵人王進喜誕辰80周年,大慶人思鐵人、學鐵人、做鐵人,決心把鐵人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社會學家艾君在文章認為,鐵人精神的時代性表現在“旗幟性、樸素性、堅韌堅強性、民族精神性”幾方面,也就是說,“鐵人”不僅僅是一個先進人物的代表,體現著一種精神。這種“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忍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誌,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這些精神能夠激發新時期發揮好工人階級的先鋒作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業中建功立業。
媒體評論:時代需要“鐵人精神”
以工人楷模王進喜為原型而拍攝的電影《鐵人》的放映,再次激起了人們對那個火熱年代的回憶。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工人階級那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忘我拼搏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和叩動著人們的心弦。談“鐵人”、唱“鐵人”、學“鐵人”的風氣在機關、在工廠、在基層已蔚然成風。
“鐵人”不僅僅是一個先進人物的代表,更體現著一種精神。
“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多年來,我國工人階級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各行各業湧現出了一大批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先進模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崇高品格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風貌,用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偉大勞模精神激勵著廣大職工的工作熱情。
“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忍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曾經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但之所以能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在祖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敢為天下先、敢為攻克難關的勇氣和偉大志向,是因為它給予人們的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來自於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來自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正如中鐵電氣化一公司黨委書記劉月森看完電影《鐵人》所言: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鐵人”無堅不摧、“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成為我們投身全國鐵路電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
“鐵人精神”是一種標誌,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幾十年來,無數中華兒女以“鐵人”為榜樣,在祖國的建設大業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創造了許多令世人震驚的奇迹,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所以,“鐵人精神”,它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影子,它凝縮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它凸顯了中華民族不懈拼搏、創造未來的民族氣概。
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韓子榮在電影《鐵人》勞模專場座談會上談起“鐵人精神”時指出,正是有以勞動模範為代表的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頑強拼搏和無私奉獻,才有今天首都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才有首都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他們高度的主人翁意識、強烈的創新進取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我們推進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巨大精神力量,也是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堅強保障。
我們重溫“鐵人精神”,就是要弘揚“鐵人精神”,以“鐵人”為榜樣,發揮工人階級的先鋒作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業中建功立業。
時代需要“鐵人精神”,“鐵人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