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聯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圖案設計者

曾聯松(1917-1999),男,浙江瑞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圖案設計者。少年青年時代就讀於瑞安縣小學、瑞安中學。1936年考入南京大學前身中央大學的經濟系,后參加抗日救亡聯合會,投身革命。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地下活動,擔任中央大學學生地下黨支部書記工作。曾任五屆上海市政協委員、六屆上海市政協常委。

大事件

1917

出生

1917年,曾聯松出生在浙江省瑞安縣(現瑞安市)。

1936

考入中央大學

1936年,考入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經濟系。

1938-05

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5月,曾聯松經同學黃大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

設計五星紅旗

1949年,全國政協向全國公開徵集國旗、國徽的圖案。曾聯松從報上獲知后,設計了“五星布成橢圓形,大星導引於前,小星環繞於後,恰似眾星拱北斗的五星紅旗”。

設計五星紅旗
1949-09-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誕生

1949年9月25日,五星紅旗得到毛主席的肯定,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一致通過國旗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誕生
1950

應邀參加國慶觀禮

1950年,曾聯松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這是黨和人民給他的崇高榮譽。

1999-10-19

在上海病逝

1999年10月19日,曾聯松在上海病逝,骨灰暫放在當地龍華烈士陵園。

人物生平


曾聯松老年照
曾聯松老年照
1917年,曾聯松出生在浙江省瑞安縣(現瑞安市)。
1936年,考入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經濟系。
1938年5月,曾聯松經同學黃大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年,全國政協向全國公開徵集國旗、國徽的圖案。曾聯松從報上獲知后,設計了“五星布成橢圓形,大星導引於前,小星環繞於後,恰似眾星拱北斗的五星紅旗”。
1949年9月25日,五星紅旗得到毛主席的肯定,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一致通過國旗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誕生。曾聯松由此成為五星紅旗設計者。
10月1日,五星紅旗隨著新中國的誕生飄揚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1950年,曾聯松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這是黨和人民給他的崇高榮譽。曾任上海市政協常委。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99年10月19日,曾聯松在上海病逝,骨灰暫放在當地龍華烈士陵園。
2004年9月曾聯松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嘉定長安墓園。電影《共和國之旗》就是講他的故事。

主要成就


國旗設計

默默無聞的設計者
曾聯松中年
曾聯松中年
五星紅旗,它是那樣的莊嚴、美麗,那樣的鮮艷奪目。對於它的設計,人們或許會這樣想吧:如此高水平的巧妙設計,一定出自一位聞名遐邇、才華橫溢的美術大師之手吧?其實不然。五星紅旗的設計者原來是一位默默無聞、長期從事計劃、財務工作的同志。他叫曾聯松,曾經是上海市日用雜品公司的副經理、上海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委員。
“丁年觀禮,皓首縈懷”
曾聯松作為一個長期做經濟工作的普通人,怎麼會成功地設計出國旗呢?許多人都曾帶著這種疑問去訪問過他。對於來訪者的提問,曾聯松同志常常報以爽朗的笑聲,有時還手執羊毫,先在一張紙上寫上八個大字“丁年觀禮,皓首縈懷”。然後才津津有味他講述起他設計圖案的幸福往事。
寫得一手好字
曾聯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時代曾酷愛書畫,寫得一手好字。但他目睹祖國山河破碎,人民貧窮落後的悲慘境況,毅然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去攻讀理工,立志走科學救國的道路。然而,他太天真了,此路也走不通。於是,他只好又發憤改讀經濟。
充滿愛國激情的熱血青年
曾聯松 雕像
曾聯松 雕像
從學生時代起,曾聯松就是一位充滿愛國激情的熱血青年。他眼見舊中國倍受外強蹂躪,金甌殘缺,滿目瘡痍,民不聊生,真是心如火焚。“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他曾和愛國學生一起,走上瑞安街頭,宣傳抵制日貨。1935年,他又在南京勇敢地參加了響應北京“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集會遊行,並且在黨的引導下,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親眼目睹親身體驗過軍閥割據、八年離亂,以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和平統一要求,悍然發動內戰,又把中國人民投入水深火熱之中。當解放戰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全國絕大多數城鄉已經得到了解放,人民共和國像一輪噴薄欲出的太陽,正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的時候,他是多麼地激動和興奮啊!他同全國人民一樣,盼望著一個嶄新的人民政權的誕生。
設計出於歡呼新中國誕生的喜悅
不久,上海市也解放了,上海人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連數日,人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走上街頭遊行、扭秧歌,歡慶勝利,歡慶解放!這動人的場面,一次又一次激起了曾聯松內心的波瀾。不久,《人民日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刊登了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曾聯松反覆閱讀,認真思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即將誕生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歷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國旗,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應是偉大祖國的象徵、中華兒女的寄託、炎黃子孫的驕傲!他決定投身到這一具有偉大意義的設計工作中去。他在談到當時心情的時候說:“建立新中國,一直是縈迴在我心頭的願望,一經看到她如旭日東升般展現在面前時,我能不為之興奮嗎?因此,當我從7月份的報紙上讀到全國政協籌委會關於徵求國旗的通知之後,即埋頭於設計之中。”他說:“我不是藝術家,也不是從事美術設計的,當時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計工拙,想到去設計國旗圖案,實在是一種歡呼新中國誕生的喜悅,一種熱切愛國的激情使然。”
五角星象徵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曾聯松 雕像
曾聯松 雕像
7月的上海,正值酷暑季節。曾聯松為設計國旗圖案夜以繼日,揮汗如雨,伏案描摹,似痴如迷。
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曾聯松仰望群星閃爍的太空,陷入了沉思。突然,他從人們常說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啟發:中國共產黨——難道不正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么!
於是,他決定以五角星象徵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他設想:以一顆大星導引於前,幾顆小星環繞於後,象眾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徵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小星象徵廣大人民。人民緊緊地環繞在黨的周圍,團結戰鬥,從勝利走向勝利。他還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這不僅與象徵革命的紅色相協調,象紅霞一片,金光燦燦,色簡而莊嚴,且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徵。
環繞大星之後的小星,應該是幾顆呢?曾聯松想到我們偉大祖國有著三千多年燦爛文化,還聯想到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書中指出人民在當時包括有四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就決定以四顆小星象徵廣大人民。
接著,曾聯松又經過反覆推敲,苦苦構思,確定五顆金星恰當的位置。他曾設想把大星置於旗面的當中,小星環繞在大星的四周。這樣,視若端莊,但是天地不夠開闊,視覺局促、凝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勾划,熬過了許多個不眠之夜。近一個月過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頓覺視野開闊:旗面猶如千里之廣,金星居高臨下,光彩閃耀,彷彿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燦爛輝煌。
五顆金星的結合圖形,大小呼應,疏密相間,形成了一個橢圓形,這恰恰和我國疆土的幾何圖形類似,既表現了中國地理特徵,也顯得平穩和諧,明朗而有氣勢。
設計突出全國人民緊密團結
曾聯松設計的國旗圖案
曾聯松設計的國旗圖案
為了使整個圖案更加突出全國人民緊密地團結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周圍這一特徵,曾聯松設計了每個小星的中心點都通過自己的一個星尖,跟大星的中心點聯成一線,把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這個歷史的結論顯示在旗上。色彩以紅色為主,似紅霞滿天。紅色表達熱烈的感情,象徵革命;配以黃色,燦爛輝煌,一片光明。
從美學的角度來衡量,曾聯松的設計也頗具特色。他自己曾總結出這樣幾點:
簡與繁——五星的構圖注意了以簡勝繁,以一當十。如果把許多特徵一一羅列出來,未免流於纖細,或者失之繁複,反而難以顯示莊嚴簡潔。
小與大——五星所形成的橢圓形,寓有祖國疆土之意,畫面雖有限,但聯想是廣闊的。所謂“物小蘊大,意趣無窮”。
賓與主——五星中的大星與小星,當然不是指現實生活中的賓主關係,但具有顧盼呼應之情,協調和諧之趣。
靜與動——五星的安置,如果處於旗面的中央,由於絕對均衡,則靜止獃滯,缺乏生動姿態;置於左上角,則昂然起升,靜中寓動,使畫面活躍,而且居高臨下,帶有向外伸展的氣勢,使視野開闊,“咫尺之內,覺千里之遙”。
長與寬——這是指比例關係。《條例》中規定,“形式為長方型,長寬三與二之比”。按此構圖,旗面能適合美感的要求。旗面呈長方形,五星體呈橢圓形,兩者均向左右舒展,取勢協調。橢圓形作為一個整體,還給人團聚完整和飽滿的感受。
橢圓形中,大星的一個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顯得安定莊重,穩如泰山。而四顆小星因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中央,則顯得錯落多變,生動活潑。大星外接圓半徑和小星外接圓半徑的比例是三與一之比,使大小比例關係比較協調。大星和小星之間有一定間距,顯得虛實結合,山安泉注。
橢圓形結體僅占旗面四分之一左右,這樣的比例關係使重點集中、旗面開朗。
整個旗面上的五角星、橢圓形和長方形相互結合,比例較為協凋,構圖比較緊湊,在整體中富於變化而又能取得統一。
赤日、紅光能表達莊嚴熱烈
紅與黃——色彩也會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感情的反應。紅色為暖色或熱色,赤日、紅光能表達莊嚴熱烈,如革命的積極鬥爭行為。此外,紅色也會引起希望、活躍和喜愛。黃色也是暖色,能表達優美、溫和、珍貴,而往往與金色聯繫起來。我們看到黃色的五星,便有金光閃閃的聯想感受。
——這就是曾聯松當年設計構思的基本情況。
1949年8月中旬,曾聯松將設計好的五星紅旗圖案稿寄給了全國政協籌備會。
通過審核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元、國歌、國旗的決議。曾聯鬆手捧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有關國旗決議的上海《解放日報》心潮起伏,熱淚盈眶。
這天的《解放日報》上,同時套紅刊印著正式通過的五星紅旗圖案。
曾聯松的心愿實現了!這同時也是全國人民的期望!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共產黨人,為著爭取民族的解放,勞苦大眾的生存自由而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五星紅旗是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是用他們的光輝業績織就的。
不久,曾聯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的一封信,上面寫著:
“曾聯松先生:
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採用,茲贈送人民政協紀念刊一冊,人民幣五百萬元(合現在五百元——編者注)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
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
1950年國慶,曾聯松被邀請登上天安門觀禮台。建國三十周年時,他再次應邀去北京參加慶祝活動。1977年,上海市政協五屆二次全體會議通過,增補他為市政協委員。
如今,五星紅旗已成為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祖國各族兒女,都像保護自己的眼珠一樣,愛護無數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鮮血染成的紅旗;用對祖國的貢獻,為五星紅旗增光添彩。50年來,中國人民以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行為,賦予五星紅旗以新的生命力和不朽的內容。
他曾回顧過去,“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展望未來,峰迴路轉,氣象萬千。他曾應一位記者的要求,作了一首《七律·詠五星紅旗》,表達他對黨中央方針政策的擁護和拳拳愛國的心聲。全文如下:
聳立重樓高闕巔,天安門上舞翩翩。
袂連桃季花爛漫,袖拂雲霞彩萬千。
霹靂晴空競震擾,滂淪冷雨更相看。
冰霜不減嫣紅色,路轉峰迴見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