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方苞的結果 展開

方苞

清朝散文家,代表作《獄中雜記》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靈皋,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生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六合留稼村)。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鳳儀里)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創始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中進士,因母親生病而歸家,未出仕。康熙五十年(1711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牽連入獄。赦出后隸屬漢軍旗籍,入值南書房。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充任武英殿修書總裁。乾隆七年(1742年),辭官歸家。

乾隆十四年(1749年)病逝,年八十二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668-05-25

出生

1668年5月25日生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六合留稼村)。

1692

名聲大振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京城入國子監,以文會友,名聲大振,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學士李光地稱讚方苞文章是“韓(愈)歐(陽修)復出,北宋后無此作也”。

1706

考中進士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中進士,因母親生病而歸家,未出仕。

1711

入獄

康熙五十年(1711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牽連入獄。

1742

辭官歸家

乾隆七年(1742年),辭官歸家。

1749

病逝

乾隆十四年(1749年)病逝,年八十二歲。

人物生平


簡介

方苞(1668—1749),字鳳九
方苞(1668—1749),字鳳九
方苞官至禮部右侍郎。苞生於江蘇六合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年)進士,曾任太僕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貢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備道,明末,因避亂寓居江寧(今南京)。祖父方幟,曾任蕪湖訓導,后調任興化縣教諭。父仲舒,國子監生,家境日落,后入贅江蘇六合縣留稼村吳勉家;生3子:長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生平履歷

方苞(1668~1749)的先祖於宋元之際從安徽休寧遷居桐城。方苞是明朝義士方法之後。
康熙七年四月十五日(1668年5月25日),方苞生於江寧府六合縣(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方苞自幼家境貧寒,但十分聰明,相傳方苞四歲能作對聯,五歲能背誦經文章句。
方苞六歲時隨家由六合縣遷到江寧縣舊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六歲,隨父回安徽桐城參加科舉考試。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京城入國子監,以文會友,名聲大振,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學士李光地稱讚方苞文章是“韓(愈)歐(陽修)復出,北宋后無此作也”。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考取江南鄉試第一名。但接著又兩應會試而落榜。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第三次應禮部試,考取進士第四名。但因母親生病,回鄉,未應殿試。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康熙皇帝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以平民身份入南書房作皇帝的文學侍從,後來又移到養蒙齋編修《樂律》。
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書總裁。
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遷翰林院侍講學士。
雍正十一年,提升為內閣學士,任禮部侍郎,充《一統志》總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穎》副總裁。
清乾隆元年(1736)再次入南書房,充《三禮書》副總裁。
乾隆四年被譴革職,仍留三禮館修書。
乾隆七年因病告老還鄉,乾隆帝賜翰林院侍講銜。從此在家閉門謝客著書。

主要成就


創立桐城派
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他尊奉程朱理學和唐宋散文。他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所謂孔子"約其辭文,去其煩重,以制義法",提倡寫古文要重"義法"。他說:"'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意以為經而法緯之,然後為成體之文。"(《又書貨殖傳后》)提出文章要重"清真雅正"和"雅潔",他說古文中"不可入語錄中語,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漢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南、北史》佻巧語"(沈蓮芳《書方望溪先生傳后》),他認為歸有光的散文,"其辭號雅潔,仍有近俚而傷於繁者"(《書歸震川文集后》)。又說:"凡無益於世教、人心、政法者,文雖工弗列也。"(《送李雨蒼序》)在《再與劉拙修書》中,反對黃宗羲、顏元的反程朱理學的思想,持論嚴而拘,但能適合清朝鞏固思想統治及文風的需要,所以其說得以流行,影響頗大。
方苞自己寫的散文,以所標"義法"及"清真雅正"為旨歸。讀經、子、史諸札記,以及《漢文帝論》《李穆堂文集序》《書盧象晉傳后》《左忠毅公逸事》《與李剛主書》《孫征君傳》《萬季野墓表》《游潭柘記》等,都寫得簡練雅潔有斷制,沒有支蔓蕪雜的毛病,開創清代古文的新面貌。但感情比較淡泊,形象性不強,氣魄不夠宏大。袁枚譏笑他"才力薄"(《仿元遺山論詩》),姚鼐也說他:"閱太史公書(《史記》),似精神不能包括其大處、遠處、疏淡處及華麗非常處。"(《與陳石士書》)
學術主張
方苞集上
方苞集上
方苞治學宗旨,以儒家經典為基礎,尊奉程朱理學,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禮。為人剛直,好當面斥責人之過錯,因此,受到一些人的排擠。方苞首創“義法”說,倡“道”“文”統一。在《史記評語》里說:“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以義為經,而法緯之,然後為成體之文”。論文提倡“義法”,為桐城派散文理論奠定了基礎。後來桐城派文章的理論,即以方苞所提倡的“義法”為綱領,繼續發展完善,於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壇的桐城派,影響深遠,一直被全國學術界重視,方苞也因此被稱為“桐城派的鼻祖”。

個人作品


主要作品
方苞有些作品如《獄中雜記》,反映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監獄管理的殘酷與黑暗;《送馮文子序》《送吳平一舅氏之鉅鹿序》《請定徵收地丁銀兩之期□子》、《請備荒政兼修地治□子》,反映了一些州縣吏治黑幕及民生疾苦,較有現實意義。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補遺》2卷。
方苞集
方苞集
方苞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記析疑》4卷、《周官辯》1卷、《儀禮析疑》17卷、《禮記析疑》46卷、《喪禮或問》1卷、《春秋比事目錄》4卷、《詩義補正》8卷、《左傳義法舉要》、《史記注補正》、《離騷正義》各1卷、《奏議》2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補遺》14卷,另刪訂了《通志堂宋元經解》。名篇:《左忠毅公逸事》《獄中雜記》《漢文帝論》《李穆堂文集序》《書盧象晉傳后》《與李剛主書》《孫征君傳》《萬季野墓表》《游潭柘記》等。

家族成員


輩分關係人物簡介
先輩高祖方大美萬曆十四年(1586年)進士,曾任太僕寺少卿。
曾祖方象乾明恩貢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備道,明末,因避亂寓居江寧(今南京)。
祖父方幟字漢樹,號馬溪,為歲貢生,先後出任蕪湖縣學訓導,興化縣學教諭。
方仲舒字南董,號逸巢,為國子監生。家境日落,后入贅江蘇六合縣留稼村吳勉家。
兄弟方舟字百川。方苞嘗稱方舟以制舉之文名天下。
方林——
子嗣方道章——
方道興——

軼事典故


幼年趣事

方苞行草
方苞行草
方苞幼年時聰穎過人,四五歲能對對子、誦章句,七歲讀《史記》,十歲開始讀經書古文,皆能背誦。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時值鄉村五月農忙時節,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頭一個拔秧的農夫一邊用稻草捆秧,一邊念道:
“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聽了,佇足田頭。農夫見是一小孩站在這裡,口裡又念了剛才的一句,笑著問方苞:“你能對出下聯嗎?”方苞認真尋思,自言自語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舉目然後前望,見不遠處的竹林里,幾個婦女正把竹筍投入竹籃里,他眉毛一揚,自信地點點頭,高聲對道:
“竹籃裝筍母摟兒。”農夫驚喜不已,誇方苞真是個“神童”。

康熙誇讚

方苞散文選集
方苞散文選集
康熙微服私訪,在駱馬湖鎮上的茶館里結識了歐陽宏,引入驛館里吃酒傾談。聊至“東宮洗馬”的笑話,聰明過人的歐陽宏馬上就敏銳地覺察到面前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當今皇上。康熙見其神色,大驚,想到“這個面目醜陋的老人天分極高,怕再順著這個“洗馬”的題目說下去,會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連忙把張廷玉叫來,把話岔開了。康熙和張廷玉通過聊天方式,考察這個歐陽宏的學問,發現其“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麼事都有獨到的甚至是驚人的見解。”康熙心中暗贊:“好一個鴻學大儒啊,比起高士奇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可惜年齡大了點兒,不然的話,朕倒要啟用他了。”後來還是啟用了。康熙發現,這個歐陽宏原來就是方苞。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獲罪,廢為平民,流落民間。康熙發現后,不拘一格,將其以布衣身份錄入上書房。能在上書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數,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史籍記載


《清史稿方苞傳》(《清史稿》卷二百九,列傳七十七)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方苞像
方苞像
姚鼐“閱太史公書(《史記》):似精神不能包括其(方苞)大處、遠處、疏淡處及華麗非常處。”(《與陳石士書》)
袁枚:有“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詩”之句。
王源:“宋以後無此清深峻潔文心”。
姚范:“望溪文於親懿故舊之間,隱親惻至,亦見其篤於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