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潤濕劑的結果 展開
- 潤濕劑
- 化學名詞
潤濕劑
潤濕劑
能徠使固體物料更易被水浸濕的物質。通過降低其表面張力或界面張力,使水能展開在固體物料表面上,或透入其表面,從而把固體物料潤濕。
潤濕劑
如磺化油、肥皂、拉開粉BX等,也可用大豆卵磷脂、硫醇類、醯肼類和硫醇縮醛類等。潤濕劑正日益被陶瓷工業所使用,一般通用的是一種具有很高耐水硬度的聚氧化乙烯烷化醚類(Poly-oxyethylene alkylate ether)。而磺化油、肥皂等都具有中等的潤濕性能、優良的去垢能力和增溶的傾向。
水滴在潔凈的玻璃上回展開成一薄層,而滴在塗有蠟的玻璃上則稱為球形。前者稱為潤濕,後者稱為不潤濕。
水能浸濕玻璃是因為玻璃的硅酸鹽都是極性物質,它們之間的作用強而能互相貼近以降低水的表面能。水不能潤濕是因為蠟是非極性物質,它們之間的作用力弱而不能相互貼近以降低水的表面能。當表面能高時,水便自動收縮成球形。
潤濕劑屬於表面活性劑,都由親水基及親油基組成。當與固體表面接觸時,親油基附著於固體表面,親水基向外伸向液體中,使液體在固體表面形成連續相,這就是潤濕作用的基本原理。
(2)表面活性劑,如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某些多元醇型表面活性劑(司盤類,吐溫類)、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劑。
(1)在外用製劑使用的潤濕劑,包括表面活性劑和表面張力小並能與水混溶得到的醇類。
(2)口服製劑使用的潤濕劑,包括表面張力小並能與水混溶的乙醇、甘油、吐溫類等。
(3)注射給葯的潤濕劑,包括表面張力小並能與水混溶的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200~400等以及吐溫-80。
潤濕劑有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包括烷基硫酸鹽、磺酸鹽、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鹽、羧酸皂類、磷酸酯等。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酚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等。
目前市面上還有一類最新型的硅醇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也稱潤濕劑,特點:分子量低,多疏水基呈傘形對稱結構,與傳統活性劑相比較,潤濕、滲透性表現極為優異、高效,是革命性的新一代表面活性劑。動、靜態表面張力極低,含雙羥基,反應型活性劑,化學性質為惰性,一般不參與體系的化學反應,耐酸鹼性好,化學性質穩定。典型的型號是:GSK-588/582/585等系列。
當農藥是憎水性固體粉末時,其表面不易被水潤濕,難以溶於水而下沉結塊。若加入潤濕劑,由於潤濕分子定向排列在固體的表面上,降低水的表面能,使水能潤濕這些固體,使固體粉末分散在水中成為穩定的懸濁液。又如,植物葉片和昆蟲表面上都有蠟質,藥液噴上去是,由於不能潤濕而成為球形滾落或水分揮發后形成要辦。為了使藥液有良好的潤濕性能而鋪展在植物葉片和昆蟲表面上,以充分發揮效力,常需要在農藥中加入潤濕劑。潤濕作用在化學實驗中更有實際意義,做完實驗后,玻璃儀器必須洗凈。洗凈的玻璃儀器壁上應不掛水珠而鋪一層薄而均勻的水膜。若玻璃器上掛著水珠,說明油污未乾凈,必須重洗。
一般情況下,對疏水性不很強的藥物常用乙醇、丙二醇、甘油等與之研磨即可達到濕潤目的;而對於疏水性強的藥物或藥材,一般選用HLB值為6~15之間的表面活性劑。亦可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指標進行選擇:
潤濕劑徠
接觸角(interfacial tensions):某些潤濕劑改變疏水性 藥物與溶劑的界面張力。
潤濕量(wetting point ):潤濕點是指恰好使100g疏水性藥物潤濕所需溶劑的量,加入潤濕劑可以使潤濕點下降,即減少溶劑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