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理學院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理學院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理學院擁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一個系統工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一個應用數學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學院下設數學系、應用數學系、應用物理系、生物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擁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生物工程、應用物理四個本科專業和精英教育模式的百人基礎強化班(新生入學后在全校範圍內擇優選拔,第一年在理學院強化數理基礎,一年後在全校範圍內自主選擇專業)。
現有教職工113人,其中教授10人、兼職教授十餘人、副教授35人、高級工程師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5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8人。
理學院在承擔全校(包括阜新、葫蘆島兩個校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公共基礎課教學和學院內本科專業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增強理科學科(專業)自身的建設並且為全校科學研究提供理科支撐。
教學上獲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和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各一項,主持獲得遼寧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獲遼寧省精品課程,物理實驗中心獲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稱號,數學教學團隊獲得遼寧省教學團隊,兩次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竟賽全國二等獎,多年來有十餘名教師獲得校青年教師優秀教學效果獎;《大學物理》課程在全國率先全面實行現代化教學手段改革,在全院推出了主講教師制、分級教學等一系列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並在全校推廣。
科研上,在模糊系統理論與應用、最優化理論與方法、檢測技術與分析技術、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已形成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學術梯隊。先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煤炭科學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數十項,獲得國家、省、市科研獎勵十餘項。
理學院的歷史前身為基礎教學部。該校成立於1949年1月,歷經阜新礦立中等技術專科學校(1949.1-1949.8)、阜新工科高等職業學校(1949.8-1952.9)、阜新礦山技術學校(1952.9-1954)到阜新煤礦學校(1954-1958.7)的中等專業教育發展過程,1958年7月在阜新煤礦學校基礎上成立阜新煤礦學院,同時正式組建了基礎課教學部,第一任基礎部主任當時的教務處副處長鄔本軒兼任,同年8月,成立基礎部黨支部,書記為侯秀貞,副書記為褚鳳林。
1961年4月,煤炭工業部與遼寧省委作出決定,將阜新煤礦學院、撫順煤礦學院和遼寧煤礦師範學院(瀋陽)三校合併,組建新的阜新煤礦學院,9月完成合併。1963年經國務院批准,又將雞西煤礦學院併入阜新煤礦學院。合校后的基礎課教學部由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機械原理零件與機械製圖、力學、體育等學校公共基礎課教研室組成,一直是學校從事基礎課教學的重要單位。時任基礎部主任為恩特赫,副主任為翟瞻型,范宏楠。黨支部書記先後為侯秀貞、蘇銳,副書記為劉銳寬,鞠景明。
葫蘆島校區春天
1978年,阜新煤礦學院更名為阜新礦業學院,學校進入一的新的發展時期,並於1980年組建了基礎部黨總支,黨總支書記先後為夏石泉,郭雲明和韓淑蓮擔任,副書記為章子霞。在此期間,擔任基礎課教學部主任的先後為付亞群教授(力學),陶崇敬教授(化學)和劉錫昌副教授(力學)。副主任有蔡永清、齊治國、劉志強、奚博權、於洋、彭程遠。基礎部有數學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化學教研室、理論力學教研室、材料力學教研室、原理零件教研室、機械製圖教研室、外語教研室、體育教研室,以及相應的物理、化學、力學、製圖等實驗室,是學校最大的一支教學隊伍。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基礎部曾主辦過數學師範班,1978年開始招收“工程力學”本科專業,結束了基礎部是單純教學單位的歷史,我國“實踐五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海洋一號”衛星前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的馬興瑞教授就是該專業1982年的畢業生。1981年獲工程力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83年開始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5年前後,學校進行教學機構調整,體育組,外語教研室從基礎部分離,成立軍事教研室、體育教研室和外語部;原理零件教研室、機械製圖教研室從基礎部分離,成立了阜新礦業學院機械二系。1993年11月,材料力學教研室一部分從基礎部分離,與原有礦建系合併成立了阜新礦業學院土木工程系。
1993年11月郭嗣琮教授(數學)主持基礎部工作, 1994年基礎課教學部更名為“基礎科學部”。並將學科建設和發展專業教育作為基礎科學部的一項重要工作。此期間,基礎科學部主任為郭嗣琮,副主任先後有王永岩、蓋如棟、高雷阜、楊紹斌、李偉,基礎科學部黨總支書記先後有韓淑蓮、章子霞、王來貴、鄭孝赤、蓋如棟。基礎科學部先後於1996年申辦了“理論與應用力學”本科專業,1997年申辦了“計算數學與應用軟體”本科專業(1999年更名為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01年申辦了"生物技術","食品工程"專業。1995 年成立“機器智能與控制”研究所,2000年成立“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1994年創建附屬高級中學。
1998年成功申報工程力學博士學位授權點,使力學學科成為該校繼“礦業工程”之後的第二個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並於當年,力學學科從基礎科學部分離,組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從1978年至今,基礎部為該校機械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外語系、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等多個院系的孵化與成長發揮了應有的歷史作用,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學科發展、隊伍建設、師資培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03年7月高雷阜教授(數學)出任基礎科學部主任,在學科建設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6年4月基礎科學部更名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理學院,院長高雷阜教授,黨委書記先後由蓋如棟教授、李偉教授出任,副院長先後有李偉、楊紹斌、王皓、董春勝,副書記先後有張慶成、楊秋生。理學院下設數學系、應用數學系、應用物理系、生物科學與工程系,設立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物理實驗中心、生物與化學實驗中心、信息與計算科學實驗室。質量工程碩果累累,《工科數學系列課程省級教學團隊》,《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三門省級精品課程,《物理實驗教學省級示範中心》,兩名教師獲《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7 年申辦並招收“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專業,2008年申辦並招收“應用物理”本科專業,2003年成立面向全校選拔百人具有精英教育模式的“基礎強化班”。2006年獲得“應用數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收“應用數學”碩士研究生,2008年自主設置的“系統工程”博士授權點獲教育部批准,2009年開始招生“系統工程”博士研究生。至此,理學院已經發展成為既面向全校本科與研究生公共基礎課教學,並具有自身本科、碩士和博士多學歷層次的人才培養基地。
理學院現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其中數學學科中設有系統工程和應用數學兩個二級學科,系統工程為學校重點學科,應用數學為學校重點建設學科,並且系統工程學科為博士授權點,應用數學學科為碩士授權點。生物學學科中設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二級學科,該學科為學校重點建設學科。物理學學科中設有理論物理二級學科,為學校一般立項學科。
理學院學術委員會、理學院學位委員會。
數學學科內設有數學系、應用數學系、數學建模實驗室、信息與計算科學實驗室和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等。
物理學科內設有應用物理系、物理實驗中心和應用物理研究所等。
生物學徠科內設有生物技術與工程系、生物與化學實驗中心、生物工程研究所和應用化學研究所等。
系統工程研究方向為:不確定系統分析與決策、系統優化理論與方法和礦業系統均衡管理等。
應用數學研究方向為:最優化理論與方法、模糊系統與數學、工程數學建模和控制理論與應用等。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方向為:糖生物化學、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學和植物蛋白工程等。
理論物理研究方向為:粒子物理與量子場理論和電磁運輸理論及工程應用等。
系統工程
學科帶頭人:郭嗣琮
學術帶頭人:郭嗣琮、高雷阜、張佐剛
學術骨幹:曾繁會、彭曉華、王錦新、董春勝、李 偉、呂明海
應用數學
學科帶頭人:高雷阜
學術帶頭人:高雷阜、郭嗣琮、曾繁會、彭曉華
學術骨幹:柴 岩、胡行華、王 磊、包研科、劉 威、馬 勇、魏 林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學科帶頭人:劉 瑩
學術帶頭人:劉 瑩、馬丹丹
學術骨幹:李芳亮、李 娜、朱宏飛、閻 晗、毛永強、王 銳、王麗威、常敬華、何志明、劉政、趙麗薇
理論物理
學科帶頭人:王 皓
學術帶頭人:張永軍、王 皓
學術骨幹:李本喜、丁紅旗、聶 穎、李國臻、張永義、趙 龍
(詳情內容參見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理學院-學科建設-學科簡介)
職稱結構 | ||||
教授 | 副教授 | 講師 | 助教 | 其它 |
5 | 22 | 20 | 3 | |
學歷層次 | ||||
博士 | 碩士 | 學士 | 其它 | |
21 | 17 |
錢偉懿 教授 渤海大學
張慶靈 教授 東北大學
呂方 教授 遼寧大學
單峰 教授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張立衛 教授 大連理工大學
王彥令 遼寧田園實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黃明顯 遼寧田園實業有限公司 顧問
王世偉 遼寧三溝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
吳錚 遼寧三溝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董事長
徐寶權 阜新梅雪啤酒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
李莉 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 院長
孫振理 阜新市福久商貿有限公司 董事長
趙華威 瀋陽工業大學
修志龍 大連理工大學 教授
李曉軍 阜新市食品廠
胡浩權 大連理工大學 教授
佟紹成 教授 遼寧工業大學
馬鳳才 教授 遼寧大學
袁學海 教授 大連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