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書論的結果 展開
- 漢語詞語
- 李志敏書論
書論
漢語詞語
書論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shū lùn,釋義為文章、論著,也指古代文體名、書與論。出自《淮南子·要略》。
(1)文章,論著。《淮南子·要略》:“夫作為書論者,所以紀綱道德,經緯人事。”
王羲之《書論》載於朱長文《墨池編》等書。其論既承衛鑠,又繼蔡邕,重要的是“字居心后”,“意在筆前”之“心”、“意”之說。“心”、“意”指的是意會、意趣、情韻、情致。“勢”指的是由此“心”、“意”引申而來的對於所書字形的具體審美要求。“勢”的把握,就是字的形體的動態美的創造,就是書法主題個性的充分展示,無論是臨摹、構思還是創作都是這樣。王羲之以“意”評書,這是書法藝術走向獨立、自覺在理論上的反映。
夫書者,玄妙之伎也⑴,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⑵。大抵書須存思,余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鍾繇書,骨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⑶。夫書字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鵠頭⑷,或如散隸,或八分;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欲書先構筋力,然後裝束,必注意詳雅起發,綿密疏闊相間⑸。每作一點,必須懸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後曳。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稈,或下細若針芒⑹;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於點畫瑕玷也⑺。為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若書虛紙,用強筆;若書強紙,用弱筆⑻。強弱不等,則蹉跌不入⑼。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新后,未作之始,結思成矣。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心欲急不宜遲,可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夫字有緩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緩者?至如“烏”字,下手一點,點須急,橫直即須遲,欲“烏”三腳急,斯乃取形勢也。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齣,十起五伏,方可謂書。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⑽。仍須用筆著墨,不過三分,不得深浸,毛弱無力⑾。墨用松節同研,久久不動彌佳矣⑿。
註釋:
⑴玄妙:深奧微妙。伎:通“技”。
⑵通人:謂學識淵博貫通古今的人。志士:有高尚志向和節操的人。
⑶存思:用心思索。李斯等論筆勢:相傳秦相李斯曾著《筆妙》論勢:“書之微妙與道合,然篆籀之前不可得而聞矣。”敘:記述。
⑸詳雅起發:詳雅,安詳溫雅。詳,通祥。起發,出發。開始提筆寫字。綿密疏闊相間:謂稠密開闊相間隔。指字的結體及章法安排,有疏有密,疏密相間,乃為佳作。
⑹上尖如枯稈:上頭尖銳像枯瘦的秸稈。下細若針芒:下邊細如針尖。
⑺爽爽若神:爽爽,俊朗出眾的樣子。意為俊朗清新若神明氣爽。瑕玷:玉上的斑點或裂痕,比喻小毛病。
⑻虛紙:柔弱的紙。強筆:毫毛強硬的筆。
⑼蹉跌:失勢,相差。不入:不合。
⑽直筆:即縱筆,指用筆急率。
⑾著墨不過三分:著墨不得超過三分。此意為著墨處不過筆十分之三,當保持筆毫的強力。
⑿松節:松樹結疤。因其中含有油脂,可使墨色更有光澤。
譯文:
書法,是種深奧微妙的技藝,如果不是學識淵博通達且有大志之人,是學不到手的。大抵作書必須用心思索,我看李斯等人論筆勢的文章,及鍾繇的書法,很有功力,我擔心子孫們不能記取,故作此文,記述並加以討論。
書法,貴在平正安穩。首先要會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大或小,或長或短。大凡寫一字,或類似篆籀,或類似鵠頭;或有如散隸,或近似八分;或者如蟲食木葉,或者如水中蝌蚪;或者如壯士佩劍一樣雄健有力,或者如婦女一樣婉媚纖麗。書寫要先構築筋力,然後才可裝束,必須注意安詳溫雅,疏容相間。作點畫須懸手,作橫畫收筆時要先下按,然後拖筆出鋒。每寫一字,要用多用筆意:有的橫畫似八分,下筆又如篆籀;有的豎畫如深林喬木,屈折之畫又如鋼鉤有力;有的落筆尖如枯稈,豎畫收筆細如針芒;有的轉側之勢如飛鳥墜空而下,有的棱側之形如流水轉彎激來。一字中,縱橫筆畫要相關聯;一行中,上下之間要連氣通聲,最要緊的是注意存筋骨藏鋒毫,隱滅筆鋒毫端的痕迹。用尖筆須落鋒渾然天成,不使毫露顯得漂浮怯弱,用新筆要俊朗出眾如有神明,不必過分計較一點一畫的瑕疵。每寫一個字都要吸收各種書體的筆法,寫整幅字,就要每個字都各有筆意,切忌相互雷同。紙質柔軟的,用硬毫,紙質硬的,則用軟毫。強弱不當就會導致筆法蹉跌,失勢不合。
凡作書貴在沉穩庄靜,立意在動筆之前,寫字在動筆之後,未寫之前,構思就已成熟了。但下筆仍然不要著急,這是為什麼呢?筆是將軍,所以須要謹慎穩重。心要急不宜遲緩,為什麼呢?心是箭鋒,箭發出去不要遲緩,遲緩則中物不深。字有緩急,那麼,在一字中,緩急又體現在那裡呢?如“烏”字,下筆一點,就要點得急,接下去的橫直筆就要緩慢,最後一鉤出鋒也要迅疾有力,這種急與緩的安排,也正是為了體現“烏”字的體勢形態。每逢作書要多遲少急,多曲少直,多藏少出,多起少伏,這才是書法。如果縱筆急忙牽引束裹,乍看好像是書法作品,久一回味就感覺毫無筆力了。用筆著墨方面,不要超過十分之三,免得浸墨太深使毫弱無力。墨要和松節一道研磨,越是耐磨的墨當然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