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村

河北省井陘縣南障城鎮下轄村

呂家村,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南障城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井陘縣城西南35千米晉冀交界處,村域面積8.96平方千米。

呂家徠村位於太行山深山區中,以古建築群為中心,房屋按時代順序向四周擴展,古建築群76處,最具代表風格的12處,保存完整的八家。約在1942—1943年時,有八路軍游擊小組到村裡宣傳抗日救國,全村自願參軍人數33人,被譽為紅色革命抗戰聖地,村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呂氏木楔單杠式榨油技藝頗具特色。

2012年12月17日,呂家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2019年1月21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

村落歷史


元末,呂家村就有人在此居住。
明永樂年間(1360年—1424年),井陘縣南障城洪河漕呂氏遷居此處,以地名稱“汪兒村”,后呂氏人丁興旺,遂於清順治年間改為呂家村,延用至今。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新修關帝廟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新修關帝廟碑;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修官房碑;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關帝廟碑。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郎房碑。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玉皇廟碑。
清光緒三年(1877年),重修玉皇上帝神祠;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禁山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補修戲台碑。
民國五年(1916年),建修官窯碑記;約在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時,呂家村有八路軍游擊小組到村裡宣傳抗日救國,在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全村自願報名參軍的青壯年就有33人,奮勇獻身的14人,為使後人不忘他們的功勛,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修抗戰烈士碑。
近代,呂家村被譽為紅色革命聖地。
呂家村
呂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呂家村位於井陘縣城西南35千米晉冀交界處,毗鄰小梁江村、蔣家村,村域面積8.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呂家村地形地貌屬太行山深山區,海拔920米。
自然資源
呂家村野生動植物有野豬、山雞、松柏、上百種野生藥材、數十種野菜;村域範圍內有千畝果園、萬畝山場。

村落格局


選址理念
呂家村坐西朝東,背靠山場,東側有深溝寨堖,是受舊時風水學影響形成的村落。
空間布局
呂家村以古建築群為中心,房屋按時代順序向四周擴展。在發展過程中,傳統村落較好的保存了傳統的地方文化。村落景觀表現出很強的層次感,村落內部空間秩序不是均質化處理,而是有層次的展現出來,表現為村外周圍、村邊、村內民居院落等多個層次。

經濟社會


人口
徠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呂家村以漢族為主,戶籍人口484人,常住人口300人。
經濟
呂家村以綠色種植、養殖業、旅遊為主。
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呂家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020元。

主要景點


綜述
呂家村的古民居保存較為完整,村內民居以石為牆,依山而建,俗稱“靠山家”。古建築群以明清老院為主,共有76處,有特色風格的有12處,保存完整的有8家:三滴水院、綉樓院、日月樓院、呂栓科院、信院、福壽院、呂玉峰院和呂俊庭院、呂兵栓院,佔地面積1768平方米。富有地方建築特色的石頭文化,依山而建,集中代表了中國北方居民的特點;還有古廟、古閣、古榨油坊、古弄耕器具等,都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地方特色。
呂家祠堂
呂家祠堂修建於清代,每年除夕到正月初五,各家各戶都會聚集於此,祭拜自己的祖先。而這裡便成全村四百多人聚集的神聖的地方。砌石為牆,橫木斜梁,灰瓦鋪頂,四面包圍,形成的具有北方特色的建築四合院。
關帝廟
關帝廟位於正村口,始建年代不詳,碑記記載都是重修據,最早的記載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原有的兩棵二人合抱的大柏樹和一口大鐵鐘都已毀壞,已無證可查。現保存下來的只有一口乾隆年間的鐵磬完好無損。它是山西平州西白岸村史廷贊敬獻的。
指揮所舊址
福壽宅是長生口戰役指揮部舊址,此宅門樓為歇山式青瓦雙坡磚石木製結構。其特點是:“外照門,內互屏”,因大門頂部鐫有木雕“福壽”二字,故以福壽宅名之。跨上層層石階,進入宅門,從隱屏東西向進入院內,石牆、石房、石院,就連上房月台、農家供奉天地的神龕都是青一色的石頭精雕而成。此院東西配房均為四間,雙門雙窗。正房為一明兩暗拱券式窯洞三間。這種結構,牆厚、基牢、頂固,抗震性能強且冬暖夏涼。在月台東西向風道處各安置一門。出東門北側緊靠上房山牆建有一耳房,這是存放生產器物的小庫;同時存放一塊長約6—7尺、寬約2尺的木板。戰爭年代它不亞於弔橋的作用,只要把木板往街巷上頭兩邊房頂一架,便可穿街過巷,傳房過院來往自如,巷道變通途。就如地道戰一樣,能藏能打,能進能退,攻防自便。出西門,可通西院。攀上層層石階可抵達房頂。“房上房”,平時儲糧存物,戰時便成了指揮部瞭望所。
日月樓
日月樓建於清朝中期,原是一小院,是二層建築。堂屋,石拱橫窯上層木製結構。此院的特點是里南窯,頂上倒坐(南邊另一小院,呂拴科院)。當時是一大家。外南窯是窯上窯,東廂房是三層建築。清末明初,東廂房破碎拆除。又將地基向東移出,先變券起地窖,上邊蓋起東樓與南窯,修了門樓。
深溝寨堖
深溝寨堖位於呂家村對面,海拔920米,順戰備長牆攀援而上,到最高處就是寨堖,寨堖四壁懸崖,頂端是十畝平地,有圍牆環繞,松柏茂盛;舊時為村民躲避兵荒馬亂的天然堡壘。
洞賓山
洞賓山屬於太行山系孤山多峰,在障甘河岸中游,因呂洞賓在此修仙部道而得名。此山奇峰巍峨,景色獨特,峽谷險要,景點有:大角峰、觀日峰、望川峰、平坦峰、山寨峰、禁坡堖、八仙嶺。

歷史文化


節慶祭祀
祭祖:祭拜祖先為主,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初五全村的人都會以燒香點燭,跪拜祖先,祈禱安寧,同時供奉祭品(蘋果、香蕉等),以示對先人的懷念。
關帝廟會:以燒香拜廟,供奉關公為主,定於每年正月十六,規模盛大,十里八鄉都會聚集於此,每次供奉人數大概五六百人。
非遺項目
呂氏木楔單杠式榨油技藝的由來:清乾隆五十年間(1758年),呂家村呂連第的四個兒子呂占圍、呂占元、呂占瀛、呂占陸因家族人口眾多,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他們通力合作,利用簡單的生活用具製成木楔單杠式榨油機,利用木楔薄厚差距的原理,4道程序,把採集的一些黃連、花椒籽、大麻籽等植物籽粒榨油生活,並隨之建成榨油坊,方便群眾,且榨油技藝以師徒形式廣為流傳,油坊祖傳五代,最後一代繼承人叫呂嘉祥。解放后,油坊收歸集體后,有各生產隊派專人來榨油,改革后戶與戶聯合起來榨油,如今榨油坊一直沿用。
族譜
呂家村古家譜從順治元年(1644年)由呂旺金、呂旺銀開始記載。其間,呂氏家族逐漸分成4大股,每一股都有詳實的家譜案,記載著每一家族的宗主,現已經發展了多少代,每代人的姓名、配偶等基本情況,能從家譜上直觀地了解這一家族人口的興衰與發展。每年的正月初一的“大拜年”,就是五服同族的平輩人聯合一起給輪持家譜案的長輩並先祖行磕頭禮、報平安。
近代人物
呂成高,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參加縣游擊隊,任太行獨立旅39團二營長,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正月13日在湯隂縣塔庄村戰役中犧牲,時年32歲,共產黨員。
呂永堂,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參軍後任16團二營4連排長,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24日犧牲,時年22歲,共產黨員。
呂夢貴,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參軍,任30團班長,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27日犧牲,時年29歲,共產黨員。
呂反鎖,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參軍后,任35團班長,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22日犧牲,時年20歲,共產黨員。
呂夢清,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參軍後任班長,同年11月5日犧牲,時年20歲。
呂保謙,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參軍,戰士,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犧牲,時年22歲。

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17日,呂家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2019年1月21日,呂家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9年12月25日,呂家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為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
2020年8月26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旅遊信息


交通
公交車:石家莊西王長途客運站乘坐長途小巴至井陘縣城,再從井陘縣城乘坐到大梁江村的小巴車到呂家村下車。
自駕路線:石家莊—京昆高速—甘陶河大橋,在“蒼岩山/井陘”S202出口下—匝道—平涉路—X061—呂家村。
村內導覽
呂家村內遊覽方式以步行為主,其主要景觀為村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