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標準

對資源配置狀態的任意變化做出好與壞的判斷

在資源配置中,如果至少有一個人認為方案A優於方案B,而沒有人認為A劣於B則認為從社會的觀點看亦有A優於B。這就是所謂的帕累托最優狀態標徠准,簡稱為帕累托標準。利用帕累托最優狀態標準,可以對資源配置狀態的任意變化做出“好”與“壞”的判斷:如果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的改變使得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態變好,而沒有使任何人的狀態變壞,這種狀態稱為帕累托改進。

理論基礎


帕累托標準
帕累托標準
第一,它假定社會中每個成員的權利是相同的,如果損害某人而讓別人得益就不是帕累托最優。它的深刻含義是市場經濟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經濟。在被帝王貴族統治下 的經濟,統治者的權利高於被統治者,因而那裡不可能實現市場經濟。
第二個前提是在市場經濟中帕累托的最優解取決於每個人的初始資源,包括個人的天份,家庭和受教育的環境,從上一輩得到的遺產等。所以市場經濟承認各人所達到的富裕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因為各人參與到市場中來時的起始點不同。
第三個前提是假定各人的幸福僅僅取決於他所享受的物質條件。這一前提使得市場經濟中的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越來越豐富的物質條件。

理論介紹


如果至少有一人認為A優(或劣)於B,而沒有人認為A劣(或優)於B,則從社會的觀點看,也有A優(或劣)於B。如果兩人都認為A與B無差異,則從社會的觀點看,也有A與B無差異。這就是帕累托標準。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在研究資源配置時,提出了一個最優狀態標準,人們簡稱為“帕累托最優(效率)”。主要內容包括:在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否則,就不是帕累托最優,而是帕累托改進。
帕累托改進是經濟學的一個概念,即一種制度的改變中沒有輸家,而至少有一部分人能贏。帕累托改進是基於人們的既得利益而言,而不是人們正在試圖取得的東西,因為後者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一種改進剝奪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管是否能帶來更大的整體利益或者是否有助於實現崇高的目標,都不是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改進是通過持續改善,不斷提高社會的公平與效率,從而使社會和事物發展達到“理想王國”。簡而言之,各方都有利、都同意的事情或制度安排,一定是帕累托改進,社會沒有理由不讓每個人都得到好處的事情進行。
帕累托最優是以提出這個概念的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維弗雷多?帕雷托在他關於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這個概念。
如果一個經濟制度不是帕累托最優,則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的情形。普遍認為這樣低效的產出的情況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優是評價一個經濟制度和政治方針的非常重要的標準。
一般來說,達到帕累托最優時,會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
即使再交易,個人也不能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時對任意兩個消費者,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效用同時得到最大化。
帕累托標準
帕累托標準
這個經濟體必須在自己的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此時對任意兩個生產不同產 品的生產者,需要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產量同時得到最大化。
經濟體產出產品的組合必須反映消費者的偏好。此時任意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必須與任何生產者在這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產品轉換率相同。

詳細理論


帕累托法則又稱80/20法則、二八定律、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
什麼是80/20法則
80/20效率法則(the 80/20 princip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此法則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的。80/20的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
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帕累托標準
帕累托標準
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 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數學方式測量這個不平衡,得到的基準線是一個80/20關係;結果、產出或報酬的80%取決於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例如,世界上大約80%的資源是由世界上 15%的人口所耗盡的;世界財富的80%為25%的人所擁有;在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中,20%的人口與20%的疾病,會消耗80%的醫療資源。80/20 原則表明在投入與產出、原因與結果以及努力與報酬之間存在著固有的不平衡。這說明少量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會有大量的收穫、產出或回報。只有幾件事情是重要的,大部分都微不足道。
帕累托標準
帕累托標準
80/20關係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基準。一個典型的模式表明,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結論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 80/20原則包含在任何時候對原因的靜態分析,而不是動態的。使用 80/20原則的藝術在於確認哪些現實中的因素正在起作用並儘可能地被利用。 80/20這一數據僅僅是一個比喻和實用基準。真正的比例未必正好是80%:20%。 80/20原則表明在多數情況下該關係很可能是不平衡的,並且接近於80/20。
80/20原則極其靈活多用。“它能有效地適用於任何組織、任何組織中的功能和任何個人工作。”它最大的用處在於:當你分辨出所有隱藏在表面下的作用力時,你就可以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最大生產力上並防止負面影響的發生。
80/20法則專家告訴我們,要遵守下列事項:
鼓勵特殊表現,而非讚美全面的平均努力;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選擇性尋找,而非巨細無遺的觀察;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找人來負責一些事務,我們可以讓園藝師、汽車工人、裝潢師和其他專業人士來發揮最大的效益,不需事必躬親;小心選擇事業和僱員,如果可能,就自己當老闆;只做我們最能勝任且最能從中得到樂趣的事;從生活的深層去探索,找出那些關鍵的20%,以達到80%的好處。
80/20法則能做什麼
80/20法則是如此普遍,凡是認真看待80/20法則的人,都會從中得到有用的認識,有時甚至因此而改變命運。運用80/20法則有兩種方法:80/20分析法和80/20思想。
1、80/20 分析法
80/20分析法檢驗兩組類似數據之間的關係,並用來改變它們所描述的關係。一個主要用途是去發現該關係的關鍵起因——20%的投入就有80%的產出,並在取得最佳業績的同時減少資源損耗。
假如20%喝啤酒的人喝掉70%的啤酒,那麼這部分人應該是啤酒製造商注意的對象。儘可能爭取這20%的人來買,最好能進一步增加他們的啤酒消費。啤酒製造商出於實際理由,可能會忽視其餘80%喝啤酒的人,因為他們的消費量只佔30%。
同樣的,當一家公司發現自己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顧客時,就該努力讓那20%的顧客樂意擴展與它的合作。這樣做,不但比把注意力平均分散給所有的顧客更容易,也更值得。再者,如果公司發現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產品,那麼這家公司應該全力來銷售那些高利潤的產品。
8徠0/20分析法的第二個主要用途是對80%的投入只產出20%的生產狀況進行改進,使之發揮有效作用。
不同於線性思維,我們應該系統並謹慎地應用80/20分析法,因為線性思維會導致對80/20原則的誤解,也可能會導致濫用。“不要輕易地認為某一變數是關鍵的原因是其他每個人都會關注……這就是線性思維。80/20分析法賦予的最有價值的洞察力總是檢驗別人都忽視的非線性關係。”
2、80/20思想
80/20 思想如果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它能幫助你改變行為並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80/20思想的行動結果就是使你以少獲多。使用 80/20 思想,你必須不斷自問:20%憑什麼因素能導致80%?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你知道的答案,還是用點時間好好想想。一份真正的深刻領悟需要上百份的知覺和感覺上的理解。
3、80/20原則和你的商務
將80/20原則應用於商務的主要思想就是怎樣以最少的資金和努力來獲取最大的利益和價值。通過實際應用這個原則,任何個人商務都能獲益無限。原則最重要的用法是“明確你在何處獲利,同樣重要地明確你在哪裡失利。每個實業家都認為他們已經知道,可他們幾乎都錯了。如果他們有正確的概念,那麼整個經營面貌將大為改觀” 。
該策略就是找出你目前正在贏利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件產品,一個市場,一種顧客類型, 一門技術,一個銷售渠道,一個部門,一個國家,一筆交易,一名員工或一個團隊。充分關注他們並找出你沒抓住的環節加以解決。
4、80/20原則和革新
革新是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如果你使用80/20原則並考慮以下幾點意見,革新將變得更簡單:
顧客所獲價值的80%與你組織所作努力的20%有關;產品或服務的利益的80%由成本的20%提供;在你從事的行業中有80%的利潤由所有商行的20%創造。如果你不是其中之一,想想他們做對了什麼而你又做錯了什麼;你資源的80%僅僅創造了20%的價值,這一比率總是給真正的企業家和改革家創造套購機會。
5、在商業中,有十個頂尖領域值得你去應用80/20法則
戰略:除非你用80/20原則仔細觀察過你企業的不同層面並重新制定你的戰略,否則你幾乎不可避免地要為太多人浪費太多精力。“這個原則對確定您的事業發展方向具有極大價值。”
質量:很小比例的質量缺陷往往造成最頻繁的質量問題。如果你彌補了最關鍵的20%的質量缺口,你將獲得80%的利益。僅僅靠糾正 20%的起因,你就可排除80%的客戶投訴。降低成本:“所有降低成本的有效技術都採用80/20的三個洞察力:簡化,通過排除無益活動;集中,在改進的幾個關鍵推動力上;和業績比較。”降低成本是一項昂貴的業務,請集中你80%的精力花在那些(大概是20%)最有潛力降低成本的地方。
市場:營銷應致力於提供優質服務,而現有的產品或服務的20%創造了80%的利潤。應該以最大努力來留住為公司提供80%利潤的20%的客戶。
銷售:監管銷售業績的關鍵是停止考慮平均力量,而要開始考慮80/20原則。留住表現佳的銷售員,讓每個人都能採用取得投入、產出的最高比率的方法。讓銷售員努力用20%的產品創造80%的銷售額,並把握那些能做成80%生意的和創造80%的利潤的客戶。
信息技術:投資的回報通常遵循80/20原則:所得利益的80% 源自最簡單系統的20%。大多數軟體用80%的時間僅僅完成20%的有效指令。
決策和分析:收集80%的數據,在最初有效的20%的時間內,作出80%的相關分析。
庫存管理:大約80%的存貨僅僅佔據所有銷售額的20%。
管理:任何工程的80%的價值源自20%的行為。
協商:問題的20%或更少將包含爭議部分的80%的價值;在最後20%的有效時間內將會出現80%的讓步。
要想成功進行管理變革以及成功地將80/20理論運用到你的公司,你需要證明簡單就是美並講明原因。除非你明白這一點,否則你永遠都不會放棄你目 前業務上沒有效益的80%及其管理費用。
不要單一地應用80/20分析法和策略。像任何簡單而實用的工具,80/20分析法有時會被誤解、誤用,成為經常犯錯誤的借口。如果不恰當並直接運用80/20分析法,它會讓你誤入歧途。你需要始終警惕,不要犯邏輯上的錯誤。

人物介紹


維弗雷多·帕累托
維弗雷多·帕累托
維弗雷多·帕累托(1848年7月15日 - 1923年8月19日),義大利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對經濟學,社會學和倫理學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個人選擇的分析中。他提出了帕累托最優的概念,並用無異曲線來幫助發展了個體經濟學領域。他的理論影響了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發展。
帕累托因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著名,後來被約瑟夫·朱蘭和其他人概括為帕累托法則(20/80法則),後來進一步概括為帕累托分佈的概念。
帕累托指數是指對收入分佈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參見基尼係數
帕累托的父親、熱那亞人馬爾凱塞·拉斐爾·帕累托似乎是19世紀上半葉義大利復興運動的典型產物、馬志尼(②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1805—1872)義大利民族解放運動(復興運動)中民主共和派的領袖。曾加入燒炭黨,后被捕,被驅逐出國。1831年在法國馬賽創立青年義大利黨。參加1848年義大利革命,為1849年羅馬共和國三頭政治的領導人之一。1860年支持加里波第對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遠征,提出建立共和國的主張,未果。19世紀60年代,宣傳在“勞資合作”和“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解決工人問題。——編輯注)的熱情擁護者——或許較多地由於國家原因而不是由於社會原因——他是“阻礙義大利走向全國統一的一切政府”的毫不妥協的敵人,而且是在這一意義上而不是在其他意義上的一位革命家。因此他流亡國外,逃到巴黎,娶了一位法國妻子。本文的主人公在那裡出生了。如果加雷尼將軍曾經把自己描述為“法國人但也是義大利人”,那麼維爾弗雷多·帕累托也可以把自己說成是“義大利人但也是法國人”。他於1858年被帶回義大利受學校教育,1869年獲得了工程學博士學位。他立即從事工程學和工業管理工作,並在幾次調換工作以後升任義大利鋼鐵公司的總經理——應該是“董事長”——直到1893年,他才到洛桑大學,並被任命為瓦爾拉的繼承人,雖然幾年前他就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專職的經濟學家了。這樣,他主要從事經濟學研究的時間大約是1892-1912年,後來他的全部工作實際上都是社會學性質的。1906年,他辭去教授職務,退休回到位於日內瓦湖畔的鄉村的家裡。在充滿旺盛精力和富有成果的老年階段,他成為“塞利尼的孤獨思想家”。
首先,理論家們會注意到,由於他受過工程學的訓練——而且他似乎形成了理論觀點——他早年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已達到專家水平(①我不能準確地說明這水平有多高。帕累托需要沃爾泰拉告訴他。Xdx+ Ydy表達式經常有無限多的積分因子,而當它有兩個以上變數時就不需要這樣的因子存在。我不知道一位真正的專家能否忽略這一點。)。其次,值得注意的是,他已是一位非同尋常的經濟學家,他完全熟悉工業實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學院經濟學家、公務員和政治家靠所能利用的方法獲得的熟悉、精通程度是十分不同的。但是,第三,正因為他對當時的經濟政策和一般政策表現出了強烈興趣,才使得他在開始創造性工作之前,差不多就已是一位經濟學家了,關於這一點我們將馬上在另一處加以評述。弗朗西斯科·費拉拉當時仍然聲名卓著,而自由主義者不加批判地讚美的那種理論結構仍然沒有遭到冷遇。費拉拉的著作,特別是發表於《經濟學家文庫》中為古典經濟學著作而寫的著名序言使帕累托深受教益,其影響不亞於甚至超過了帕氏學生時代的大學課程。帕累托對瓦爾拉著作的研究則源於馬費奧·潘塔萊奧尼為建議。
上述事實沒有一樣能全面地說明帕累托的社會和政治觀點,或者說明他對那個時代和義大利的實際問題的態度。我絕不相信他的個性能像極易被抽乾的池塘一樣輕易地被人了解。但是,貴族出身對他的影響多於對一般人的影響,我相信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會同意這一點,特別是這一背景使他不能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在精神上成為兄弟,不能成為在各種團體中完全被接受的成員。它也阻礙了他同那些資產階級思想的產物建立感情聯繫,例如被稱作“民主”和“資本主義”的孿生兄弟。這一背景的作用是,使他有足夠維持生活的經濟收入——起初勉強夠用,後來變得相當富裕了(①這是由於繼承了一份遺產,而不是由於早年擔任總經理所致。)——使得他更加離群索居,因為這為帕累托提供了把自己孤立起來的條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的古典學識按同樣的方式起著作用。這裡指的不是他與同時代受過教育的每個人共享的那部分古典學識,而是他通過不懈地研究希臘與羅馬的古典作品,經歷許多不眠之夜后形成的屬於自己的那部分古典理論。古代世界是一座博物館,而不是一間應用科學的實驗室。他太相信那裡面所積累的智慧,結果必然會遠離生活於1890年或1920年的任何人群。參加本國的政策和政治辯論使得他完全孤立,以至於在接受洛桑大學邀請之前,他就已決定移居瑞士。孤立對他的暴躁脾氣有影響——只是在晚年,第二次結婚所帶來的家庭和睦才使他脾氣好些——而暴躁脾氣實質上是不能容忍孤獨的。
但他為什麼懷著極其憤怒的心情離開了自己的祖國?他從內心深處熱愛她,祖國的新生不但是他所渴望的,而且是他親眼看見了的。公正的觀察家很可能提出這一問題,因為在這樣的觀察家看來,似乎在帕氏離開祖國以前的30年裡,這個新的民族國家的情形不算太糟。除了以相當快的速度促進經濟增長和從財政混亂中解脫出來以外——得向我們的凱恩斯主義者們表示歉意——這個國家首先採取的措施是進行社會立法,並成功地把義大利建成當時所謂的列強之一。從這一角度來看問題,我們的觀察家們將會對阿戈斯蒂諾·德普雷蒂這樣的政權表示極大的尊敬。而且考慮到新的民族國家在初創階段容易遇到的困難,觀察家們會原諒那些不太令人高興的情景。但是帕累托沒有任何原諒的表示。他所看到的只是無能與腐敗。他懷著公正的憤怒與走馬燈似的政府進行戰鬥,於是那時他就成了公認的極端自由主義者——在19世紀其涵義就是自由放任主義的毫不妥協的鼓吹者——而且在那個時期的德國新政者們中間,他幫助造成這樣的印象,即邊際效用只是被用來反對改革者的邪惡詭計。(①因此,德國的批評家接受了他的《政治經濟學講義》。事實上書中很少含有可作不同解釋的內容。但是它包含有這樣的觀點:在這裡所斷言的純粹的競爭的優點對實際經濟過程不起任何作用,因為純粹的競爭實際上沒有普遍盛行。)關於帕累托對經濟政策問題的態度以及1900年以前他在科學著作中所留下的深刻痕迹,這可能就是全部的內容了。但是即使在那時,在他的那種極端自由主義的思想中仍然有些東西是直接反對官方自由主義的教條和口號的。他確實是一位反國家干預主義者,但這是出於政治理由,而不是出於純粹經濟的理由:與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不同,他不反對政府活動本身,但是反對議會民主制的政府,反對英國古典經濟學家熱烈擁護的那種議會民主制的政府。從這一點來看,他這種類型的自由放任主義有了引申意義,與英國式的自由放任主義完全不同。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其他的就容易理解了。
在19世紀末和本世紀前20年中,越來越多的法國人也義大利人開始表示不滿,從單純地表示失望,發展到對議會民主不斷更迭的方式及其在法國和義大利所產生的後果表示強烈厭惡。有這類情緒的人有很多,如E.法蓋和G.索雷爾,而他們並不屬於任何一個黨派。分析這些情緒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更不用說去評判它們了。
他把這些年間的一切動亂都歸因於頹廢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軟弱性。這位羅馬史學者可能想到羅馬共和國元老院使用過的一個方案,即:為了應付緊急局面,元老院常常命令執政官們任命一位實際上具有無限權力——雖然是臨時權力——的官員,即獨裁者。執政官應該注意不使國家利益受到損害。但是在義大利憲法里沒有這一條款,而且即使有了這一條款,也不會有任何好處。因此,獨裁者必須自己任命自己。帕累托決不曾超越這一界限,也不曾超越只贊成墨索里尼恢復秩序所取得的成就這一界限。墨索里尼為了標榜自己,向這位始終宣傳溫和主義、始終主張新聞自由和學術自由的人授予參議員職位。(①參閱《維爾弗雷多·帕累托的生平和著作)第182-194頁相關敘述。)但直到去世前,帕累托都拒絕信奉這種“主義”,就像他拒絕信奉任何其他主義一樣。從英美世界的傳統觀點來看,沒有任何必要去裁判他的行為——他的任何行為或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