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龍鄉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轄鄉

河龍鄉,古稱河龍排,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位於寧化縣北部,距縣城28公里,總面積64.25平方千米。2018年,河龍鄉有總人口9329人。截至2019年,河龍鄉共轄8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1958年,設河龍公社。
1959年,分割併入中沙公社和安遠公社。
1982年,復置河龍公社。
1984年,改河龍公社為河龍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河龍鄉共轄8個行政村:河龍村、前進村、大洋村、永建村、下伊村、高陽村、明珠村、沙坪村。

地理環境


河龍鄉位於福建省西部,寧化縣北部,毗鄰寧化縣安遠鎮、中沙鄉、水茜鄉和江西石城縣岩嶺鄉,總面積64.25平方千米。

自然環境


河龍鄉
河龍鄉
河龍鄉是寧化縣平均海拔最高的鄉,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20天,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與武夷山脈相連,緊臨省級自然保護區牙梳山,境內山巒起伏,森林覆蓋率達75%;平均海拔582米,最高峰福建嶂1060米。

人口民族


2018年,河龍鄉有總人口2258戶,9329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河龍鄉地區生產總值8.12億元,增長12.78%;其中,農業生產總值3.52億元,增長10%;工業生產總值4.6億元,增長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億元,增長16%;農民人均收入11855元,增幅13%;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67.79萬元,增長16.67%。

第一產業

2018年,河龍鄉有耕地面積1.36萬畝,糧食播種面積5782畝,產量6862噸;種植煙葉1500畝,收購烤煙2700擔(13.5萬公斤);新植毛竹60畝,培育豐產竹林基地1000畝,改造低產竹林400畝,發展林下種植面200畝;種植姬松茸、蘑菇等食用菌80畝;種植檳榔芋230畝;出欄生豬0.73萬頭。

社會


社會保障

2018年,河龍鄉免費為全鄉種植河龍貢米的28戶貧困戶提供種子補助280斤;發放醫療補助2萬餘元;兌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考上大學獎勵金6000元;發放小額信貸6戶25萬元;兌現貧困戶產業扶貧資金26萬元。

基礎設施

2018年,河龍鄉完成新建污水處理廠1座、氧化塘2個,改造污水收集管網4.5公里;購買封閉式垃圾轉運車1輛、垃圾收集斗4個、垃圾桶120個,建設垃圾中轉站1座;拆除旱廁8座,新建水沖式衛生公廁3座,改造三格化糞池80個。

交通


河龍鄉境內有省道建文公路,交通便利。

文化


美食特產

河龍貢米,是福建省寧化縣河龍鄉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因產自寧化縣河龍鄉而聞名,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被列為貢米;以粒細體長、形狀似梭、色澤潔白、透明有潤澤、飯軟而不粘、涼飯不返生、米飯有清香味、營養豐富揚名四海,被譽為“米中珍品”。
河龍辣椒
河龍辣椒干為閩西八大幹之一,具有皮薄、肉厚、油多、色鮮、味香、辣度適中,富含辣椒素和維生素C等特點,可鮮食、干食、炒食、炸食、腌食,易加工、易貯藏,倍受青睞,產品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遠銷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旅遊


伊公廟
下伊伊公廟,又稱水南廟,位於寧化縣河龍鄉,地處河龍溪之南岸,供奉有北宋徽宗敕封的銀青光祿大夫伊盆夫婦,現存建築為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重建,磚木結構,仍保存宋時廟宇布局;廟內壁嵌記載歷代修廟始末的碑文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