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拐
羊的膝蓋骨
羊拐(新疆叫做阿斯克。東北地區叫做“嘎拉哈”,源自滿語:gachuha。)是舊時代北方(尤其東北)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蓋骨,只是後腿有,共有四個面,以四個為一副,能提高人們的敏捷力。以小羊拐為上品這種骨頭不僅在羊身上有,豬牛身上及野狍子身上也有。
羊拐
也稱羊拐(羊的大小適中),北方小姑娘多喜歡此遊戲。在河北稱骨頭子兒。
老東北的怪 姑娘愛玩-----嗄拉哈
相傳“嘎拉哈”和金代的梁王金兀朮有關。金兀朮少年時,父母讓他進山打獵。克服重重難關后,他終於取下四種最兇猛的野獸的腿膜骨。從此,金兀朮的勇敢和強悍便成為當地的佳話。女真人為了讓後代像金兀朮那樣勇敢,便讓孩子們抓玩野獸殯骨“嘎拉哈”。“嘎拉哈”又稱“噶什哈”、“喀赤哈”,源於滿語“嘎出哈”。《五體清文鑒》將“嘎拉哈”稱作“背式骨”,列入“戲具類”中,《清文匯》書則稱“嘎拉哈”是小孩子的一種玩具。
“嘎拉哈”的學名稱作“距骨”(Astragalus),是連接脛骨與蹠骨、即踝關節上的一塊骨骼。“嘎拉哈”略呈長方形,有六個面,其中上下左右四個面可以站立,都有特定的名稱。
嘎拉哈是六面體(所有動物的都一樣),因兩個尖角重心不穩,棄之不用。正面像人的肚臍眼兒叫“坑兒”,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兒”(肚兒),側面像人的耳朵叫“輪兒”,還有一側什麼都不像就叫“真兒”。
相傳“嘎拉哈”和金代的梁王金兀朮有關。金兀朮少年時,父母讓他進山打獵。克服重重難關后,他終於取下四種最兇猛的野獸的腿膜骨。從此,金兀朮的勇敢和強悍便成為當地的佳話。女真人為了讓後代像金兀朮那樣勇敢,便讓孩子們抓玩野獸殯骨“嘎拉哈”。
嘎拉哈
歘的過程是這樣的:用一隻手(另一隻不用)將四個嘎拉哈散亂地拋在炕上(桌上),然後將口袋向上扔起,在口袋落下的時間內將四個嘎拉哈都先搬(以下的過程叫搬)成真兒,用手抓起,再接住落下的口袋(用同一隻手)。如口袋和嘎拉哈都沒有落在炕上,則接著搬下個背兒,依次接下的次序是坑兒,輪兒。最後,把口袋拋起,手把都成輪兒的嘎拉哈抓起。如果口袋落下時在手裡(沒有落在炕上)則第一個回合完成。倘若在搬的過程中口袋沒能接住,則叫“壞了”,交由下一個人玩(抓)。其輸贏的判斷是:在搬四個嘎拉哈的過程中,誰拋口袋的次數最少,誰就是贏家。
這只是歘嘎拉哈的一般過程,當然裡面還有許多技巧。比如說:在搬真兒時,因為下個是背兒,所以將真兒一字排好,到搬背兒時用手心一壓就行了,節省時間和次數。歘嘎拉哈的輸贏關鍵,一是口袋要拋得高(留空時間長),二是抓的過程要快,盡量用少的次數完成全過程;這個遊戲要手、腦、眼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