臏骨
臏骨
臏骨即膝蓋骨。又名護膝骨、膝蓋骨、連骸。解剖學同名骨。借韌帶牽持與股骨下端、脛骨上端構成膝關節。
可以在體表捫及,是人體最大的籽骨。位於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頭肌腱內,上寬下尖,前面粗糙,後面為關節面,與股骨臏面相關節。
②人體骨骼名。
臏骨軟化症就是髕骨的軟骨損傷引起的退行性變化,包括軟骨的腫脹、碎裂、脫落和腐蝕等病變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最後股骨與髕骨相對應的關節面也發生同樣的變化,並逐漸形成髕股關節的反應性增生,後期將形成骨性關節炎。
臏骨軟化症的癥狀主要出現在半蹲位時,以步行上下樓梯特別是下樓時疼痛更厲害。隨著病情發展,軟骨出現纖維化及滑膜發生炎症時,會因髕骨面的不平整,使膝關節突然不能屈伸(即交鎖癥狀)。如出現關節積液等炎性反應,會使膝關節腫脹疼痛。病程後期,會形成骨性關節炎。
處方少讓膝關節下蹲
臏骨軟化症患者,應盡量減少步行上下樓梯的活動,避免做下蹲的鍛煉動作。疼痛嚴重或伴有腫脹時,除了注意休息,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消炎鎮痛和保護軟骨的藥物。
平時應避免對髕骨面的過度擠壓、摩擦,這是預防臏骨軟化症的關鍵。比如蹲馬步的動作,負重的膝關節屈伸活動等,都不宜多做。臏骨軟化症還與老年動脈硬化、局部供血不足等有關,因此,50歲以上、身體較肥胖者更要避免膝關節處於半屈狀態下的各種鍛煉項目。
生活調理
(1)減少活動,注意適當休息。
(2)除按摩治療外,可配合局部熱敷或中草藥外洗,對減輕疼痛有一定的作用。
(3)還可進行自我推拿。
(4)極少數軟骨面損害程度重、面積大的病例,經較長時間治療無效,且癥狀逐漸加重或有關節遊離體出現交鎖的,可考慮手術治療。
臏骨不穩定是前膝疼的常見原因,是引起臏股關節退變誘發臏骨軟骨軟化或臏股關節骨關節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它包括臏骨偏移、臏骨傾斜、臏骨半脫位、臏骨高位或臏骨脫位等。
一、影響臏骨穩定的因素
引起臏股關節不穩定因素概括分為四類: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
(一) 股四頭肌及其擴張部的異常:包括股內側肌的萎縮或發育不良,內側支持韌帶鬆弛、斷裂或撕裂,外側支持韌帶的緊張和高位臏骨 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
(二)膝關節力線異常:包括Q角增大,膝內。外翻和膝反屈。
(三)臏骨形狀異常:如分裂臏骨(patella bipartite),異形臏骨(III、IV型)。
(四)股骨髁的發育不良、繼發變形,或股骨外髁形狀異常等。
上述改變的共同特點是臏股關節相關關係失去正常,導致臏骨運動軌跡異常,使臏骨處於不穩定狀態。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臏骨不穩定臨床表現缺乏特點,許多主觀癥狀與膝關節其它疾病極為相似,而獨特的客觀的體征較少,因此診斷需綜合分析病史及體檢,並依靠影像學及輔助檢查來判斷。
(一)癥狀
1 疼痛:為最常見的主要癥狀,其位置多位於膝前內側。疼痛可因活動過多而加重,特別是上、下樓、登高或長時間屈伸活動時更為明顯。
2 打“軟腿”(giving way):當走路負重時,膝關節出現的瞬間軟弱無力,不穩定感。此常由於股四頭肌無力,或由於半脫位的臏骨滑出髁間溝所致。資料來源 :醫 學 教 育網
3 假性嵌頓(pseudolocking):是指伸膝時出現的瞬間非主自性的限制障礙。臨床上常需與半月板撕裂或移位出現的絞鎖或遊離體引起的真性嵌頓相鑒別。
(二)體征
1 股四頭肌萎縮:它是膝關節疾患的共同體征,當伸膝裝置出現功能障礙時表現更為明顯,以股內側肌為重。
2 腫脹:當臏骨不穩定的嚴重病例,股四頭肌無力,導致滑膜炎,出現關節腫脹,浮臏試驗陽性。
3 臏骨“斜視”(Squinting knee):膝外翻或臏骨高位,股骨前傾角增大,脛骨外旋等膝部畸形,力線不正引起的臏骨向內側傾斜是臏骨不穩定常見病因。
4 軌跡試驗:患者坐位於床邊,雙小腿下垂,膝屈曲90度,使膝關節慢慢伸直,觀察臏骨運動軌跡,是否呈一直線。若有向外滑動,則為陽性,是臏骨不穩定的特異性體征。
5 壓痛:多分佈在臏骨內緣及內側支持帶處。當檢查者手掌壓迫患者臏骨,並作伸屈試驗,可誘發出臏下疼痛,臨床上壓痛點有時與患者主訴疼痛部位並不一致。
6 軋音(retropatellar crepitation):膝關節伸直位,壓迫臏骨並使其上、下、左、右移動,可感到或聽到臏骨後面有壓軋音,並伴有酸痛。主動伸屈活動時可有摩擦感或聽到壓軋音。
7 恐懼征(apprehension sign):膝輕度屈曲位,檢查者向外推移臏骨誘發半脫位或脫位,患者產生恐懼不安和疼痛,使膝屈曲時可使疼痛加劇。恐懼征亦是臏骨不穩定的特異性體征。
8 關節鬆弛(laxity):關節鬆弛按臏骨向外側可移動程度分為三度。I:臏骨中心在下肢軸線的內側或軸線上;II:臏骨中心位於軸線外側; III:臏骨內緣越過下肢的軸線。
9 Q角異常:Q角是衡量臏骨力線的指標,股骨內旋和脛骨外旋可使Q角增大。導致臏骨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