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報

戰士報

戰士報的前身最早是1930年誕生於江西中央蘇區的《戰士》報,由毛主席、朱總司令親自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徠一軍團創辦,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張際春兼任主編,是紅四軍的機關報。四開2版,手刻油印,不定期出版。2016年1月15日,《戰士報》完成歷史使命,宣告正式停刊。

歷史沿革


戰士報
戰士報
《戰士》是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機關報。初為油印,后改為鉛印,4開4版,以部隊廣大指戰員為讀者對象,以反映部隊生活,指導軍隊建設為主要任務。該報創刊時間比較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即為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和一軍團政治部的機關報,並在長征中堅持出版,至1943年春,因八路軍一一五師與山東縱隊合併,組成八路軍山東軍區,實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大眾日報》既是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機關報,同時兼顧部隊的宣傳報道,《戰士》報遂停刊,改為濱海軍區政治部出版的《民兵》報,負責地方武裝和民兵工作的宣傳報道。
《戰士》報於1939年春隨一一五師師部由山西轉戰入魯。在反映部隊生活、加強部隊軍政建設、密切軍政軍民關係、擴大共產黨八路軍政治影響、組織部隊參加根據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宣傳報道,1941年11月,德籍著名作家、記者希伯寫了一篇《無聲的戰鬥》,報道了羅榮桓指揮的“留田突圍”一役,《戰士》報套紅轉載。政治委員羅榮桓、政治部主任肖華和參謀長陳士榘等軍政首長在該報發表過許多重要指導性文章。

報刊作用


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軍委、軍區黨委對部隊建設的重大決策、決定、指示、工作部署。報道軍區指戰員的事迹和工作經驗,反映基層官兵的呼聲與要求。

專欄設置


設“黨的生活”、“青春旋律”、“法普園”、“軍營文化”、“光榮的後備軍”、“閱覽室”等專版和文藝副刊“長城”,辟“長話短說”、“戰友心聲”、“軍事縱磺淡”、“教場點兵”、“軍營快訊”、。優秀士兵剪影”、“特寫”、“管理漫談”、“圖中新聞”等專欄。

報刊特點


該報在編輯工作上的主要特點是政治思想性強,內容比較豐富,貼近部隊生活,文章簡短,形式和文字生動活潑。特別是在開展官寫兵、兵寫兵活動后,來自基層和戰士的作品很多。該報刊登的木刻、漫畫、插圖、連環畫等也很多,是一張文圖並茂的報紙。期發三四千份。

通信地址


通訊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東山合群西路3號。

停刊


徠2016年1月15日,《戰士報》完成歷史使命,宣告正式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