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陽鎮

盧陽鎮

盧陽鎮,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轄鎮,地處縣境中部,面積115.5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9990人(2018年),轄10個社區、21個行政村(2019年)。汝城縣第一中學、汝城縣文化館、汝城縣人民醫院、汝城縣第二人民醫院、汝城縣中醫醫院等位於境內。 2018年,盧陽鎮有工業企業8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5家。

歷史沿革


盧陽鎮
盧陽鎮
南朝天嘉元年(560年)在此地置盧陽郡轄盧陽縣(今汝城縣)。盧陽鎮系古名今用。
清乾隆年間屬汝城鄉、樂善鄉、長寧鄉。
民國八年(1919年),屬中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稱首善鎮、津太鄉。
1950年4月屬汝城縣第一區。
1956年4月成立城關鎮、附城鄉。
1958年10月城關鎮、附城人民公社與土橋人民公社合併成立幸福人民公社。
1959年11月改稱城關人民公社和附城人民公社。
1981年11月城關人民公社劃分為城關、城郊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分別改製為城關鎮、城郊鄉、附城鄉。
2012年5月行政區劃調整將城關鎮、城郊鄉、附城鄉合併成盧陽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盧陽鎮轄朝陽、九塘江、濂溪、文塔等4個社區;附城鄉、南門等2個居委會;新井、錦堂、津江、益道、橫巷、東正、雲善、予樂、甲亨、江頭、東溪、聯江、長安、道南、向東、磨刀、下聯、上聯、上泉村、東方、斗山、曾家、陳家、官橋、廖家、新堂、雲內、鄧家、朱家等29個行政村。
2016年4月,建制村合併減少8個建制村,盧陽鎮轄9個社區、21個行政村:予樂村、聯興村、東泉村、泰來村、東崗村、得靖村、新廖村、新井村、錦堂村、津江村、益道村、橫巷村、雲善村、東正村、長安村、聯江村、東溪村、江頭村、磨刀村、斗山村、官橋村、愛蓮社區、濂溪社區、繡衣坊社區、東溪社區、儲能社區、東泉社區、九塘江社區、朝陽社區、文塔社區。
2019年,盧陽鎮下轄10個社區、21個行政村:繡衣坊社區、愛蓮社區、儲能社區、東溪社區、文塔社區、濂溪社區、朝陽社區、九塘江社區、東泉社區、附城社區、新井村、津江村、予樂村、錦堂村、雲善村、益道村、東正村、橫巷村、東溪村、磨刀村、聯興村、東泉村、江頭村、斗山村、泰來村、官橋村、新廖村、得靖村、東崗村、長安村、聯江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盧陽鎮地處汝城縣中部,東界集益鄉、益將林場,南鄰九龍江森林公園、大坪鎮泉水鎮,西接馬橋鎮,北交暖水鎮、土橋鎮。轄區總面積115.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嶺山脈屏於東南,東崗嶺海拔1479米。中部地勢較平坦,分佈著南北長約12.5千米,東西寬約8千米的平原,是汝城最大的山間盆地。西北部多為丘陵和低山,海拔最低予樂灣為555米,鎮區海拔593米。

土壤

盧陽鎮境內土壤多為紅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黃壤。

水文

境內河道屬湘江贛江水系。其中九塘江為浙水支流從土橋入境,匯長塘水、津江、壽江、長河水注入浙水。陳濱江系贛江支流益將江的上遊河道,發源上聯村崩崗壠,匯孤山水、槽洞水注入益將江。境內河流8條,總長16.5千米,平均年徑流量5781萬立方米。
新中國成立后,新建了三灣壠、泉塘水庫、得靖水庫等小(二)型水庫9座。總蓄引提水量225.5萬立方米,龍虎洞水庫右灌渠8.85千米,貫穿境內8個行政村。

礦藏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鐵、煤、鎢。其中鐵礦儲量較大,地質儲量1億噸,可采儲量為8000萬噸。主要分佈在東方、官橋、江頭、上泉等村。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68834人,21242戶。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408人,10037戶,城鎮比率34%。另有流動人口31816人。總人口中,男性36496人,佔53.02%;女性32338人,佔46.98%;14歲以下12610人,佔18.32%;15歲-64歲50359人,佔73.16%;65歲以上5865人,佔8.5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4738人,佔94.05%;瑤族人口2802人,佔4.07%。居民姓氏以朱、何、范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9.45‰,人口死亡率1.85‰,人口自然增長率8.03‰。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9.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8千米,總面積117.3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13.64平方千米,佔96.82%;水域3.73平方千米,佔3.1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6人。
2017年,盧陽鎮常住人口8.01萬人。
2018年,盧陽鎮戶籍人口69990人。

名勝旅遊


綜述

盧陽鎮已形成“紅色旅遊景點群”、“古祠堂古建築旅遊景點群”、“理學旅遊景點群”,境內有景點22處。

旅遊景區

汝城縣盧陽鎮濂溪書院
汝城縣盧陽鎮濂溪書院
古民居文化旅遊景區,宋理學家周敦頤濂溪書院景區,神農文化旅遊景區,理學文化旅遊景區,紅色文化旅遊景區,東方萬畝生態茶園旅遊景區等。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始建於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是為紀念北宋理學鼻祖周敦頤而建的,是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周敦頤(世稱濂溪先生)任桂陽(今汝城)縣令期間(1041年—1044年),勤民耕讀,風節慈愛,吏治彰彰,並在此寫下《愛蓮說》《拙賦》等千古名篇。千百年來,汝城吏率其教,民懷其德,興建書院永作紀念。從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縣令周思誠建濂溪祠起,屚經盜火和滄桑變遷,九異其址。2004年11月,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以《愛蓮說故地重遊》為題對濂溪書院進行深度採訪報道。

地方特產

汝城建蘭為歐氏家族種植500多年的名貴蘭花。手鐲、戒指、胸花等傳統金銀首飾。風味小吃有空心油糍、油攣(滾動)糖、鳥子糍、油糯糍豆包心,禾花鯉魚,鮮蝦醬,谷花酒。

名勝古迹

盧陽鎮
盧陽鎮
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即“汝城會議”舊址、湘南c.p駐汝城特別工作委員會舊址、朱氏總祠、繡衣坊、范氏家廟、中丞公祠、厚坊岩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即文塔、朱氏祠堂、汝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黃氏總祠、朱德范石生談判合作舊址、濂溪書院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即乾坤合德碑、厚坊何氏宗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即義井、平正橋、會通橋、大通橋、道南塔、雲頭書院、曾氏宗祠、上水東古民居群、津泰鄉(含守善鎮)、同興號、克紀公祠、朱舜華故居、朱子奇故居、鄧毅剛故居、唐氏家廟、革命歷史紀念塔、朱青勛烈士紀念亭等。

歷史名人

范輅(1474—1507),明正德江西、福建布政史、監察御史。郭遠(1659—1741),清康熙舉人、詩人。何慶元(1795—1650),清道光進士,庶吉士。鄧毅剛(1904—1932),紅一方面軍獨立三師師長,紅12軍、紅35軍軍長。朱青勛(1894—1927),中共汝城縣黨組織創始人之一。朱舜華(1902—1981),上海市第五屆政協委員。朱志元(1911—1995),武漢文聯美術部主任。朱子奇(1920—2008),詩人、中國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廖善養(1917—1982),湖南省首屆農業勞動模範。朱英(1928—1997),湖南省婦聯主任。朱林古(1932—1991),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經濟


2018年,盧陽鎮有工業企業8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5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盧陽鎮境內教育事業單位
名稱地址
汝城縣第一中學盧陽鎮城北路40號
汝城縣第六中學 盧陽鎮高乾嶺
汝城縣朝陽中學盧陽鎮城北路
汝城縣教師進修學校盧陽鎮官橋村上逕組汝城大道西側
汝城縣思源實驗學校錦江路
汝城縣特殊教育學校盧陽大道243號
汝城縣第一完全小學 盧陽鎮勞動路10號
汝城縣第二完全小學盧陽鎮盧陽大道243號

文化事業

盧陽鎮境內文化事業單位
名稱地址
汝城縣文化館汝城縣盧陽鎮西正街21號
汝城縣圖書館 汝城縣盧陽鎮環城西路212號
汝城縣廣播電視台 汝城縣盧陽鎮東正街62號

醫療衛生

盧陽鎮境內醫療衛生單位
名稱地址歷史名稱
汝城縣人民醫院汝城縣盧陽鎮環城西路194號/
汝城縣第二人民醫院汝城縣盧陽鎮新建東路163號湖南省汝城縣紅十字會醫院
汝城縣中醫醫院汝城縣盧陽鎮神農大道與九龍大道交匯處/
汝城縣盧陽鎮衛生院 汝城縣郴義路163號汝城縣城郊鄉衛生院

歷史文化


文物保護單位
盧陽鎮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即汝城會議舊址、湘南中共駐汝城特別委員會舊址、朱氏總祠、朱氏祠堂、繡衣坊、范氏家廟、中丞公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即文塔、汝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黃氏總祠、朱德范石生談判合作舊址、濂溪書院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即乾坤合德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即義井、平正橋、會通橋、大通橋、津江古民居群、克紀公祠、朱舜華故居、朱子奇故居、革命歷史紀念塔、朱青勛烈士紀念亭等。

著名人物


范輅(1474—1507),明正德江西、福建布政史、監察御史。
郭遠(1659—1741),清康熙舉人、詩人。
何慶元(1795—1650),清道光進士,庶吉士。
鄧毅剛(1904—1932),紅一方面軍獨立三師師長,紅12軍、紅35軍軍長。
朱青勛(1894—1927),中共汝城縣黨組織創始人之一。
朱舜華(1902—1981),上海市第五屆政協委員。
朱志元(1911—1995),武漢文聯美術部原主任。
朱子奇(1920—2008),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原黨組副書記。
廖善養(1917—1982),湖南省首屆農業勞動模範。
朱英(1928—1997),湖南省婦聯原主任。
朱林古(1932—1991),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