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莊

古代中國社會風俗

義莊是古代中國社會風俗,是宗族所有之田產。始於北宋。仁宗時范仲淹在蘇州用俸祿置田產,收地租,用以贍族人,固宗族,系取租佃制方式經營。義莊設有義宅,供族人借居,若 房舍需要修理則自行設法。

范氏義莊有八九百年的漫長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范氏義莊的產生根源於宋代經濟、社會的重大變化,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慈善組織成為一種社會需求。

簡介


義莊
義莊
范氏義莊有八九百年的漫長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范仲淹父子通過義莊給族人所規劃的經濟生活有如下方面:
(1)領口糧:
凡是族人,每天可以領1升白米的口糧,糧是一月一領,即每次領3斗。米要保證是白米,如果是糙米,加領二成。每一房還可以領一個奴婢的口糧。
僕人有兒女,在范家服役15年,年齡已到50歲的,也按口領米。
范家子弟有外出做官的,不能領口糧,但如丁憂、候選在家,或者在邊疆做官而將家屬留在鄉里的,照常支領口糧。
義莊
義莊
(2)領衣料:
每年冬天,一人領絹1匹,5~10歲的兒童領半匹。
(3)領婚姻費:
凡嫁女的領錢30貫,這個女子若第二次出嫁,再領20貫。
凡娶媳婦的領錢20貫,若第二次娶親就不能再領了。
(4)領喪葬費:
族人死了,按其輩分領取安葬費,尊長喪支領25貫,次長喪15貫,19歲以下卑幼喪7貫,15歲以下3貫、11歲以下2貫,7歲以下及奴婢均不能領取。
(5)領科舉費:
族人取得大比資格的,可領路費10貫,第二次大比,再領5貫,若無故不赴試,已領之錢交還義莊。后因物價上漲,增加給錢數目,以使“子弟知讀書”之美。另外,義莊設有義學,請本族有功名的人教育本族子弟,並給教授者束修。
(6)借住義莊房屋:
義莊設有義宅,供族人借居,若 房舍需要修理則自行設法,如果本人確實貧乏無力修繕,從義莊領錢修葺。本人有餘力,在義宅地內建造房屋,聽其自便。
(7徠)借貸:
族人一時急用,可向義莊告貸,但不得經常借,且要到時償還。若不能歸還,也不扣他的月米,以保證他的基本生活。
按照這些規定,范氏義莊中人們的生活基本需要的口糧、衣服、住房可以無償獲得,重大事項喪葬婚嫁的經費,也不用發愁就可以得到,因此說他們的基本生活費是有保障的,需要自己創收的主要是零用錢。但如果要提高生活水平,當然義莊所給予的就遠遠不夠了。總之,范家人由於義莊的供給,不會為柴米油鹽發愁,生活上過得去。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凡是范家的族人,只要住在本鄉,就有權利向義莊領取上述物資。這范莊子孫是不分貧富的,一視同仁。
而後世其他家族的義莊,只給貧窮的族人以經濟資助,而不像宋代的范氏義莊發給每一個族人。

產生原因


范氏義莊的產生根源於宋代經濟、社會的重大變化,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慈善組織成為一種社會需求。在宋以前,雖然貧富的差別一直明顯存在,但是貧窮更多的是與個人的社會身份地位相關,“貧”與“賤”並稱,“賤”必然“貧”,窮人並不構成一個具體的、對國家經濟有影響的社會群體。在此之前,中國的慈善機構與西方類似,也是同宗教聯繫在一起,是以佛教種善可得福報的“福田思想”為基礎,為了出家人、在家人的修善,不以解決因貧窮而造成的社會問題為出發點。大約從宋代開始,貴賤與貧富脫離開來,社會擺脫了門第大族的支配和庶民專業的貴賤之分。在科舉制與政權的緊密結合下,讀書人居於最高貴的位置,他們不認為貧窮涉及道德問題,甚至甘心安於清貧。而在這個階段,經濟有了空前發展,社會積累了相當的財富,隨之帶來經濟思想層面的變化,貧民作為一個階層首次被政府所“發現”。在貧窮清楚地有別於卑賤的時候,貧民問題對宋政府來說成為一個行政問題。自11世紀開始,宋政府開始嘗試製定一些長期濟貧的政策。由家族或政府創立的非宗教的慈善組織開始出現。這些慈善組織與以往的宗教慈善組織有很大不同,著眼於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范仲淹本人出身貧寒,讀書時每日只能以粥果腹;富貴以後,他依然生活簡樸,只有在宴請賓客時餐桌上才會出現多種肉食。貧寒的出身使范仲淹對平民比較關注,他的改革方略也包含著“厚農桑”、“減徭役”等降低社會底層貧窮程度的措施。范氏義莊是范仲淹及其後人以自身力量體恤族人,以家族紐帶解決一部分人的社會福利問題的嘗試。拋開鞏固宗族的目的之外,是對政府濟貧政策的支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儒士的人生理想,家就是國,國就是家,治國以齊家為基礎,范氏建立義莊不僅是對家族的保護,也是以服務社會、減輕國家負擔為目的的。因此,義莊也受到了政府的歡迎、支持和保護。

設立目的


范氏義莊以大量田地為財產基礎建立,田地由范氏子孫有能力者捐助,所有權移交給義莊,也就是不再歸任何特定人所有。這樣,義莊有財產基礎。義莊還有義莊管理條例和專門的管理人,獨立運作,具備了財團法人的基本特徵。從設立目的看,義莊的受益者是范氏族人,八百多年來,只要是居住在本鄉的本族人都可以從義莊受益。義莊的救濟面雖然受家族的限制,但是受益者的數量還是比較廣的。而且,古代的家族範疇也遠遠大於現代社會的小型家庭。所以,義莊是慈善性的,即使這種慈善的範圍比較有限。以慈善為目的,建立在獨立財產基礎上,以財產運作來支持慈善,又具有相當的獨立性,范氏義莊的這些特點表明它可以被看做一個初具雛形的基金會。

運作機制


范氏義莊有著比較嚴密的運作機制。
義莊有嚴密的內部規範管理的措施。義莊設有管理人,負責經營管理。管理人有權處理義莊事務,不受他人干擾。但是,管理人以工作好壞決定領取報酬的數額。在領取報酬前,要有族人證明他工作有效。族人有權告發管理人的不公正行為,由公眾作判斷。由此可見,義莊有一個獨立的決策機制和與之相配合的監督機制。
在財產管理方面,義莊也有一定的制度,例如:義莊以田租為財政來源,為了公正,不許族人租種義莊的田地。義莊也不買族人自有的田地。義莊還對受益人即族人有一些監督措施,對於違法義莊規矩的人,有不同的處罰措施,比如罰款、取消獲得救濟資格、送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