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七葉樹
歐洲七葉樹
歐洲七葉樹(學名:Aesculus hippocastanum L.)。是七葉樹科落葉喬木,分佈於歐洲的落葉林地。世界四大行道樹之一。樹體高大雄偉,樹冠寬闊,綠蔭濃密,花序美麗,在歐美廣泛作為行道樹及庭院觀賞樹。其提取液具強力消浮腫的作用,對靜脈曲張、紅腫及發炎皮膚的治療有療效。
歐洲七葉樹
圓錐花序頂生,長20-30厘米,基部直徑約10厘米,無毛或有棕色絨毛。花較大,直徑約2厘米;花萼鐘形,長5-6毫米,5裂,邊緣纖毛狀,外側有絨毛;花瓣4或5,長11毫米,白色,有紅色斑紋,爪初系黃色,后變棕色,外側有稀疏的短柔毛,邊緣有長柔毛,中間的花瓣和其餘4花瓣等長或不發育;雄蕊5-8,生於雄花者較長,長11-20毫米,花絲有長柔毛,花藥被短柔毛;雌蕊有長柔毛,子房具有柄的腺體。
果實系近於球形的蒴果,直徑6厘米,褐色,有刺長達1厘米;種子栗褐色,通常1-3粒,稀4-6粒,種臍淡褐色,約佔種子面積的1/3至1/20。花期5-6月,果期9月。
原產阿爾巴尼亞和希臘。中國引種,在上海和青島等城市都有栽培。
喜光,稍耐蔭,耐寒,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
歐洲七葉樹種子中含有三枯皂昔混合物如原七葉樹昔元(protoaesigenin)、玉蕊醇C(bmnagtogenol-C)、馬粟七葉靈、6-β-葡糖昔-7-輕基香豆素,總稱為七葉素或七葉皂昔。乾燥粗粉中含量約為3%-6%,標準化製劑中含量為16%-20%。此外種子中還含有七葉酸、七葉靈酸以及黃酮類化合物(七葉昔、七葉亭、蘆丁、茨非醇)、靴質、澱粉、鎂鈉、錳、鐵、鑽、碘以及當醇等。
歐洲七葉樹
花、果實、葉:用於胃病,風濕病。種子:用於痔瘡,崩漏,骨折。
樹體高大雄偉,樹冠寬闊,綠蔭濃密,花序美麗,在歐美廣泛作為行道樹及庭院觀賞樹。
歐洲七葉樹
七葉樹花果
本科有2屬約3種,廣佈於北半球的亞、歐、美三洲。中國有1屬約10種,主要分佈於西南部的亞熱帶地區,常生於濕潤闊葉林中。該科植物可作行道樹,木材是良好的工業用材,有的具藥用價值。本科七葉樹屬(AesculusL)植物多具毒性,中國約兩種有毒。它們的枝、葉和種子均易引起人和牲畜的中毒以致死亡,尤其是嫩葉和堅果毒性較大。中毒後主要出現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嘔吐、精神錯亂和運動失調等。有些種還可用以毒魚。本科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為三萜皂甙,如七葉樹皂甙(aescin,escin),它是一種多種糖甙的混合物,有較強溶血作用和毒性。另外還有一些皂甙有很強的抗炎活性,已引起人們的重視。在本科植物中的香豆精類化合物馬栗樹皮素(eseuletin)是苯丙胺羥化酶抑製劑,對肝臟等也有一定的毒性。
日本七葉樹Aesculus turbinata Bl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