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第一中學

汕頭市第一中學

汕頭市第一中學(ShanTou No.1 Middle School),汕頭市教育局直屬重點中學,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據官網2015年5月顯示,校區佔地面積244畝,建築總面積98000平方米;學校由新、老校區構成,老校區2018年秋季復辦初中,新校區是內宿制高中。學校現有教職工375人,其中省特級教師3名,高級教師105人,一級教師164人;擁有省名校長工作室1個,省名教師工作室1個,汕頭市教師工作室1個。設有高中教學班90個,在校學生5360人,高級教師94人,一級教師112人,教職工371人。

歷史沿革


創辦初期

新校區教工食堂
新校區教工食堂
汕頭市第一中學前身是華英中學堂;
1904年由澄海富商陳雨亭捐資創辦;
1925年改名為南強中學;
1927年秋改為汕頭市立第一中學;
抗戰時期先後遷到潮安琪園、普寧三都、流沙圩等地;

建國以後

新校區學生食堂
新校區學生食堂
1949年10月,人民政府接管后定名為汕頭市第一中學;
為紀念1949年10月24日汕頭解放,把每年10月24日定為紀念日;
1993年首批通過“省一級學校”評估;
1997年首批通過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命名;
2006年,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初期督導評估;
2005年12月31日位於汕頭市龍湖萬吉生活區的汕頭一中新校區正式動工建設;
2006年12月18日汕頭一中新校區落成;
新校區教工宿舍
新校區教工宿舍
2007年初投入使用;
2009年成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10年4月被廣東省教育廳、省科技廳和省科協聯合評為首批“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2020年11月,學校被授予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教育教學


辦學規模

新校區學生宿舍
新校區學生宿舍
截止於2012年10月,該校設有高中教學班90個,在校學生5360人,分為新校區(內宿制公辦高中)和老校區(走讀制公辦高中),總佔地總面積280.5畝(其中老校區36.5畝)。

硬體設施

新校區體育館
新校區體育館
截止2006年12月,建有主教學樓3個合圍共6座,共約20000多平方米;還有實驗樓、電教樓、辦公樓、圖書館、藝術館、體育館、標準游泳池、練習游泳池等場地設備設施。學生宿舍配有空調、電話、衛生間、洗淋間以及熱水供應系統,學生食堂是廣東省食品衛生A級食堂。

師資力量

新校區藝術館
新校區藝術館
據官網2015年5月顯示,該校共有教職員工371人,其中高級教師94人,擁有兩個省名師工作室(蘇紅名師工作室、林綺玲名師工作室)。

教育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2015年高考成績:總分600分以上432人(比2014年增加263人),上一本線791人(比2014年增加195人,增長33%)。
汕頭市第一中學實驗室
汕頭市第一中學實驗室
2014年高考成績:該校高考成績總分600分以上人數有169人;上重點大學線人數596人(比2013年增加41人),佔全市重點大學線考生11.3%;本科上線人數有1574人(比2013年增加10人),比率為93%,佔全市本科線考生7.6%。
2013年高考成績:600分以上人數有282人,佔全省1.2%,上重點大學線人數有555人(比2012年增加69人),佔全市重點大學線考生12.3%,本科線人數有1564人(比2012年增加88人),比率為93.1%,佔全市本科線考生8%,
2010至2012三年高考成績:上重點線高達43%,本科線高達78%,省大專線高達89%。
2007年高考高考成績:上重點大學線人數、本科線人數、省大專線人數等均居全市前列。全市總分相當於標準分700分以上的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34人,佔全市增加人數的52%。
• 素質競賽
截止2013年7月,男子軟式排球隊多次代表汕頭市中學生參加省級相關比賽,曾榮獲第7名;
2002年,學生男子、女子籃球隊在市級比賽中多次獲得第二名等名次;
2006年12月,學生圍棋代表隊在汕頭市第九屆“安利杯”中小學生圍棋錦標賽中榮獲高中組團體冠軍及男子個人冠軍、第五名、第六名、女子個人亞軍、第四名;
2010年,學生男子足球隊在汕頭市“體彩杯”中學生足球賽中榮獲亞軍和體育道德風尚獎;
2010年,課間操代表隊在市級比賽中多次獲得第一名等名次;
2016年,學生男子足球隊在汕頭市“市長杯”中學生足球賽中榮獲亞軍。
• 學科競賽
截止2012年,汕頭一中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共獲獎364項,獲獎人數高達1424人次。其中,國家級56項,獲獎人數235人次;省級115項,獲獎人數370人次;市級193項,獲獎人數819人次。
2002年8月,戴德承同學在第14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銀牌,被汕頭市授予全市唯一的“中學生科學之星”光榮稱號。
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情況
屆次參賽作品獲獎情況/榮譽作者
第30屆廣場舞“擾民”現象的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汕頭市中心城區為例科技創新成果林珏琪
注重精品旅遊線路設計 打造魅力特色鮀城科技創新成果劉子源、紀臻傑、洪逸青
利用幾何畫板開展數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基於高中數學必修課程的數學實驗科技創新成果李煜鋅
龍鬚菜對赤潮微藻的化感作用探究科技創新成果許世立、劉創鋒、李財賢
外來入侵植物浸提液對孑孓的影響科技創新成果邵丹媛、吳澤榕、陳宇航
有關廣東省潮汕地區高速鐵路可達性的研究及建議科技創新成果塗加樂、許軒博、許馥婷
化學中的說文解字科技實踐活動《化學中的說文解字》課題組
第29屆英語改革反響大 師生應有發言權一等獎蔡婕
高斯加速器二等獎楊佳諾、林少欣、吳澤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二等獎張靈斐
啟動大橋建成新引擎 引領南澳經濟大發展三等獎周子琳、郭嘉欣、陳柏潤
第28屆厚德敏行、慈心濟世-汕頭市區民間慈善組織發展現狀探究一等獎陳汶鑫
華南家居植物抗電磁輻射能力探究及自動灌溉裝置的製作二等獎陳琳涵、沈牧原、劉聚鑫
祖暅原理與空間幾何體的體積二等獎肖樂璇
關注農村環境整治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二等獎謝思敏、陳若涵、黃佩瑜
基於高中英語辭彙校本考級的構建三等獎林廣
推動潮汕文化保護與傳承-潮汕木雕文化的現狀與展望三等獎肖冰
參考資料 

教師成績

所獲獎項
所獲獎項
截止2012年8月,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獲全國、省、市級獎勵81人次(其中獲得國家 級獎勵的有10人次,獲省等獎的14人次)。參加國家、省、市級比賽44人次(其中獲得集體獎勵一項;個人獲得國家級獎勵3人次,獲得省級獎勵5人次,獲得市級獎勵36人次)。在汕頭市第五屆和第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每屆有5位教師榮獲全市開賽十個學科的一等獎(即第一名)。在2005年舉行的全市青年數學教師解題比賽中,共有10名教師獲獎(其中1人獲全市第一名,3人獲一等獎),獲一等獎人數和獲獎總人數均居全市首位。
截止2010年7月課題統計
序號課題級別數量備註
1國家級2
《基於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課堂觀察的研究》
《歷史課程資源整合中潮汕文化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2國家級子課題23參考資料來源 
3省級9
4市級2
5校本課題10

學校榮譽

• 截止2010年所獲榮譽:
汕頭市文明單位法制教育先進單位汕頭市普教系統文明學校
擁軍優屬先進單位貫徹實施兩個條例先進單位廣東省先進職工之家
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模範集體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先進集體
廣東省博冠科學探索獎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
參考資料

學校文化


校徽

學校校徽
學校校徽
如圖:

校訓

紅勤實健
紅——又紅又專,要有報國的赤誠之心而且要專於社會主義,專心學習,報效國家。
勤——勤學苦練,辛勤勞動。你們在老校可以看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標語。
實——實事求是,不僅要具有創新精神,而且要求真務實,實事求是,最重要的還有要實踐,鄧小平同志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健——學生教育不僅是學習,更重要的是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也包括強身健體。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截止2014年9月)
職務姓名參考資料
校長林惜平來源
副校長湯志鈿來源
呂敬雲來源
李奇武來源
李漢書​​來源

知名校友


楊遵儀,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恩師、中科院院士;
蕭灼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恩師、著名經濟學家;
秦牧,文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