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店鎮

山東省齊河縣轄鎮

山東省齊河縣潘店鎮位於齊河縣西部,距齊河縣城40公里,處於三市(濟南、聊城、德州)四縣(齊河、茌平、高唐、禹城)結合部,濟聊高速公路和國道309橫穿鎮區,濟邯鐵路在本鎮設有貨用車站,全鎮95個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歷史沿革


1952年之前,潘店鎮屬長清縣十四區。
1956年劃歸齊河縣
1958年為潘店公社。
1965年5月又劃分為潘店公社和務頭公社。
潘店鎮
潘店鎮
1984年分別改為鄉。
2000年6月,撤銷潘店鄉和務頭鄉,合併為潘店鎮。
抗日戰爭時期潘店鎮為長清縣縣政府駐地。

地理環境


潘店鎮地處平原,南臨黃河,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南潘引黃乾渠、老趙牛河、新趙牛河、聖經河縱貫南北,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適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全鎮林木資源豐富,2009年新栽植、補植19000畝,建設曹廟示範林、李官屯引黃乾渠片林。

自然資源


全鎮林木資源豐富,總造林面積8.4萬畝,人均佔有林地1.8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2%。有豐富的地下煤炭資源,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

行政區劃


全鎮原有95個行政村,4.9萬人。按照市、縣關於推進村莊合併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結合實際,將95個行政村合併為13個農村社區,社區平均人口3000人以上。全鎮在合村並建工作中要按照“大力度、全方位、高標準、高速度、無震蕩”的原則,重點研究社區的選址、戶型等問題。在設計規劃上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特點和時代特徵,融田園風光、人文景觀和現代文明於一體。積極發動組織群眾到務頭社區參觀學習,通過參觀學習讓群眾由心動變行動。目前,務頭社區已經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對老莊村進行整體遷建,共涉及人口774人,223戶,建設二層居民樓218棟,總建築面積3.808萬平方米;規劃新居建設用地191.94畝,宅基戶均佔地221平方米(前為9米院、後為6米院),主要道路規劃為寬20米,次要道路12米,衚衕8米;規劃綜合型廣場一處,新居建成后可節約土地397畝,該社區是全縣第一個擁有前後院的新型農村社區。2011年末轄五星社區、廟楊社區、王對宇社區、井王社區、王西川社區、葛靖庄社區、張樓社區、王老社區、楊家河口社區、洪張社區、姚庄社區、平安社區、潘庄社區、三楊社區、西聯五社區、沈李社區、胡樓社區、雞鳴王社區、曹廟社區、南聯五社區、腰站社區、曲趙社區、霧頭社區、三屯社區、朱庄社區、和諧社區、劉樓社區、十里霧社區、潘店社區、田莊、王堂村、興隆村、中屯村、西屯村、鄭劉村、於科村、洪孫村、孟庄38個村民委員會。
潘店鎮
潘店鎮

經濟


農業

全鎮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形成了桑蠶、林業、畜牧、蔬菜等四大主導產業。在桑蠶生產上,依託齊鑫繭絲綢公司,發展桑園3200畝,2007年計劃新發展5000畝,努力打造全縣的桑蠶生產示範鎮。在林業生產上,依託茌平小楊屯鴨業集團,發展林間生態養殖大棚1200個,同時積極探索推廣林菌、林菜、林草等多種林間種植模式。圍繞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木材深加工龍頭企業3個、加工戶105個。在畜牧生產上,全鎮建成二個一級種豬場、四個二級種豬場。其中,福地養殖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原種豬場,主要從事世界頂級良種豬的引繁與推廣,現為荷蘭托佩克公司在中國的三大核心群之一,屬德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此為依託,全鎮共發展各類養殖小區65處,大戶350個。在蔬菜生產上,發展大蒜1.8萬畝,韭菜棚1200餘個、各類高溫蔬菜大棚2000餘個。2006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60元。

工業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大力突出招商引資工作,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鎮初步形成了以冠軍紙業為龍頭的造紙、以華福綉品為龍頭的刺繡、以樺明紡織為龍頭的織布、以齊河旺旺為龍頭的食品加工、以齊興木業為龍頭的木業加工、以華鑫機械為龍頭的機械製造等幾大工業體系。截止目前,全鎮民營企業總數達到26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個,具有經營出口權的企業5家。
2012年,潘店鎮GDP達50492萬元,全鎮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17.82萬元。預算內財政收入完成6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06.92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縣前列。

文化


特產美食

手拉空心挂面是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潘店鎮的特產。潘店手拉空心挂面條細如絲,潔白如玉,且空心如竹,入鍋即熟,營養豐富,食之口感極為滑爽,品質天然純正,入口柔軟爽滑。手拉空心挂面系潘店傳統物產。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山東,潘店知縣朱楚德奉上潘店作坊手拉空心面,皇帝食用后,對此精細工藝讚不絕口,遂定為宮廷面,其製作工藝流傳至今。該產品以富強粉、蛋清、精鹽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工藝精製而成,整個工藝流程不採用任何機械,純手工拉制自然晾乾,條細如絲,潔白如玉,且空心如竹,入鍋即熟,營養豐富,食之口感極為滑爽,品質天然純正,入口柔軟爽滑,屬綠色食品,是產婦、兒童、老人的滋補佳品。

社會


潘店鎮以實現“和諧潘店”為奮鬥目標,統籌安排、科學部署,全鎮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使得潘店鎮近幾年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實現了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好局面。
潘店鎮
潘店鎮

社會保障

計劃生育工作保持先進位次。潘店鎮加大農村站所的達標管理,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開展全程優質服務,落實單月康檢,狠抓流動人口管理,計劃生育實現村級自治,保持“計劃生育一類鎮”,連續5年被評為新鄉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先進鄉(辦事處)”。
平安創建工作取得新成績。潘店鎮成立平安創建工作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組建治安巡邏隊,積極開展下訪談心、領導接訪,集中處理了2起信訪疑難事件,實現了信訪工作的“三無”目標。全鎮社會治安穩定,無重特大刑事案件發生。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鎮團委積極組織“文化、法律、科技三下鄉”活動,被評為市級“先進團委”稱號。婦聯以形式多樣的活動,推動“五好文明新家庭”的創建,不斷增強家庭美德建設的時代特徵。民政工作進一步加強,全鎮2252名低保人口實現最低生活保障,新建了敬老院,落實五保老人看病報銷制度,全鎮380名五保老人歡享晚年。

教育

文教衛生事業繁榮。潘店鎮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做好農村中小學的危房改造任務。投資44萬元,完成油坊小學、劉庄小學、巨崗小學、吳寨小學的危房維修改造任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正常,農民參保率達到98%。新型農保進展順利,全鎮72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每月領取了60元養老金。完成投資100萬元,新建潘店鎮衛生院綜合門診樓,醫療條件得到根本改善。爭取資金25萬元,修建鎮文化中心,完成了4個村的文化活動廣場建設,20多個村組建了村級盤鼓隊、秧歌隊、農村圖書室、文化活動室,活躍農村文化。
潘店鎮
潘店鎮

交通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濟聊高速公路和省道804橫穿鎮區,濟邯鐵路在本鎮設有貨用車站,全鎮95個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便利的交通條件為工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獲得榮譽


2014年7月21日,潘店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2年8月1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確定潘店鎮為山東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

發展優勢


交通條件
潘店鎮
一是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濟聊高速公路和省道804橫穿鎮區,濟邯鐵路在本鎮設有貨用車站,全鎮95個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便利的交通條件為工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潘店鎮
潘店鎮
農業生產
二是農業生產條件良好。潘店鎮地處平原,南臨黃河,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南潘引黃乾渠、老趙牛河、新趙牛河、聖經河縱貫南北,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適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
資源豐富
潘店鎮
潘店鎮
三是資源豐富。全鎮林木資源豐富,總造林面積8.4萬畝,人均佔有林地1.8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2%。有豐富的地下煤炭資源,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
工業基礎
四是工業基礎雄厚。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全鎮業已形成了造紙、刺繡、織布、食品加工、木業加工、機械製造等工業體系。
商貿市場
五是商貿市場繁榮。潘店鎮地處齊河西南部,人流、物流集中,區際市場活躍。鎮區內沿省道804兩側,商鋪密布,樓房林立,建有各類商店、生產資料、飲食服務等各種服務設施。
人文環境
六是人文環境優越。潘店鎮黨委、政府以“抓班子、強隊伍、轉作風”為工作主線,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較強。幹群關係融洽,群眾安居樂業,淳樸、誠信之風已成為社會的潮流,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潘店鎮
潘店鎮
農業發展
全鎮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形成了桑蠶、林業、畜牧、蔬菜等四大主導產業。在桑蠶生產上,依託齊鑫繭絲綢公司,發展桑園3200畝,2007年計劃新發展5000畝,努力打造全縣的桑蠶生產示範鎮。在林業生產上,依託茌平小楊屯鴨業集團,發展林間生態養殖大棚1200個,同時積極探索推廣林菌、林菜、林草等多種林間種植模式。圍繞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木材深加工龍頭企業3個、加工戶105個。在畜牧生產上,全鎮建成二個一級種豬場、四個二級種豬場。其中,福地養殖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原種豬場,主要從事世界頂級良種豬的引繁與推廣,現為荷蘭托佩克公司在中國的三大核心群之一,屬德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此為依託,全鎮共發展各類養殖小區65處,大戶350個。在蔬菜生產上,發展大蒜1.8萬畝,韭菜棚1200餘個、各類高溫蔬菜大棚2000餘個。2006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60元。
工業發展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大力突出招商引資工作,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鎮初步形成了以冠軍紙業為龍頭的造紙、以華福綉品為龍頭的刺繡、以樺明紡織為龍頭的織布、以齊河旺旺為龍頭的食品加工、以齊興木業為龍頭的木業加工、以華鑫機械為龍頭的機械製造等幾大工業體系。截止目前,全鎮民營企業總數達到26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個,具有經營出口權的企業5家。
特色產業
良種繁育:潘店鎮立足農業大鎮的實際,1996年建立了翟庄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並獲國家註冊“責任”牌商標。以翟庄良種繁育基地為依託,全鎮建成30個千畝優質小麥方。
林業:該鎮大力實施“百里綠化帶,萬畝速生林”工程,在春季完成植樹2.2萬畝,230萬株的基礎上,計劃今秋明春再實施“十線百里綠化帶、百村環翠圍村林、萬畝大地林網、綠色連心和速生片林”五大工程,植樹3.5萬畝,350萬株的任務。實現人均1.2畝林。林木覆蓋率達到66%以上。
潘店鎮
潘店鎮
蔬菜生產:該鎮不斷加大對蔬菜生產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農民種植大蒜,大蒜種植面積達兩萬畝,共產大蒜3000萬公斤,蒜苔1000萬公斤,計劃2008年種植大蒜4萬畝,形成了全長60多華里的萬畝大蒜生產長廊。今春鎮政府投資60多萬元建起兩個1200平方米的大蒜批發市場。不斷拉長蔬菜產業鏈,還出台優惠政策,著力發展以胡潘路、朱金路為主線的千個高溫大棚和以邱段為中心的千畝韭菜棚。僅此一項全鎮人均增收1200元。
畜牧業:重點在規模養殖和產業化上搞突破。現有養殖小區29個,養殖大戶300戶、專業村5個,牛、豬、羊、雞存欄量分別達4萬頭、4.2萬頭、3.8萬隻、200萬隻,有860多人常年從事牲畜販運,力爭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
民營經濟
鎮確立了打造“一條帶”、培植“兩個區”、膨脹“一個老產業”、培育“一個新產業”、擴張壯大“五類專業村”的民營經濟發展思路。打造“一條帶”:即以潘店、務頭兩大商貿區為基礎,傾力打造省道804兩側東起紅橋西至朱庄三十里民營經濟隆起帶,使全鎮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跟進、產業集群發展”的良好格局。培植“兩個區”:即以宏偉木業和齊興木業為龍頭,以西腰、朱庄為中心的板材加工東區和西區,做大做強木材加工業;膨脹“一個老產業”:即以綉品服飾為龍頭膨脹漿紗廠、合線廠、織布廠、刺繡廠等一批配套企業。同時新發展西腰、東腰、果劉等40多個刺繡網點;培育“一個新產業”:以藥王、西屯為龍頭,圍繞大蒜生產基地的優勢,培育大蒜調運包裝袋專業村。尋求合作夥伴,培育大蒜深加工企業(如加工蒜泥、蒜片、蒜粉、腌漬、真空包裝等);擴張壯大“五類專業村”:即圍繞綉品服飾的刺繡專業村、圍繞冠軍紙業的運輸專業村、圍繞雞王、西場的農機具製造維修專業村、草編專業村、食品加工專業村,以這五類專業村為龍頭,擴大規模形成產業集群。
招商引資
立足省道804沿線民營經濟隆起帶這一平台,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融入濟南、借力發展”文章,不斷推進融入和對接工作。力爭全年引進項目16個,項目總投資5.5億元以上。二是培大培強骨幹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冠軍紙業、綉品服飾、齊河旺旺、華鑫機械、齊興木業等骨幹企業,同時,對凱明木業、新東方數碼、齊興木業等15家新上企業,加強督導,跟蹤服務,儘快將他們培植成為全鎮的支柱企業。2008年計劃完成工業總產值23.8億元,規模企業產值21億元,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力爭達到3.2億元。三是著力抓好重點項目和在建項目建設。冠軍紙業2008年計劃進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6個,總投資1.005億元,項目改造完成後,企業可年增銷售收入2.52億元;對總投資2.4億元的齊河新東方數碼基材項目,固定專人,靠上服務,促其加快建設進度,綜合辦公樓已完成工程招標,四是力爭在談項目早日落戶。對投資1.2億元的齊翔能源中石油再生能源項目、投資5000萬元的華鑫機械公司“同步啟閉節能窗”項目、投資5000萬元的韓國肉食品加工項目、投資4000萬元的遼陽市飼料生物項目等10個在談項目加大洽談力度,爭取早簽約、早開工。五是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以凱明木業為龍頭快速膨脹林木加工業,發揮2.5萬畝大蒜基地的優勢,大力發展冷藏及深加工,提高單位土地產出效益。六是加大民營經濟創業園區投入。多渠道籌資,不斷完善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園區吸引力。鼓勵引導能人富戶在園區投資、上項目,全年入園企業力爭達到50家。
基礎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 一是公路建設成效顯著。全鎮共修村通公路175公里,全鎮95個村全部實行了村村通公路。二是水利建設配套完善。全鎮建成了120公里長的“九縱六橫”排灌體系,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5%以上。三是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設計編製了《潘店鎮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先後對省道804兩側進行了開發改造,新建了糧食、蔬菜市場和服裝、建材、農機具等各具特色的專營區。其中常年在城鎮經營的有960戶。四是新農村建設實現良好開局。開展了“三清四改五化”環境整治活動,全鎮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全鎮12個村率先實現了村通自來水,成為全縣村村通自來水工作的示範鎮。有線電視電視入戶率達到50%,建設沼氣池128個。
在水利建設上,加強幹渠管護,農田方內實行溝渠路配套,全鎮95個村完善灌排體系,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5%以上。積極爭取資金,對藥王橋、十里務橋等危橋進行維修。在村村通自來水上,制定《村村通自來水管理辦法》,配備人員,成立專門的管理辦公室,加強對村村通自來水工作的管理。在公路建設上,積極配合縣主管部門,爭取8月底完成胡潘路的建設任務。同時積極爭取村村通配套資金,做好公路養護工作。在小城鎮建設上,計劃對潘店商貿街等進行重新規劃,拆除不符合規劃建築;搞好鎮食品站東側空地的開發建設及務頭獸醫站的改建工程,打造招商引資平台。
社會發展
一是精神文明建設長足發展。制定了《潘店鎮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方案》及《村民文明公約》,開展創建“文明一條街”、“十星級文明戶”等健康多樣、各具特色的文明創建活動。全鎮創建文明信用村60個、“文明一條街”70個、文明信用戶7600個。二是農村公益事業不斷發展。不斷改善辦學條件,13所中小學校捨得到改善;建成市級中心衛生院,積極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農民參合率達到95%;新建省一級敬老院一座,集中供養率達到70%以上;建成市級計生中心服務站,達到了市級示範站的標準;修建了派出所辦公大樓,在硬體建設上達到了全市一級派出所標準;新建了土管所辦公大樓和司法調解中心。呈現出了“三個文明”互相促進、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繼續關注民生,力促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一是認真執行上級有關農業政策,切實做好減負工作,堅決杜絕亂搭車亂收費現象。二是大力發展文化、體育、衛生事業。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的投入,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大力實施村村通有線電視工程,力爭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0%以上。三是加強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建設,提高合作醫療參合率。四是繼續加強敬老院建設,確保全鎮五保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五是加大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六是優化社會安定環境,加強平安建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化解各種矛盾,為農村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發展目標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貫徹落實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突出招商引資工作、全力發展民營經濟、培強支柱產業、壯大民營企業,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完善基礎設施、狠抓幹部作風、夯實農村班子基礎、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地生產生活問題,把該鎮建設成為和諧文明的工業強鎮、農業重鎮、商貿中心鎮。2007年計劃完成地方生產總值27.3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達到4120萬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600 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6億元,新增限額企業8家,新增私營企業50家,新增個體工商戶600家。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全鎮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先後榮獲省級文明村鎮、全省計劃生育協會先進集體、全市民營經濟強鄉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