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道

弓道

弓道是日本的一種競技運動。

《禮記·射義》傳入日本,成就了日本弓道。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日本,孕育了日本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奉為國之經典的。重要的不只是中日弓箭技藝的交流,當更是治國思想的接納與融合。

徠強弓精箭,曾是漁獵為生的古代日本人最具殺傷力的兵器。但當這樣一個頗具殺傷力的利器遭遇中國的《禮記·射義》之後,日本卻出現了不以殺伐為目的的“文射”,射箭從此演繹成了張弓搭箭、競射飲酒的娛樂文化,日本的社會也從此誕生了君臣之義、長幼之序。

——李二和《日本文化與中國》

弓道起源


弓道
弓道
弓道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六藝,即:禮、樂、射、御、術、書中的“射”,就是射箭。古代中國的《禮記》傳入日本后,日本射箭不僅有了一定的發展,而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今天的弓道。弓道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以求達到精神上的修養。弓道不是簡單地拉弓射箭,特別注重禮節與禮儀的訓練。
《禮記·射義》傳入日本,成就了日本弓道。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日本,孕育了日本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奉為國之經典的。重要的不只是中日弓箭技藝的交流,當更是治國思想的接納與融合。
強弓精箭,曾是漁獵為生的古代日本人最具殺傷力的兵器。但當這樣一個頗具殺傷力的利器遭遇中國的《禮記·射義》之後,日本卻出現了不以殺伐為目的的“文射”,射箭從此演繹成了張弓搭箭、競射飲酒的娛樂文化,日本的社會也從此誕生了君臣之義、長幼之序。
——李二和《中國水運史》

與中國的聯繫


日本弓道的兩大官方組織“全日本弓道聯盟”和“國際弓道聯盟”並未與中國建立正式的聯繫,地區級的組織如“台灣弓道協會”和“香港弓道協會”已與國際弓道聯盟建立了官方聯繫通道,並成為與國際弓道聯盟有業務聯繫的非正式成員,台弓協與港弓協正向成為正式地區會員而努力。
台弓協已於2014年正式成為國際弓道聯盟地區會員。
2013年4月,深圳弓道正鵠會通過港弓協途徑參與了國際弓道聯盟在名古屋組織的外國人特別講習會暨段位審查,併產生了第一位大陸本土的弓道練習者中的有段者。2014年4月上旬,深圳弓道正鵠會正式組團參加國際弓道聯盟講習會和審查,通過二段一名,初段三名。同月中旬,北京五輪館作為第二批參加審查,通過初段三名。

射箭七障


喜樂侵心
憤怒傷肝
悲傷損腸
疑惑傷脾
驚訝損胃
恐懼侵腎
憂鬱傷神
七徠情者「喜、怒、憂、思、悲、恐、驚」。
七情太過,所傷者即為「射箭七障」。

基本道理


弓道
弓道
弓的長度大概有2.2米。
繩文時代初期(公元前13000年)開始創立 原始的弓 簡陋的弓配以石制的箭鏃,主要用於進行狩獵
彌生時代(公元前5世紀)開始創立丸木弓沿用至今,作為武器使用 丸木弓,是日本和弓之一,但在平安時代后就不使用。國內有部分無良廠商編造“丸木弓/木丸弓性能優異”的訊息,兜售假的和弓,並更改了弓道詞條,下述內容即當時修改的內容,聊供一笑:
丸木弓是早期和弓的雛形他吸收了漢弓的特點和曲線,丸木弓也有地方叫做木丸弓因其射殺力量大中箭人異常痛苦如古代接受 木丸刑法 所以有些地區也稱作木丸弓。坂東武士全部配備丸木弓,也因此平安時代中後期和鎌倉時代有”坂東武士天下無敵”的說法木丸弓主要適合兩軍對壘時和城堡防守時作戰,當箭簇射光后敵軍已經接近弓箭手,弓箭手會卸下弓弦將鐵制槍頭插入弓的一端,作為長槍兵作戰。木丸弓因為本身為單體弓製作而成,其結實耐用每月養護費用是購買弓時總價格的0.08%到0.16%也是保養費用最低的弓。平均使用年限為35年。弓衰變為每年0.031公斤。弓形角度形變為每年0.88度。是日本初中,高中,大學體育課和弓道社團的必用弓。木丸弓年產量為55萬張。除了日本本國消費外,木丸弓因其經久耐用也是出口量最大的和弓,站和弓出口總量的93%。木丸弓的製作手藝也成為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中期(公元10世紀)開始創立 伏竹弓 粗略地配合木與竹製作的合成弓
平安時代後期(公元12世紀)開始創立三枚打弓 以竹從前後包裹著木芯所製成的合成弓
室町時代中期(公元15-16世紀)開始創立四方竹弓 由四片竹包裹著木芯的合成弓
江戶時代(公元17世紀)開始創立 弓胎弓 接近現今和弓制式,弓、箭和弽(持弓手套)都頗具規格竹木複合弓胎弓因其形體優美是弓道練習常用弓之一在弓道用弓比例中為18%,丸木弓比例是32%,玻璃鋼纖維弓27%,半弓、笱即弓為11%、伏竹弓,三枚打弓,四方竹弓,等和弓12%竹木複合弓胎弓優點:形體優美是適合表演使用,缺點是容易損壞,特別是上下關板在與竹子結合處容易斷裂。為了保證竹弓韌性,需要長期養護。養護費用極高僅次於笱即弓。每月養護費用是購買弓時總價格的3.67%到7.28% 。平均使用年限為6年。弓衰變為每年1.23公斤。弓形角度形變為每年2.18度。
昭和46年(1650年)至現代 玻璃弓 運用玻璃纖維或碳纖維製作的弓,硬度及彈性兼備,玻璃纖維弓平均使用年限為7年。弓衰變為每年0.23公斤。弓形角度形變為每年2.35度。
事實上,以上這些內容,以及所謂的一些統計數據,均為無良商家順手編造,目前日本以玻璃纖維/碳纖維層壓弓和竹弓為主。

禮儀


如同中國一樣,弓道射箭作為日本古代的民族形式體育,具有豐富的哲學內蘊。它不但要求射手要具有高超的射箭技術,還要求射手在“道”的指引下,完成身、心和弓箭三者的高度和諧統一,以表達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對力量美與準確美的嚮往和享受,最終融化成為對真理的追求和崇拜。
弓道
弓道
弓道講求高強度的基本功練習,最主要的訓練方法是對某一個基本動作千百次的重複練習,直至矩,精確無誤。通過這種周而復始練習方法,不但可以達到提升射手技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練習者通過“術”的練習以達到“心”的磨鍊,逐步領悟到弓道的“道”。
重視禮儀是日本弓道最大的特點之一。這源於之日本武道對和諧與道德的追求,也與日本民族崇尚禮儀的文化傳統有直接關係。弓道的基本原理是,練習者為了的高技術水平,必須首先認真的掌握弓道的各種禮儀,並貫徹於練習活動之中,乃至於曰常生活之中。只有通過行為上的高度約束與心身的統一,人才可以心平氣靜,進入一種“道”的狀態。在這方面,弓道無疑得益於中國古代的射禮,而日本的弓道家們也承認這一點,他們甚至認為,日本弓道在某種程度上乃是中國古代射禮的延續與本土化。
練習弓道前的禮儀過程已經不像古過去那樣細瑣複雜,有趨於簡單的傾向。然而,簡單並不等於敷衍了事,更不代表著表演“作秀”和浮躁化。短短几分鐘的儀式,仍然要求全神貫注,莊重肅穆,一絲不苟。執弓之前,要求射手面向目標,身體直立,聚精會神,以達到神清氣定的狀態。要求在放射之前必須努力排除心中的雜念,並要認真的思考和明確射箭的目的與意義。在完成上述的精神調整的階段后,習射者儀態自然平靜,動作沉穩而節奏清晰,然後才可以射箭了。

傳播影響


弓道
弓道
關於日本弓道的產生,各家說法不同。《弓道》的作者認為,弓道是日本的古代射術在受到日本的神道 與古代中國的禪學影響下產生的。在形式上,它既繼承了日本弓術的特點,又吸收了中國射禮的內容。在拋棄中國射禮繁複的禮儀的同時,又將禪宗中的許多理念融入其中。所以,日本的弓道練習者所講的很多東西,如“一射,一生也”、“射如流水”等,可以說禪味十足,耐人尋味。
日本人認為,弓道雖然日本人早在鎌倉時代(1185-1333)時代開始,武士們就開始接受中國的禪學,以此做為修身的一個內容。但是,禪學對弓道的影響大部分始於17、18世紀的江戶時代,也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發展到成熟的時候。正是那個時候,日本人將“弓術(Kyujutsu)”正式更名為“弓道(Kyudo)”,完成了從“術”到“道”的理念上的升華,從而為日本弓道開啟了一扇“求真”之門,從此,習射不只是為了掌握和提高射術,更重要是為了提升自已的人格品位。同時,弓道並沒有放棄“務實”的本質,仍然強調刻苦練習,以無止境的技術訓練作為通往弓道制高點的必由之徑。弓道的格言是:“無論是一千支箭還是一萬支箭,每一支都應該是一次全新的發射!”
如同許多的日本傳統文化形式一樣,在弓道身上也可以找到很多中國的影子,找到受中國影響的痕迹。日本私人練習弓道時所使用的稻草靶(Makiwara),由草席捲制而成,這是源於中國,主要是受了明代中國射學家高穎的《射學正宗》的影響,日本弓道練習者多對《射學正宗》中的《妄射稿砧之惑》的典故耳熟能詳。《射學正宗》是日本江戶時代東傳日本的,當時日本的著名學者荻生沮徠將包括《射學正宗》在內的多種中國射書引入日本,並匯刻成一部叫做《射學類聚國字解》的射學叢書,從而對日本弓道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在弓道的圖像資料中還發現,許多弓道場的射靶中間,總是寫有一個“鵠”字,這無疑來自中國,孔子說:“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這裡的“正鵠”就是射箭用的靶子。
弓道從日本本土向外傳播的歷史,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根據《弓道》的介紹,二戰以後,歐根·賀里吉爾的《日本射箭藝術中的禪學》(《ZenintheArtofJapaneseArchery》)一書,是第一次將弓道介紹到西方的書,而真正發展起來則是二十幾年。弓道無疑是一種很美的運動。它美,不僅因為它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東方韻味,同時,還顯現出來一種求“真”的專一與執著,一種堅持不懈而沉穩綿延的力量感,這對每一個現代人都具有吸引力。這是弓道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弓道之所以保留至今,又能走出國門,逐步被西方人所接受,並融入西方社會,這與日本人珍愛自已的傳統文化,政府和民間人士又不懈地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已任的做法是分不開來的。一百多年來,日本經歷了比我們更加宏闊更加深刻的現代化轉型,也經歷過西化思潮對傳統的強烈衝擊。但在保存傳統文化,特別是民族體育文化方面,他們做得比較好,比較成功。以弓道而言,日本在接受了國際射箭運動的競技模式和規則之後,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已的弓道。相反,弓道仍在發展,而且發展的更好了。一個重要原因是研究工作開展的比較好,相關著作甚多,而且大多數著作都比較認真規範,不以附會玄虛自欺欺人。近些年來,有關弓道的工具書如《弓道辭典》、《弓道書總攬》等,也相繼問世,很加提高了自身的學科品位,吸引了國內外的研究者紛紛介入其中。如此,弓道不僅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也堂而皇之地的走進高等學府的講堂。

中國道場一覽


天津體院求實館弓道場(已停用)
北師大珠海分校求真弓道館弓道場(學生用,5/6射位,28米標準近的場)
深圳市福田區正鵠弓道場(社會人弓道場,2/3射位,28米標準近的場)
北京市五輪館亮馬橋弓道場(社會人弓道場,28米)
北京市五輪館勁松弓道場(社會人弓道場,20米)
北京市五輪館中關村弓道場(社會人弓道場,28米)
香港弓道協會銅鑼灣道場(社會人弓道場,3/4射位,22米)
台灣弓道協會南港運動中心(社會人弓道場,3-5射位,28米標準近的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