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
古生物學領域的科學研究者
古生物學家是專精於古代生物研究的科學家,主要以查化石中的植物、動物殘餘物來進行研究推斷、科學總結闡述。因為化石中有機生物的殘餘物大多透露了古生物結構、環境、演化和分佈的細節。
古生物學家(Paleontologist)
古生物學家
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
古生物學家愛德華
名字 | 出生 | 地位 |
裴文中 | 1904 01.19 | 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 |
楊鍾健 | 1897 06.01 | 古生物學家 |
李四光 | 1889.10.26 | 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 |
董枝明 | 1937.5.21 | 古生物學家. |
郝心 | 1998.6.22 | 古生物學家. |
孫雲鑄 | 1895.11.2 | 古生物學家 |
邢立達 | 1982.7.25 | 古生物學者 |
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
古生物學家正在研究肉食恐龍化石
古生物學(地球生物學—Geobiology)是生命科學中唯一具有歷史科學性質的時間尺度的一個獨特分支,研究生命起源、發展歷史、生物宏觀進化模型、節奏與作用機制等歷史生物學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又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保存在地層中的生物遺體、遺跡、化石,用以確定地層的順序、時代,了解地殼發展的歷史,推斷地質史上水陸分佈、氣候變遷和沉積礦產形成與分佈的規律。是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的交叉科學。
古生物學家胡耀明
古生物學家列文虎克
它的研究側重於實現三大目標:地史中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各生物門類的系統演化關係研究以及古代環境-氣候與生物界之間的協同演化關係研究。古生物學與進化發育生物學、分子系統發育學的交叉、融合對深入了解宏演化(Macroevolution)的進程和模式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在不同時空尺度下的生命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和反饋(包括全球變化)的機制研究方面,古生物學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古生物學科在我國自然科學領域中最具顯示度,而我們專業已經在兩棲-爬行類起源及演化、早期陸生維管植物演化、生物演化與環境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和特色。
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塞里諾
古生物學家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古生物專業設有碩士點、博士點各1個。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兼職)1人,長江特聘教授1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教員承擔了大量國家重大科學基礎研究項目,並與十餘個國家科學家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為高素質人才的 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古生物學專業設有國家理科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基地,專門設有“地質獎學金”(人均5000元/年),以鼓勵學生進入本專業學習。該學科的學生除了完成學校以素質培養為主的基礎課程外,還要學習地質學和生物學的各類課程,能適應社會各部門的科研、教學、管理需要。
通過4年學習,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修養和身心素質教育,初步掌握生物學、地質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了解當代生物學、地質學和環境科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具有從事科學研究、高等教育、科技開發和行政管理能力;為有志於進一步學習、研究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基本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