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

劉東衢小說作品

《遠方》是當代小說家劉東衢的一部生態寓言類小說,首刊於《小說林》發表。

內容簡介


秋日的一個周末,初中女生“真真”隨父親去鄉下接沙婆婆進城。沙婆婆依湖而生,是父親的救命恩人,現在鄉間遍挖沙塘,“沙蟲”肆虐,父親擔心沙婆婆受到傷害,想接她到城裡避一避。真真從不關心鄉下生活,更不了解沙蟲,而父親希望她了解自然、生命和簡樸的鄉村生活,執意要她親身經歷一番。
真真很快被清新的湖邊景緻吸引,而近十年的工業蠶食,也令這片湖水瀰漫著一種詭異、恐怖的氣氛。真真後悔來到這裡,她更不明白沙婆婆為什麼寧願守著這片湖,也不願回到城裡。

編輯推薦


“遠方”,令人不禁想起宮崎駿的《千與千尋》。
陰森、奇幻中蘊含著動容的溫情。
水裡的“沙蟲”實則隱喻了陸地上的沙塵暴。

作者簡介


劉東衢,青年作家。讀過中文系。做過銷售員、影視編輯、記者。曾任北京某影視文化公司副主編。在《大家》、《花城》、《散文》、《芙蓉》、《小說選刊》等期刊發表作品。有合集《灰錫時代》、《飛翔》。電影作品《花與棋》和微電影十幾篇。江蘇省作協會員。

章節賞析


初夏,流速緩慢的河水像一面鏡子,槐花對著它整理上衣,把長長的辮梢咬在嘴裡,捲起袖口,然後將衣服放在一塊平坦的青石上,用木椴有節奏地捶打。橋上站滿了男人,他們吸煙嗑瓜子,把煙頭和瓜子殼吐到橋下邊。槐花阿姨喜歡被人圍觀,當她洗完了一遍,發現身邊沒有其他女人陪伴時,她就把衣服再洗一遍。
穀倉內,槐花阿姨端坐在紫漆方桌前,長長的辮子解開了,像一面黑色的披風。她手持一把梳子,桌上立著三面鏡子,她那麼僵硬地挺直脊背,許久才把鏡子里的目光移開,望著膽戰心驚的父親問:“我是不是老了?”
她的臉色像使用很久的橡皮擦,周身散發出霉雨季節槐樹皮的氣味,遲緩的目光就像鉛筆刻出來的那樣,父親覺得,在那一年裡,她一直生活在一幅素描畫里。一經落筆,她的樣子就永遠固定下來了。
暮色從湖面上悄悄地升起,一塊塊果脯狀的雲團在天空中緩慢移動,陽光穿過它們,變幻的顏色染紅了整個湖面。微風吹來,機器聲、馬達聲、喧鬧聲混雜在一起,光點也變得晶瑩起來,好像隨時有無數條絲線把它們穿起來拿走。在那些寬闊的河道上,我又看到了一些廢舊或閑置的漁船,有的殘骸斜插在泥里,就像一把鏽蝕很久的鐵劍,或者簪子,渾身是青苔和紫褐色的水草,隨後就被無法抗拒的黑暗蒙住了。
我們越走越遠。最後只能看到一個虛幻的紅點。那些聲音也離我們遠去了,四周是一望無際的黑水,濃得像塊布一樣,我的感覺,好像我們在經過某個沒有燈光的長廊。每隔一段行程就會顯現幾間閃爍著燈光的草屋,狗的叫聲也像是被人投擲到河裡似的。
天已經黑了,到處是青草和河水的氣息。河水很安靜,一動也不動,像個熟睡中的孩子。我坐在船尾,望著閃閃爍爍的星空,感覺像要融化在那裡。
爸爸接過婆婆扔來的尼龍纜繩,結實地系好后,問她:“這裡就沒有其他人嗎,專門打撈落水孩子的?”
我不去管他們。我這把歲數,沒什麼事情做呀,不能讓他們跟野狗野貓那樣的,在河裡爛掉,再喂沙蟲吧。”
我站在船頭,張開胳膊。爸爸伸開手,我一下子跳到爸爸的懷裡。
在機器的鳴叫中,那隻紅燈籠漸漸消失在黑暗濃稠的夜色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