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湖
大官湖
當年薜永貴帶兵征西就曾駐紮這裡,一夜地震,不幸客死小鎮,他的金盔金甲至今沉在湖底的某個地方。他的墳墓就在廬山的某個山坡上。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一鄉,打在一幫。更有“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之說。可如今大官湖中世界,唯有索取的“迷魂陣”隊伍在不斷壯大,且不停息地捕撈著,以至在魚種繁殖的禁捕期也絲毫沒有曬網歇息之日。那些魚管部門也只管收稅得利,很少去過問保養魚業生態繁殖。試想,再多的水利資源,再這樣下去最終也會變得山窮水盡的。靠湖水養活的日子已為期不多了。位於皖西南長江北岸的大官湖,以及相連的湖泊中,游移著一群坐守湖中的漁戶,聽說他們大多來自山東,從何年月遷移到此,並布施“迷魂陣”捕魚無人考證。如今大官湖幾乎被這些外來的漁戶所壟斷,當地漁民頻臨失業的危機。
“迷魂陣”世家利用這種獨特的、絕無僅有的先進捕魚術,在湖中以捕魚為生度日。由於“迷魂陣”的陣式科學,捕魚的厲害,因而收入很可觀,且操作起來輕便,省時省工,只要拿著魚簍去聚魚袋裡取魚即可。這種捕魚的方式往往令湖邊的當地漁民嘆為觀止。“迷魂陣”世家的法術是少能外傳的,他們在水中過著清靜悠閑的日子,以船為家,生活很是康泰平安。
“迷魂陣”世家裡的姑娘、小伙們雖然常居於湖中,但在勞作之餘卻也能趕上生活的時尚。他們時而上街去買上幾件新潮的服裝;看場武打、槍戰電視錄像或電影;燙上一個爆炸式或拉絲頭型,然後照一張彩色照片,放入像框,懸掛於船艙。他們大都沒什麼文化,但有上輩的傳教也能算上一筆清楚的口頭帳目。
隨著改革開放,商品經濟的發展,也給這些“迷魂陣”世家帶來經濟上的繁榮富裕。如今的他們再也不需要自己上街去賣魚了,那些湖岸邊的二路販子每天天不亮就趕來,划著小船在等候他們取魚歸來。他們在湖中批發魚物的價格,也沒有給二路販子更多的利潤餘地。魚戶的主子們上街採購生活物品的同時,也在關注著市場行情,隨著市場行情的波動而做相應的價格調整。再精明的販子在他們那也得不到更大的便宜,惟恐生意被別人奪去,在做生意之後,同時進行著禮尚往來,以便增進友誼和交情。但這樣益發使魚戶們變得見利忘義、以至更加苛刻起來,顯示出他們與別的商人一樣具有的經營奸詐。
“迷魂陣”世家在湖中的長久居住、捕魚對當地漁民的直接影響,激起了尖銳的敵我矛盾,以至發生聚眾搗亂、損壞“迷魂陣”的事件。而“迷魂陣”世家的團結應戰,齊心協力一致對外,其勢也是不可低估。善者不來,來者不衫,大有一決生死,置生命於不顧的厲害。看,“迷魂陣”世家中有人竟然端起了獵槍,瞄準湖邊的漁民們。
人傷物毀,“迷魂陣”世家與當地漁民之公憤已結為血恨深仇,持槍殺人的違法行為豈能輕易饒恕?當地人們只有訴諸於法律部門,以至告狀到省直機關,所得結果卻是杳無音信。究其因由,“迷魂陣”世家早已利用財物收買好官位職守的權威人物,上達縣、地、省,下有水利、公安、湖管部門;而那些鄉、村首領人物有的居然也被利慾所惑,偶爾借買魚之機,上“迷魂陣”世家的船上去山珍海味、酒肉一頓,連吃連帶,並有紅包相送,何樂不為?
最終“迷魂陣”變得更加耀武揚威、無法無天起來,獨攬公共大湖之河水得利,當地漁民有的只好改從他業,投奔陸岸去尋求其他生機。
卻說湖邊當地漁民中,偶有好奇者,仿“迷魂陣”外觀形狀,自行設計了一套新的“迷魂陣”,居然成功獲益,於是擴大經營,卻也生財發家了。眾鄉人們見之眼紅,紛紛登門求教者絡繹不絕。隨後,大幅度的壯大、發展,一個龐大的“迷魂陣”隊伍形成了,遍布大官湖泊,各攬一片領地。
在當地漁民的“迷魂陣”隊伍大批分割湖泊之後,那些早先來此立業的“迷魂陣”世家又做何反響,而旅居何處?也能為水利資源的日趨枯竭而擔憂么?
後記:以上的文字是十多年前寫的,顯然與當今的湖景對比起來很是有些陌生。我今年回鄉時看到的大官湖,很是讓人有些感嘆滿懷!人非物亦非,如今的大官湖已被四分五裂,或被圈攔圍養,或被雜草野蒿佔據,或被農田流出的化肥農藥所污染。往日的風帆竟舟不見了,清澈見底的湖水不見了,夏日水中嘻戲的孩童不見了,“迷魂陣”隊伍也不見了。
新建垂釣區2000畝,遊樂衝浪區5000畝,及觀景台、碼頭、停車場、辦公樓等輔助設施,打造集垂釣、水上觀光、旅遊、住宿、餐飲於一體的生態漁業旅遊休閑中心。總投資2540萬元,其中自籌資金760萬元。 2006年利用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條件,開發湖泊旅遊休閑項目。實現年利稅910萬元,同時可直接吸納安置就業人員200人,帶動相關產業從業人員近3000人,經濟及社會效益顯著,發展前景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