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是2005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愉主編。
本課題的研究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重大意義。作者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以“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外國經驗,完善司法制度”為宗旨,廣泛參考了中、英文資料,反覆論證,精益求精,力求在結構完整、邏輯嚴密、論述深入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創新。
范愉,,河北威縣。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1987年),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博士(1994年)。曾在西藏自治區婦聯、西藏師範學院、最高人民法院高級法官培訓中心等單位工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比較法學、糾紛解決,以及比較司法制度和比較民事訴訟法等。主要研究成果有:《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非訴訟程序(adr)教程》(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年;日文論著《權利的實現及審判》、《中國審判制度及其理念的研究》等;譯著《比較法》等。並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雜誌上發表有關法理、比較司法制度、糾紛解決等方面的論文多篇。
今,訴訟案件劇增普遍社。傳統審判制益沉訴訟負荷,始顯;訴訟審判遲延題,構眾“近義”障礙司制危,引球範圍司改革運。各替糾紛決式( ,簡稱adr)應運而生並逐漸得到各國立法、司法機關的重視。多元化的社會需要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在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依法治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
緒論 |
一、ADR的發展及其啟示 |
二、研究糾紛解決及ADR的方法論 |
三、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 |
第一章 和諧社會與糾紛解決 |
一、法治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
二、糾紛解決與社會和諧 |
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價值 |
四、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形態 |
五、我國社會現實與糾紛解決機制之重構 |
第二章 糾紛解決機制概述 |
一、糾紛解決機制的概念及其內涵 |
二、糾紛解決機制的類型與模式 |
三、各種糾紛解決方式述評 |
四、糾紛解決機制的趨勢展望 |
第三章 ADR的基本原理 |
一、ADR的含義及基本特徵 |
二、ADR的價值分析 |
三、ADR的主要形式 |
四、ADR與中立第三人 |
五、ADR的法律效力 |
第四章 民事司法改革與ADR |
一、概述 |
二、英國民事司法改革與ADR |
三、美國民事司法改革與ADR |
四、中國民事司法改革與ADR |
第五章 ADR的經濟分析 |
一、訴訟糾紛解決模式的資源及其衝突 |
二、ADR產生的經濟學必然 |
三、ADR與訴訟互動的經濟分析 |
第六章 談判的原理 |
一、概述 |
二、談判的優點與局限性 |
三、談判的原則 |
四、兩種談判理論及其利弊分析 |
五、談判技巧及倫理道德問題 |
第七章 談判的程序與實務 |
一、概述 |
二、談判的準備 |
三、談判的開局 |
四、談判的磋商與僵局的處理 |
五、談判的終結 |
六、談判者的素質 |
七、談判行為的法律後果及其風險防範 |
第八章 調解的原理 |
一、調解的概念與特徵 |
二、調解的形式與分類 |
三、調解與法治 |
四、法院調解制度的完善 |
五、人民調解制度的完善 |
…… |
第九章 調解的程序與實務 |
第十章 仲裁的原理 |
第十一章 仲裁的程序與實務 |
第十二章 調解與仲裁相結合 |
第十三章 附設於法院的ADR |
第十四章 律師與ADR |
第十五章 電子商務糾紛與ADR |
第十六章 醫療糾紛與ADR |
第十七章 勞動爭議與ADR |
第十八章 家事糾紛與ADR |
第十九章 建築糾紛與ADR |
第二十章 消費糾紛與ADR |
第二十一章 環境糾紛與ADR |
第二十二章 ADR的發展趨勢 |
附錄 |
二、藝術家的神思 |
三、藝術家的形象記憶力 |
四、技巧與體驗的同一性 |
五、常人通過藝術家而成為藝術家 |
第二節 藝術創作的本質和過程 |
一、藝術創作是對“新經驗”的發現與開拓 |
二、藝術創作中的情感 |
三、藝術創作中的構思 |
第三節 創作衝動、創作靈感和藝術傳統 |
一、創作衝動 |
二、創作靈感 |
三、藝術傳統與藝術創新 |
第四節 作品演繹中的創造問題 |
一、藝術作品的二度創造: 表演藝術 |
二、演繹與文本: 以音樂為例 |
第五章 藝術作品的接受 |
第一節 審美經驗的基本性質 |
一、原始審美經驗與藝術批評 |
二、審美經驗的非功利性 |
三、審美沉思 |
四、 “迷狂狀態”的秘密: 重建知覺整體 |
第二節 作品接受的過程 |
一、作品接受的過程(一): 預備情緒 |
二、作品接受的過程(二): 感受性回憶 |
三、作品接受的過程(三): 逗留 |
第三節 作品接受的歷史語境 |
第六章 五大類藝術的感知特性 |
第一節 建築藝術的感知特性 |
第二節 雕塑藝術的感知特性 |
第三節 繪畫藝術的感知特性 |
第四節 音樂藝術的感知特性 |
第五節 文學的感知特性 |
結語 當代藝術的特徵與問題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