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安徽省休寧縣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工序繁雜,採取特定“虎骨樹”木料,經過選料、車盤、分格、清盤、寫盤、油貨、安針等七道嚴格的工序來製作羅盤

2006年5月20日,萬安羅盤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49。2018年5月1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歷史淵源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工序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工序
萬安羅盤製作業至遲興起於元末,在明代得到發展,清代中葉進入鼎盛時期。
萬安羅盤業最早的名店,是在明清時期聞名全國羅盤業界的方秀水羅經店。隨後,相繼誕生的名店有胡茹易、胡平秩和吳魯衡等。
清初休寧縣萬安人趙吉士在其著作《寄園寄所寄》就寫道:“風水之說,徽人尤重之,其平時構爭結訟,強半為此”,足見徽州風水的盛行。而這種對於風水的追逐,無疑為羅盤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在此情勢下,萬安羅盤業應運而生。
清雍正元年(723年),一代羅經大師吳國柱(字魯衡,1702-1760)於休寧縣萬安鎮上街創辦吳魯衡羅經店。
吳魯衡羅經老字號
吳魯衡羅經老字號
清代末年,萬安羅盤製作業由於戰亂原因一度衰敗。
民國初年(約1912年),隨著徽州社會經濟的逐步恢復和發展,萬安羅盤製作業重振輝煌並延續至20世紀60年代初。
新中國成立后,由於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全國大範圍影響,萬安羅盤因涉及迷信風水等問題,其製作業被停頓近20年。
1982年,中國改革開放不久,全國各行各業開始振興起來,萬安羅盤製作也相繼恢復了生產。
1992年,傳承人吳水森註冊成立“休寧縣萬安吳氏嫡傳羅經老店”,繼承吳魯衡羅盤製作手工傳統技藝的同時,實行產、學、研相結合。

工藝特徵


萬安羅盤產品展示
萬安羅盤產品展示
萬安羅盤的磁針呈鐵絲條狀,指南的一端塗以紅漆。根據磁針裝置結構的不同,羅盤被分為“水羅盤”和“旱羅盤”兩類。根據羅盤的直徑尺寸分,約有幾十種,即2、2.5、3、3.5至16英寸。按盤式分,主要有“三合盤”、“三元盤”、“綜合盤”“玄空盤”、和“朱子盤”等。
萬安羅盤主要以優質木材“虎骨木”和白果木(銀杏樹)兩種,製作盤底,外面塗以桐油清漆。羅盤的盤面上,從中心向外作若干個同心圓,除中心部位做成圓形凹槽(即天池)放置或安裝磁針。依次由里向外按圈分層,早期分層少,只一二層,后漸增多達幾十層。由於各家所依據的風水理論不同,製作的羅盤分層分度也不盡相同。明清時期有所謂“正針”、“縫針”、“中針”、“天盤”、“地盤”、“人盤”等堪輿標準之爭議,其中較有影響的一派主張三針合用(術語稱“三合法”),其盤式以萬安羅盤為標準。
萬安所產羅盤設計獨特、選材考究、製作精良、品種齊全,被奉為羅盤正宗,享有“徽羅”、“徽盤”的美譽。

工藝流程


萬安羅盤繼承了中國傳統的羅盤製作技藝,在長期生產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對技藝流程和技藝手法有嚴格的要求。製成一具羅盤,一般要經過七道工序,分別為:選料、車盤、分格、清盤、寫盤、油貨、安針。

基本工序

最嚴的工序一:分格
最嚴的工序一:分格
第一步、選料:要精選特等木料“虎骨樹”(學名重陽木);
第二步、車盤:是將毛坯車圓成型,然後 挖好裝磁針的岡孔,而後以細砂紙和木賊草進行磨光;
第三步、分格:依照不同 型號、盤式的圖譜,從同一圓心以長短各別的半徑圓周為橫格,再按陰陽八卦天干地支等刻直格。依推數派系,諸家盤式分別刻畫,不許有絲毫的誤差;
最嚴的工序二:寫盤
最嚴的工序二:寫盤
第四步、清盤:分好格度的盤面,需要經歷再一次的清理與磨光,即將盤面刻畫處進行滲黑處理,並清理乾淨,以細砂紙和木賊草再次磨光;
第五步、寫盤:根據不同的盤式,在盤面 上用蠅頭楷書寫出分格中的內容。一個十二寸的盤,要寫接近四千字,這是很見功力的一道工序。因為古人們相信,這小小的羅盤能夠指示禍福,而一個細微的差錯也許就會指示出完 全不同的結果。這種精準性無疑是判斷一個羅盤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
最神秘的工序:安針
最神秘的工序:安針
第六步、油貨:又稱抹油。用熬煉出的上好桐油封住寫好的盤面,是一道傳統的製作工藝。一面好的羅盤,抹油多達十幾遍,油好一遍,打磨一遍,重複十幾次之後,盤面的閣案便永久地生長在了木料里,油好的羅盤也會呈現出完美的色澤,百年後仍光潔清晰;
第七步、安針:這是羅盤製作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萬安羅盤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藝所在,更是萬安羅盤的真正秘密所在。為了使這項核心技藝不致泄密,傳統老店采川“傳媳不傳女”的規矩,並且由店主親自在密室內單獨操作。

關鍵工序

其中,最嚴格的工序,是“分格和寫盤”,它要求羅盤製作技工依照不同型號和盤式的秘藏圖譜,用毛筆蠅頭小楷,依各種盤式書寫分格的內容,須嚴謹細心,端正無誤。
而最關鍵和神秘的工序,則是第七道“安針”。要先將特製鋼針置放在天然磁石上經半個月的磁化,然後再精密地測定磁針的重心並牢固地安在圓孔里的支點上,並保證指針實現無阻力自由轉動。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傳承代表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傳承代表
萬安羅盤承載著中國古代天文學、地理學環境學、哲學、易學、建築學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傳承著磁性指南技術及相關技藝,為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社會史、人居環境及古徽州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資料。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的羅盤已經沒有了太多的實用價值,但作為一種工藝品,萬安羅盤卻依然是旅遊者、文化學者等的最愛。但是,由於萬安羅盤的實用功能逐步退化,市場需求萎縮,老藝人先後離世,後繼傳人缺乏,羅盤製作技藝瀕於消亡,亟待保護利用。

傳承人物

吳魯衡羅經店第七代傳人吳水森
吳魯衡羅經店第七代傳人吳水森
吳水森,男,1949年6月出生。2009年5月,吳水森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申報。項目名稱: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2012年10月,由萬安吳魯衡羅經老店有限公司投資300餘萬元建設萬安羅經文化博物館
2014年1月,吳水森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該工作室將積極發揮高技能人才在技術革新、傳授技藝、技術交流、技術會診、技能攻關和實現絕技絕活傳承方面的作用,繼續培養萬安羅盤製作技藝新人才。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2年9月24日,中國和德國聯合舉辦的“中國文化年·安徽周”在德揭幕,萬安羅盤傳承代表在這一周向觀眾現場展示了其傳統手工製作工藝,贏得眾多觀眾的喝彩。

重要展覽

2010年6月23日,在上海世博會上代表傳承人吳水森現場展示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同時展出100多件萬安羅盤,讓世界友人認識羅盤、了解羅盤。
2014年10月21日,安徽萬安羅經文化博物館內展示了各種羅盤,包括金龜、蓮花日晷硯台等知名羅盤,現場多位傳承人展示了七道製作工序,讓觀眾加深對萬安羅盤的印象。

榮譽表彰

民國政府農商部二等獎
民國政府農商部二等獎
1915年,萬安羅盤和日晷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獎。民國四年獲“民國政府農商部二等獎”。
2011年11月,在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休寧“金龜裝飾工藝羅盤”在展品評比中榮獲“金獎”。
2012年1月,在“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產品展”近千件展品中,黃山市4件萬安羅盤產品獲得1金、1銀、2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