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五山鄉的結果 展開

五山鄉

雲南省彌勒市鄉鎮

五山鄉位於彌勒市西南部,東接虹溪鎮,徠南連巡檢鎮。全鄉轄四家、覓利、箐口、烏衣、牛平、舍姑、則居、石頭寨8個村民委員會,有49個村民小組50個自然村。常住人口15598人(2020年)。

自然資源


全鄉國土面積366平方千米,轄8個村民委員會,49個村民小組,50個自然村,常住人口15598人(2020年);彝族佔總人口的95%;境內森林覆蓋率為44.1%。全鄉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玉米、豌豆為主要糧食作物,烤煙和畜牧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是典型的少數民族偏遠山區農業鄉。

行政區劃


五山鄉位於彌勒市西南部,東接虹溪鎮,南連巡檢司鎮,北鄰西一、西二鎮,山水連華寧,隔江望建水。鄉政府所在地四家村海拔1700米,距市區58千米。盤虹公路與連鄉公路在鄉政府所在地呈“+”字交叉,是西部民族風情走廊中間站。全鄉轄8個村民委員會,有49個村民小組50個自然村。
村民委員會四家覓利箐口烏衣牛平舍姑則居石頭寨

人口民族


2021年7月,彌勒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五山鄉常住人口15598人。

經濟


2007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636萬元,同比增長18.4%。工農業總產值完成5776萬元,其中,工業現價總產值956萬元,農業現價總產值4820萬元。財政總收入535萬元,其中地方一般財政收入418萬元,財政支出7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8元,增長10.7%。
2018年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2.6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75億元,工業生產總值8700萬元;成地方公共預算收入15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87元。

農業生產

2007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2493畝,糧食產量1131.3萬公斤。大春完成測土配方、雜交玉米規範化栽培27003畝,玉米豐產示範4800畝,推廣優質小麥25785畝。烤煙生產勢頭良好。全鄉烤煙種植10000畝,收購烤煙135萬公斤,比上年增加10萬公斤;均價達到12.13元,比上年增加0.21元;上等煙比例佔64.53%,兌付給煙農煙款1594.9萬元,畝產值達1595.10元,農民人均烤煙收入達938.29元,增長2.36個百分點。冬季農業開發有新突破。發展中豌6號菜豌豆609畝,珍珠豆406畝,試種美國蠶豆250畝;全鄉種植冬早旱地蔬菜1265畝,比上年翻了2.8倍。
2018年,糧食總產量1.6萬噸;種植烤煙1.43萬畝,產量1930噸;牲畜出欄9.4萬頭,禽出籠90.8萬羽,蛋奶肉產量1萬噸;發展特色產業柑橘7000餘畝,投產4000餘畝,預計實現產值5000餘萬元;冬季農業開發種植菜豌豆1.25萬畝,產量1萬噸,產值3000萬元;發展種植高產荷蘭豆600餘畝,產量500餘噸,實現產值400餘萬元;發展李子種植1000餘畝,皇冠梨3000餘畝。

畜牧業

做好疫病防疫和肉牛凍精改良等畜牧科技推廣,提高科技措施入戶率,積極推進牲畜圈舍的規範化建設,指導農戶依靠科技措施發展畜牧產業。年末大牲畜存欄10742頭,牛出欄3400頭;山羊存欄11110隻,出欄5100隻;生豬存欄9862頭,出欄肥豬12100頭。設置養牛示範戶4戶,全年實現畜牧產值1894.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9.3%。

林業

2007年封山育林5700畝,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2000畝,退耕還林1055.82畝,退耕還林糧食折現補助農戶資金27.45萬元;沼氣池建設72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投入經費26.7萬元,抽調縣、鄉、村工作人員187人,確權7103宗41.36萬畝,確權面積居全市第一。完成核桃種植3298畝,其中:連片種植1600畝,零星種植1698畝。重點抓好四家581畝、箐口300畝、連鄉公路旁719畝的連片示範種植,帶動全鄉核桃種植向產業化、規範化發展。完成連鄉路旁兩排26公里1.5萬株核桃行道樹種植,構建五山綠色經濟走廊。

鄉鎮企業

2007年,全鄉有鄉鎮企業168戶,從業人員260人,總產值1178萬元。

勞務輸出

2007年,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734人,市內130人、省內287人、省外323人,連年超額完成輸出任務,勞務輸出工作正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水利

2007年,投資336.4萬元建成人畜飲水及水利設施工程946件,其中投資201萬元建成地邊水窖670件,投資47.4萬元建成特困水窖158件,新建5000立方米水池1個,加固庫容13000立方米壩塘1個,解決了0.14萬人和0.1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改善灌溉面積0.41萬畝,增加蓄水量4.7萬立方米。完成從西二鎮保雲水庫至五山引水工程的前期勘測工作。

交通


2007年,投資120.98萬元,完成覓利2.84公里的彈石路、牛平7.48公里沙石路、拉里白5.03公里的砂石路、則居6.17公里砂石路。投資204萬元修建完成雲紅、烏箐、拉義三條通達工程38.06公里,到村公路基本實現砂石化或彈石化。

社會


集鎮建設

隨著連鄉公路建成通車、鄉域公路網路的逐步構建,生產發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五山農村經濟日趨活躍繁榮,小集鎮功能逐步健全。鄉黨委政府正積極爭取各行各部門的支持,做好五山鄉小集鎮的開發建設。

科技教育

鄉科協全年招收農函大學員120名。積極組織開展“9·17”科普日宣傳活動。通過以會代訓、發放宣傳材料、廣播、電視、標語和現場培訓等宣傳教育形式穩步推進新型農民培育工程。全鄉“兩基”人口覆蓋率達100%,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6%,小學完學率100%。高中錄取率達55.4%,中考成績躍居山區鄉鎮前列。投資100餘萬元建設五山中學學生宿舍樓及箐口完小教學樓;投資23萬元以“民辦公助”形式建成佔地807.50平方米的鄉示範幼兒園,結束了五山幼兒無上學點的歷史。

文化衛生

全年舉辦各種民間體育、民族歌舞比賽等各種文體活動50餘場次,觀眾累計達4300餘人次。全面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8個村衛生所投入使用,參合率達89.26%;新建衛生公廁34個,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深入持久開展。

扶貧濟困

全年發放農村低保金25.4萬元,城鎮低保金1.3萬元,五保供養金0.36萬元,定期救濟補助款12.7萬元,救濟糧食8290公斤,衣被3000床(件),補助3.7萬元完成特困戶危房修繕31戶。社會弱勢群體受到更多關愛,幫助4戶貧困殘疾人改造危房,喜遷新居,組織12名患者做康復手術。搶抓機遇,整合資金,認真組織拉里白、大麻配、大凹子、新房子4個村民小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惠及531戶2230人口,村容村貌明顯改善,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綜治創安

認真搞好“五·五”普法,不斷推動依法治鄉;做好安全生產宣傳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加大道路交通和非煤礦山整治力度,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建全創安工作台帳。2007年立刑事案件4起,破4起,破案率100%,受理治安案件6起,查處6起。由於防範得力,全鄉保持了“平安鄉鎮”、“無毒鄉鎮”、“無邪教鄉鎮”稱號。

文明建設

紮實開展“創建文明五山、創建文明村寨”為內容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舉辦“科學發展,共建和諧”演講比賽和迎奧運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發展氛圍。2007年有州級文明村1個,縣級文明單位1家,縣級文明村4個。有縣級民族文化傳習點2個,傳習人員26名,州級民間藝人2人,縣級民間藝人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