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綉坊

滾綉坊

滾綉坊,原名“袞綉坊”,是蘇州城區中南部的一條沿河小巷,為宋代六十五古坊之一。

地理位置


滾綉坊東起鳳凰街,與帶城橋下塘相對,西至烏鵲橋北堍平橋直街,與長洲路相對。

地名典故


袞綉坊乃宋代古坊,為名臣元絳故居所在。巷有“袞綉”牌坊,后將袞寫作滾傳訛至今。盧熊《蘇州府志》等均作袞綉坊巷,因巷有“袞綉”牌坊之故。《蘇州城廂圖》、《吳縣圖》標作滾綉坊巷,《蘇州圖》標作滾綉坊。
滾綉坊歷史悠久,宋代天聖五年進士元絳,官做到參知政事,文章和政譽都名重一時,據說辭官歸老后就住在巷內。知州章祐為他在巷西口立袞綉坊,巷因而得名。袞綉指古代三公(最高級官員)的禮服。後人不知袞繡的原意,於是以訛傳訛變成了滾綉,讓人以為那是以前刺繡人家的作坊。

古迹遺存


巷內向為顯宦大族所居。6號原為太平天國梁王府,共六進,雕樑畫棟,有後花園。41號原為吳氏義莊,創自明代,舊址后曾為滄浪區少年宮。巷內舊時又有清代尤侗故居“亦園”。26號顧宅、41號吳氏繼志義莊被列為控制保護古建築。

街巷風貌


滾綉坊
滾綉坊
巷長430米,寬6.7米,1982年改彈石路面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現為異形道板路面。
漫步滾綉坊就會感覺到,這是一條很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蘇州小巷。因為旁邊有了十全街,滾綉坊上除了住家居民外,行人並不多,顯得非常安靜。它旁邊的那條河道也是典型的蘇州水巷。這條河往東過帶城橋、星造橋直抵葑門。據說,以前城外婁葑鄉的農民經常沿河道搖船進城賣菜,滾綉坊的河埠頭就是臨時自發的農貿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