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街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轄街道
十全街是蘇州城區東南部的一條街道,東起葑門安利橋(安里橋)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全長2004米。原稱“十泉街”,因舊有十口古井的緣故。
十全街
乾隆南巡,駐蹕織造府,又嘗自葑門登岸,鳴騶開通,按轡徐行,百姓歡呼。天顏喜悅,大吏以為盛事,因皇上自號十全老人,遂改十泉為十全。
其實早在吳王闔閭時代,其子城就在十全街附近如今大公園一帶。由於與子城相近,十全街也就不免街市興旺、行人稠密、十分熱鬧,在那會兒就是姑蘇的繁華之地。而從那時起,十全街一帶就開了姑蘇賓館的先河。
十全街據史料記載,當時吳國共有三所客館(即現今的賓館),為烏鵲、升月、江風。其中升月就在十全街一旁的帶城橋東。而烏鵲就在十全街上的烏鵲橋畔,烏鵲橋則是因館得名。所謂烏鵲即喜鵲,古人有“鵲躁而行人至”之說,客館以烏鵲命名,不但理順還透著吉祥。烏鵲館沿十全河而築,舟楫可至,車馬可達,水陸都通甚是便捷。然歲月匆匆,怎奈館廢而橋存,卻無意中留下了十全街滄海桑田的印記。
改革開放前,鬧中取靜的十全街,曾是蘇州涉外賓館的集聚地,南林、南園、蘇州等賓館都坐落於此街。故“文革”期間,十全街一度被更名為友誼路,也成了十全街悠悠歲月中的一段小插曲。
改革開放后,國門洞開,到蘇州旅遊、考察的外國人都入住於十全街上的涉外賓館。精明的商人見機便在十全街上開出了一家家古董、字畫、工藝品店,遂形成了一條聞名遐邇的旅遊品特色街,十全街還由此上了國外著名的旅遊雜誌呢。上世紀八十年代,滄浪區政府精心規劃,在不失姑蘇味道的前提下,對破破落落的十全街進行了全面改造。改造中既保留了十全街上已栽了好幾十年的法國梧桐,也不失原來粉牆黛瓦、人家枕河的韻味,由此十全街變得越發的亮麗了。
十全街東起葑門橋,西出人民路,與書院巷隔人民路相對。長2004米,寬8~9米,瀝青路面。
2020年1月4日,蘇州市十全街發生塌陷,初步判斷十全街塌陷與水務部門河道清污導致地面下沉有關,多名沿街商戶稱已經關店撤離,事發時沒有商戶和顧客受傷。
十全街
可乘47路、游2路到三元坊(十全街)站下車到達。
或乘204路、501路、511路公交車到網師園北站下車到達。
十全街
十全街的彭氏被稱為蘇州四大家族之首
彭家大宅
據記載,彭家先祖在明初隨朱元璋大軍從江西來到蘇州后,便在十全街做了詩書禮樂之戶,從而盡得蘇州人的文才與靈氣。彭家的第一個會元是彭定求,彭定求的曾祖是明萬曆的進士,祖父彭德先是太學生,父親是清順治的進士,人稱“吳中醇儒”的彭瓏。康熙十五年,年僅28歲的彭定求連中會元、狀元,6年之後,其族弟彭寧求成了進士,50年後,彭定求的孫子彭啟豐也連中會元、狀元,成就了祖孫同為狀元世所罕見的輝煌。
書香門弟成了名宦世家,十全街上的彭氏家族不僅讓京城的官場知道了蘇州的彭家,更讓人知道了十全街的詩書風尚,這樣風花雪月詩情畫意的美譽,讓姑蘇城裡的人們即使在百年之後的今天講起這件事情,多少也是一件讓人感到難以釋懷的佳話。
南園賓館
在十全街上的“蘭陔草堂”,彭啟豐是閑來常吟詩,詩中有佳句,如今我們仍能讀到諸如“楊柳春風江上棹,杏花細雨酒家樓”;“疏風影動林捎月,宿雨涼生檻外山”;“鍾動運沉山店月,林疏鈄颭酒旗風”……這樣的佳句偶聯,其文采絲毫不遜唐宋風韻,讓人在感嘆中領略了江南文人的風姿綽約。
近代南園一度是蔣夫人宅園,現為南園賓館。十全街憑藉其獨特優勢,賓館雲集,有蘇州飯店、姑蘇飯店、南林飯店、南園賓館等。相傳南園曾為吳越廣陵王錢元璙治理吳地時,其子衙內指揮使文奉所創,花了三十年建成。規模之恢宏、建築之精巧為吳中罕見。園中有安寧廳、思玄堂;清風、綠波、迎仙等三閣;清漣、湧泉、清署、碧雲、流杯、沿波等亭;又有水榭諸勝景。成為文人墨客流連其間之地,把酒言歡。宋代文學家王禹稱為長洲信時,常在這裡攜客醉飲,曾寫下此詩:“他年我若功成后,乞與南園作醉鄉。”宋大中祥符年間,知州秦義加以整修,經常在此大宴賓客。宋大觀年,蔡京罷相欲東還,皇帝下詔以園賞賜。因此,京城曾流傳一首諷刺意味的詩:“八年帷幌竟何為?更賜南園寵退歸。”後來,南園成為朱勔的別墅。朱是為宋徽宗主辦“花石綱”而受寵的,因而俗稱朱家園。朱勔把園中不少奇珍異石搬到京城開封去營造御園,致使南園破壞嚴重。到了元代至正年間,廬山陳惟寅購得此園,因杜甫詩依綠水之句,便將園子改名為“綠水園”。園林雖近於破廢,但仍寬廣幽深,“猶可釣游而嘯歌”。園子明代後期歷經兵燹,逐漸淪為狐兔出沒之所。近代的南園,是姚冶誠(曾為蔣介石夫人,原吳縣北橋鄉人)的宅園,也是她偕在蘇求學的蔣經國、蔣緯國的寓所。1952年在此基礎上建成南園賓館,是建國后蘇州最早的國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