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大學

水產大學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恢復和發展了水產教育,其中,高等水產類高校曾設五所三系,分別是上海水產大學大連水產學院、湛江水產學院、廈門水產學院、浙江水產學院以及山東海洋學院水產系、天津農學院水產系、華中農學院水產系。

上海水產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04年,為抵禦侵漁、維護海權,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主張“漁權即海權”,向清廷倡議創辦水產學校。后經黃炎培襄助和首任校長張鏐竭力籌措,於1912年正式創辦,系中國最早的水產學校之一。1927年,學校更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農學院水產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水產學校,1929年恢復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校名。1937年因八一三淞滬抗戰,校舍毀於戰火,輾轉四川合川艱難維續水產教育。1939年先於國立第二中學成立水產部,後於1943年成立國立四川水產職業學校。1947年在上海復校,定名為上海市立吳淞水產專科學校,1951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專科學校,1952年組建升格為上海水產學院,成為中國第一所本科建制的高等水產學府。1972年受“文革”影響搬遷到廈門集美辦學,更名為廈門水產學院,1979年遷回上海原址恢復上海水產學院,同時保留廈門水產學院。1985年11月,經農牧漁業部批准,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隸屬農牧漁業部(1988年更名為農業部)。2000年起,學校由農業部划轉地方,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2008年3月,為適應國家海洋事業發展需要,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2010年,國家海洋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協議共建上海海洋大學。201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與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聯合發文共建上海海洋大學。
水產大學
水產大學

大連水產學院


大連水產學院(現大連海洋大學)是我國北方地區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農、工、理、管、文、法、經、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學校創建於1952年,前身為東北水產技術學校,1958年升格為大連水產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大連水產學院。2000年由農業部划轉遼寧省管理。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
水產大學
水產大學

湛江水產學院


湛江水產學院(現廣東海洋大學)學校的前身是創建於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她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產教育的發端,幾經遷徙之後升格發展成農業部直屬的湛江水產學院。1997年1月,湛江水產學院和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實質性合併組建湛江海洋大學。2001年12月,湛江氣象學校併入,2005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

浙江水產學院


浙江水產學院(現浙江海洋大學)坐落在舟山群島沈家門漁港。創建於1958年。原名“舟山水產學院”。1959年併入浙江農學院(現合併為浙江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成立后,該院易名為“浙江農業大學水產學院”,並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和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歸屬水產學院。1962年2月又與浙江農業大學分離,單獨辦學。1975年8月更名為“浙江水產學院”。1998年與舟山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浙江海洋學院,2016年更名浙江海洋大學

廈門水產學院


廈門水產學院(現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系1972年上海水產學院南遷廈門而成立。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上海水產學院和續辦廈門水產學院,學院一分為二,兩院於1979年12月起,各自獨立辦學。1994年10月,集美學村原五所高校合併成立集美大學,廈門水產學院也併入集美大學,更名為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山東海洋學院


山東海洋學院水產系(現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創建於1946年,其前身為國立山東大學水產系,是國內最早的水產學科本科教育學科點,涵蓋水產養殖學、漁業資源學和捕撈學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及增養殖工程、漁業經濟與管理、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和水產動物醫學4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學院為國內首個碩士學位(1984)和博士學位授權點(1986),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個水產學博士后流動站(1999)和首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000)

華中農學院


華中農學院水產系(現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創建於1970年10月,是全國農業高校中首個成立的水產系,1972開始正式招生。1993年11月18日經國家農業部批准撤系建院,學院197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97年開始招收博土研究生,現有本科-碩士-博士相銜接、完整的水產學科體系。

天津農學院


水產系的前身是創辦於1910年的直隸水產講習所,后更名為河北省立水產專科學校,1952年河北省水產專科學校改建為塘沽水產學校,1958年升格為天津水產學院,1965年撤銷。天津水產學院改建為天津水產學校、天津市經濟管理學校,后併入天津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