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器

鐵器

鐵器(Iron Implements)以鐵礦石冶鍊加工製成的器物。鐵器的出現使人類歷史產生了劃時代的進步。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鍊鐵器是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銅柄鐵刃匕首,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冶鍊鐵器是甘肅省臨潭縣磨溝寺窪文化墓葬出土的兩塊鐵條,距今3510年~3310年之間(公元前1510年~公元前1310年)

起源


世界範圍

該文物年代經檢測認定為冶鍊所得。但此文物所代表的年代至冶鍊鐵器普及之間,有整整1000年時間中東地區鮮有出土新的冶鍊鐵器,故其為十分珍貴的孤例。

中國地區

由於該文物2009年才出土,當時只發布了簡報,完整的考古文章2014年才發表,故知名度較低。后經清華大學及牛津儀器公司檢測,鐵條由“塊煉滲碳鋼”鍛打而成,是冶鍊金屬。同時碳14檢測顯示兩塊鐵條年代分別為——3090年前、3075年前;理論誤差不超過35年。但由於鐵條鏽蝕嚴重,一塊鐵條內部完全鏽蝕,另一塊鐵條尚存部分殘鐵。所以實際誤差可能較大。對此,研究人員又對墓主人骸骨及墓葬其他文物進行了碳14檢測,最終認定該墓葬及鐵條的年代為3510年前~3310年前之間(公元前1510年~公元前1310年)。
該文物不僅打破了此前由鐵刃銅鉞(北京市平谷縣出土)保持的“中國最古老鐵器”的記錄,同時也打破了由西周虢國玉柄鐵劍保持的“中國最古老冶鍊鐵器”的記錄,意義重大。

運用


西周末年是中國的早期鐵器時代。這是中國開始大規模冶鍊鐵器並將其運用到生產生活中的時代。初期製作的鐵器多為削、刀等一些小工具。1976年,湖南省長沙楊家山65 號墓(相當於春秋晚期)中甚至還出土了一把鍛制的中碳鋼劍,長38.4 厘米。經鑒定:它含碳達0.5%左右,並經過高溫退火處理,金相組織比較均勻。戰國中期以後,鐵工具在農業和手工業中逐漸替代傳統的銅工具而取得支配地位,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煉鐵技術也不斷提高,鐵器遍布七國,並傳播到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冶金業在中國的出現雖然晚於西亞和歐洲,但它的發展卻比它們迅猛,並在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走在世界冶金技術的前列。
鐵器
鐵器
春秋戰國時代鐵器的類型有農具、手工具、兵器及雜器,而以農具和手工具為大宗。與銘刻文字有關的手工具有:錛、鑿、錐、錘、刮刀、削、鉤、針、鋸、斧。《管子·海王篇》稱:工匠必有斧、錛、鑿、鋸、錘,是當時手工藝的真實寫照。正如《論語·衛靈公》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鐵工具遠比銅工具鋒利,它在銘刻文字中的運用,如同毛筆在書寫文字中的運用一樣,必然引發一場技術革命和藝術革命,這在石刻文字和古璽文字上尤其突出。

附加資料


使用

齊國是中國較早發明冶鐵術的國家和地區。《國語·齊語》載:“美金(此處指青銅)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斸、試諸壤土”;《管子·輕重乙》曰:“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鐮、一鎒、一椎、一銍,然後成為農。一車必有一斤、一鋸、一釭、一鑽、一鑿、一銶、一軻,然後成為車。一女必有一刀、一錐、一箴、一鉥,然後成為女。”據研究我國的冶鐵術發明於春秋晚期,戰國時期已普遍使用;冶鐵術發明后,對生產力的提高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②。據《管子》載早在春秋管桓時期,齊國“斷山木,鼓山鐵”就成為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故而齊國發明冶鐵術當在春秋中葉。齊地鐵礦資源豐富,《管子·地數篇》載:齊地“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山”;齊故城勘探發現六處冶鐵遺址,其中兩處面積達40萬平方米。漢代全國設鐵官49處,山東就設12處,多在齊地,其中一處就設在臨淄。正因齊國較早地發明了冶鐵術,鐵工具廣泛用於農作,才有可能使齊地多鹽舃荒蕪之地變成膏腴之田。

批次

考古所見,齊地發現鐵器主要有四批:
①臨淄商王墓地三座墓中出土鐵器103件,其中二號墓出土數量最多;器類以生活用具為主,兵器次之;此為齊地出土鐵器之大宗者。其中劍1、桿形器40、削4、針50、鋤1、夯1、鍤4(圖七十七)。
②臨淄郎家大墓出土鐵器16件,發掘者認為是盜掘工具,該墓的年代為春秋晚期至戰國初期,墓早年被多次盜掘,由鐵器形狀考知,當屬戰國無疑。其中有钁9件、斧5件、鋤1件、鑿1件(圖七十九)。
③1985年4月臨淄孫婁鄉孫家營村在齊魯乙烯排污工程施工中,出土鐵器7件,鑒定為戰國時期。其中犁鏵2件,鐵鋤3件,鐵钁1件、鐵斧1件。另在臨淄還出土鐵權1件(圖七十九)。
④臨淄窩托齊王墓1978年發掘了五個陪葬坑,出土了鐵器約401件;其中鎧甲3領,殳2件、戟141件、矛6件、鈹20件、桿形器約180件、钁1件、臿1件、鋤1件、削3件、暖爐1件、輨8件、釭8件,車墊4件、車飾19件、馬銜2件、車上構件銷3件、環2件、殘鐵器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