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樊家村的結果 展開
樊家村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郝家鎮樊家村
樊家村位於郝家鎮府駐地東北5.6公里,廣蒲溝北側,西與大務村相連,地處東營市西郊,勝利油田腹地,五六干合排從新村老村中間穿流而過,有西效工業園為依託,緊靠北二路交通幹線,發展經濟有得到獨厚的地理位置;本村現有198戶,688口人,歷史上以農業為主,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近幾年樊家村在樊金玉書記的領導下,齊心合力,團結一致,具有很強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再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工作得民心,順民意,有人民群眾做堅強的後盾,一定能夠干大事,創大業,帶領群眾走向更富裕,更繁榮,闖出一片新天地。借東營市大發展的春風,樊家村人民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勢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謀發展大計,同創美好未來,書寫出更加壯麗的歷史新篇章。
1、經助合作。五十年代初,黨中央為了使全國的廣大農民儘快擺脫分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領導了農業互助合作運動。當時史口區派指導員馬稅福在樊家村組織開展工作,廣大村民堅決響應號召,紛紛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生產,向貧困開戰。1944年,由樊保會任互助組組長,以貧僱農為主,創建了樊家村第一個互助組。規模近30戶,以農業為主,還開展農副業生產,搞起了豆腐房、木工組等,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到1946年-1947年互助組工作全面展開,村民自發組織創建了多個互助組。1955年,由樊保會任組長的互助組織和蓋全芝任組長的互助組,兩組合併形成了初級合作社,稱為“東社”,相繼樊樂聖為組長的互助組,合同其他互助組形成了第二個初級社,稱為“西社”到了1957年,在上級工作組織的指導下,兩社合併,形成了樊家村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社。走上了正規的管理渠道,由蓋全芝任高級社社長,樊金敬任會計,謝風祥任保管。
2、擁軍支前,掀起大參軍熱潮。1944年抗日形勢好轉,為迎接抗日戰爭大反攻,樊家村人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掀起了大參軍熱潮。村裡召開踴躍參軍積極分子會議,研究動員參軍工作。廣大人民群眾也積極響應,踴躍參軍報名。積極分子樊繼敏、蓋德芝率先報名,在他二人的帶動下,全村有30餘人光榮入伍。出現了許多父母送子,妻送夫參軍支前的動人場面,成為樊家村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
3、刮“五風”大躍進,群眾深受其害,連年自然災害,百姓流離逃荒。
1958年,樊家村划旭史口區宋沙人民公社,樊志申任支部書記,樊樂聖任社長,有縣下派幹部孫士洪,周懷遠等在我村指導工作。同年開展了大鍊鋼鐵運動,各家各戶除生產工具外,凡是鐵制器具一律繳公,重新大鍊鋼鐵,連飯鍋都不給留。群眾深受其害。在“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口號下,全村百姓吃起了大鍋飯。
1959年、1960年、1961年三年的自然軍害,農業大面積歉收,集體儲蓄的糧食很快就用完了,食堂被迫關門,人民得不到溫飽,部分村民為了生存,只好領老帶小到臨朐、朐縣、平度地逃荒要飯。在1960年政府還組織遷移災民到廣饒縣李鵲鄉、張國鄉落戶,樊家村遷去災民6戶,1961年到友林鄉南張村12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