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子崗
黃陂北部民風質樸的集鎮
研子崗的傳說(舊為碾子崗,黃陂話研讀碾。簡化字時改為研)
黃陂北部,木蘭故里,有一個民風質樸的集鎮--研子崗鎮,靜靜地躺在黃土公路23公里處,扼守著木蘭山風景區、大余灣古文建築群的南大門,見證著農村變遷的歷史。她雖沒有大集鎮的繁榮昌盛,卻透著鄉村女人特有的靈氣,呵護著一方生靈,孕育著一方文明。她一段流傳至今的傳說如一壇美酒滋養著一方鄉親,凈化著人們的心靈。
相傳在很久以前,黃陂北部一座山上住著母子二人,常年以兒子到木蘭川里砍柴為生,雖然砍柴的生活既累又苦又清貧,但母子二人始終恪守孔孟之道、善良之根。有一天兒子在山上砍柴時,偶然間在山間小路邊、草叢裡發現了一隻快要死的老母雞,同情和善良的本性,使他想到的不是將這隻雞撿回家改善生活,而是抱回家細心餵養治療,母雞因此慢慢地恢復了健康。一天這家人的母親在做飯時,不經意間在灶下柴禾堆中發現了一錠金子。面對飛來的意外之財,善良的老人十分惶恐不安,怕自己的兒子不安守清貧在外作了苟且之事,由於當時兒子上山砍柴去了,只有將此事埋在心裡想等兒子回來后,再問個清楚明白。然而晚上做飯時,老人又在同一處發現了一錠銀子,此時兒子還沒回家,這錠銀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兒子回來后,老人將這件奇怪的事告訴了兒子,兒子也是一團霧水,就這樣被惶恐不安困繞整晚的母子二人決定探入究竟。第二天兒子佯裝上山砍柴,其母則躲在房內注視著灶下的柴火堆。近午時,只見那隻老母雞跑上柴火堆,不一會打著鳴離開,在旁窺視的母親則發現柴禾堆上赫然擺放著一錠閃閃發光的金子。欣喜的母親立即找回不遠處的兒子,告訴他這件奇事。有了錢的這對母子並不張揚,而是繼續砍柴為生,清貧度日。不同的是,有些窮苦的人來買柴,他們都是半賣半送,還管別人的吃住,天長日久,來此處買柴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又組織鄰里們也砍柴賣,逐漸這裡便形成了一個繁榮的集鎮,以至於灄水河以北地區都到此處買柴。
這對母子的事情就此傳開了,後來傳到地方官吏的耳里,他們非常奇怪一對貧窮的母子何來的錢財周濟別人,便派人暗中察訪,得知母雞會下金蛋,便想把這屙金屙銀的母雞佔為已有,貢獻給皇,自己好陞官發財。於是官吏們打著為皇上尋寶的幌子,準備到這對母子家中搶奪這隻會下金蛋的母雞,有好心人將此事偷偷告訴了這對母子,他們就這隻雞藏了起來。官吏知曉后,派出大隊官兵將母子二人居住的房屋團團圍住,挖地三尺到處尋找,在搜查他家地窖時那隻雞突然飛出,一路鳴叫著飛進一座寺院內,眼睛里只裝著“錢財”的官吏立即率領官兵追趕而至,里三層外三層將寺院圍了個水泄不通,東翻西找,雞又向東南方向飛去。在官兵的長長追趕下,雞已漸漸身力不支,便停在一個小山崗上,剛停不久,官兵們就追趕而至,無奈的雞又向東南向飛去,飛至一小山,雞發出凄慘的鳴叫,似在訴說不幸,然而向東北飛去,落到一農院中,欲躲進農戶家中,有眼尖的官兵叫嚷著“雞進屋了,快關門捉雞”,雞隻好又向外飛。就這樣雞飛至灄水河上空時,精疲力絕地墜入河裡,後來官吏們招來大隊馬搜尋了三天也未見一根雞毛,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因此,後人就把原來藏雞的地方叫作藏雞嶺(今名長軒嶺),那隻雞飛逃途中停留過的地方叫作攆雞崗(研子崗),而那隻雞鳴叫飛過的小山取名叫雞山,那個圍起捉雞的寺廟叫作院雞寺(垸家寺),欲關起門捉雞的地方叫作三合店。